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緣(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10000)
罪惡沖突的經典呈現
——《特殊身份》的暴力美學元素初探
王 緣(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10000)
暴力元素作為一類電影的藝術特征無疑抓住了觀眾獵奇的心理,這類電影往往把槍戰(zhàn),武打的動作場面表現到極致,黑色的暴力美學特征,緊張快節(jié)奏的故事發(fā)展扣人心弦,這類電影逐步成為大眾觀影新需求。當今內地的警察影像基本屬于以公安工作為題材,表現當代社會生活的正劇或有驚險成分的情節(jié)劇,立意在塑造警察,敘事往往采用逆向雙重結構和揚善懲惡的結局。它吸收