劉丙營 齊鳳杰
(遼寧醫(yī)學院病理教研室,遼寧 錦州 121000)
?
乳腺癌臨床病理學指標與Ki-67表達的相關(guān)性
劉丙營齊鳳杰
(遼寧醫(yī)學院病理教研室,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臨床病理學指標與Ki-67表達的相關(guān)性。方法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6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0例,“非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0例。術(shù)中將腫瘤切除后,運用免疫組化法對患者的病理學指標進行檢測,對這些病理學指標與Ki-67表達進行分析。結(jié)果原發(fā)單側(c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Ki-67表達的陽性率為93.33%(56/60),Ki-67過表達,Ki-67陽性表達與患者的年齡、腫瘤大小、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無相關(guān)性(P>0.05),與腫瘤組織學分級呈正相關(guān)(P<0.05);Ki-67表達與ER、PR的表達呈負相關(guān)(P<0.05),與Her-2、P53表達呈正相關(guān)(P<0.05);“三陰性”乳腺癌中Ki-67過表達率80%(8/10)顯著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52%(26/50)(P<0.05)。結(jié)論乳腺癌組織中具有較高的Ki-67陽性表達率,Ki-67陽性表達隨著乳腺癌組織學分級的升高而升高,且受到ER、PR、Her-2、P53陽性表達的影響。
關(guān)鍵詞〔〕乳腺癌;Ki-67
第一作者:劉丙營(1973-),男,副主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乳腺病理學研究。
通常情況下臨床較易在術(shù)前有效診斷乳腺癌,完全的診斷一方面需要將乳腺癌的病理類型確定下來,另一方面還需要將腫瘤大小、組織學級別、Ki-67、ER、PR、Her-2、P53等病理免疫組化指標的表達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只有這樣才能對患者的疾病病情程度及發(fā)展范圍進行準確的評估,從而將有效的依據(jù)提供給臨床術(shù)后輔助治療方案的制定,并依據(jù)隨訪對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對患者的預后進行有效判斷等。在臨床乳腺癌病理診斷報告中,Ki-67已經(jīng)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病理指標,將Ki-67和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組織學分級、臨床常規(guī)病理免疫組化指標等的相關(guān)性明確下來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1,2〕。本研究探討乳腺癌臨床病理學指標與Ki-67表達的相關(guān)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shù)切除病理診斷為單純單側(c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均為原發(fā)性乳腺癌,均具有完成的臨床資料及病理資料,均知情同意;將術(shù)前接受新輔助放化療、靶向治療等的患者排除在外?;颊吣挲g32~83〔平均(49.3±10.1)〕歲。在疾病類型方面,“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0例,“非三陰性”乳腺癌患者50例;在癌細胞惡性程度方面,2例患者為Ⅰ級,38例患者為Ⅱ級,20例患者為Ⅲ級。
1.2免疫組化試劑本次實驗所用單克隆抗體及免疫組化檢測試劑盒及 DAB顯色劑,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shù)開發(fā)公司。
1.3方法將乳腺癌組織標本切除后,將可疑處用縫線標記出來,送術(shù)后常規(guī)病理,運用10%甲醛液對所切標本進行1 d的固定,用石蠟常規(guī)包埋,連續(xù)切片,4 μm,將所取切片選取出來,放置生理鹽水中,并在載玻片上黏附,在60℃的高溫下對切片進行2 h電烤。常規(guī)染色,染色過程中運用臨床病理免疫組織化學方法。由高年資臨床醫(yī)師在同一條件、方法下對所有病理標本進行制備、染色及閱片。
1.4結(jié)果判定(1)Ki-67、ER、PR及P53陽性判定。運用免疫組化法對Ki-67、ER、PR及P53進行染色,細胞核內(nèi)分布著其陽性物質(zhì),或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同時著色,癌細胞核內(nèi)棕褐色或棕黃色顆粒即為陽性表達細胞,癌細胞核內(nèi)紫色或藍色顆粒即為陰性表達的細胞,其陽性表達率的判定標準為:高倍鏡下陽性細胞百分比設(shè)定為任意10個視野中陽性細胞計數(shù)與細胞之比的平均值,并作為評定依據(jù)。弱陽性(+):陽性表達細胞計數(shù)為5%~25%;中等陽性():陽性表達細胞計數(shù)為26%~50%;強陽性():表達陽性細胞計數(shù)>50%;陰性(-):表達陽性細胞計數(shù)<5%或沒有細胞核著色。(2)Her-2陽性判定。運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Her-2進行染色,細胞膜和細胞質(zhì)是陽性物質(zhì)分布的主要場合,主要特征為細胞膜著色。Her-2表達陽性的標準為有棕褐色物質(zhì)出現(xiàn)在細胞膜中。弱陽性(+):陽性細胞計數(shù)<10%,但細胞膜沒有完全染色;中等陽性():陽性細胞計數(shù)為10%~30%,細胞膜完全染色;強陽性():陽性細胞計數(shù)>30%,細胞膜完全染色;陰性(-):沒有細胞膜著色。將(-)和(+)歸為低表達組,將()和()歸為過表達組。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行χ2檢驗和Spearman等級相關(guān)性分析。
2結(jié)果
2.1原發(fā)單側(c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Ki-67表達60例患者的乳腺癌組織中,Ki-67表達的陽性率為93.33%(56/60),其中34例Ki-67過表達,22例Ki-67低表達。10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8例Ki-67過表達;50例“非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26例Ki-67過表達。
2.2原發(fā)單側(c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臨床病理因素與Ki-67表達的相關(guān)性Ki-67過表達與患者的腫瘤組織學分級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但和患者年齡、腫瘤大小、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無相關(guān)性(P>0.05)。見表1。
表1 原發(fā)單側(c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臨床病理因素與Ki-67表達之間的相關(guān)性(n)
2.3ER、PR、Her-2、P53表達狀態(tài)與Ki-67表達之間的相關(guān)性Ki-67表達與ER、PR的表達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與Her-2、P53表達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見表2。
表2 ER、PR、Her-2、P53表達狀態(tài)與Ki-67表達的相關(guān)性(n)
2.4“三陰性”乳腺癌中Ki-67表達情況“三陰性”乳腺癌中Ki-67表達和患者年齡、組織學分級、P53表達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見表3。
表3 “三陰性”乳腺癌中Ki-67表達情況(n)
2.5“三陰性”乳腺癌和“非三陰性”乳腺癌與Ki-67表達之間的相關(guān)性“三陰性”乳腺癌中Ki-67過表達率(80.0%,8/10)顯著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52.00%,26/50,χ2=5.54,P<0.05),Ki-67表達與乳腺癌臨床類型顯著相關(guān)(P<0.05)。
3討論
Ki-67屬于一種非組蛋白性核蛋白,在細胞核中存在,且這些細胞核具有增殖活性,轉(zhuǎn)錄、翻譯主體為第10號染色體長臂上的所屬基因。乳腺屬于一種靶器官,調(diào)控主體為內(nèi)分泌,乳腺正常的上皮細胞是ER、PR等多種激素受體存在的場合,因此當孕激素或雌激素調(diào)控受體后,乳腺會生長、發(fā)育等。本研究表明,Ki-67表達與ER、PR的表達呈顯著負相關(guān)。
Her-2屬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一種非正?;?,來源為染色體變異,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高度同源。Her-2已被公認為一種癌基因,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乳腺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研究表明,如果Her-2基因產(chǎn)物過度表達,那么通常情況下就說明患者具有較高的腫瘤惡性程度和較差的預后〔3〕。P53屬于一種抑癌基因,在人類腫瘤中最為常見,主要作用為特異的轉(zhuǎn)錄激活。P53基因分為野生型和突變型兩種類型,前者屬于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在人體正常組織中分布,阻滯細胞周期、促進分化等是其主要生物學功能,如果在內(nèi)外因素的刺激下其發(fā)生突變,那么將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人類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本研究表明,Ki-67表達與Her-2、P53表達呈顯著正相關(guān)。
如果ER、PR、Her-2均為陰性,那么這種乳腺癌就成為“三陰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其比例達到了10%~17%左右。臨床隨訪發(fā)現(xiàn),“三陰性”乳腺癌具有較強的侵襲性、較早的復發(fā)時間、較快的病情進展、較差的預后、較短的生存期等,在現(xiàn)階段內(nèi)分泌及生物靶向治療對其陽性表達的敏感性方法無法收益,臨床具有較為單一的治療手段,已經(jīng)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4~7〕。本研究充分說明了和“非三陰性”乳腺癌相比,“三陰性”乳腺癌具有較高的惡性程度、復發(fā)率和轉(zhuǎn)移率及較差的預后,腫瘤細胞的異型性及細胞的生長活躍程度可能受到Ki67的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4
1Selz J,Stevens D,Jouanneau L,etal.Prognostic value of molecular subtypes,ki67 expression and impact of 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egative lymph nodes after mastectom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4(5):1123-32.
2Lonning PE.Poor-prognosis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disease:present and future clinical solutions〔J〕.Ther Adv Med Oncol,2012;4(3):127-37.
3Ross JS,Mc Kenna BJ.The HER-2 /neu oncogene in tumo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Cancer Invest,2001;19(7):554.
4Zhang L,Hao C,Dong G,etal.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356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China〔J〕.Breast Care (Basel),2012;7(1):13-7.
5馬靜.三陰乳腺癌的最新治療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1;38(19):1234-8.
6孫國貴,王雅棣,胡萬寧,等.乳腺癌的診斷現(xiàn)狀及最新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12):1255-60.
7張偉,王本忠.三陰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1;49(5):453-5.
〔2015-05-17修回〕
(編輯曹夢園)
通訊作者:齊鳳杰(1967-),女,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乳腺癌發(fā)生、侵襲及轉(zhuǎn)移分子機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21-6138-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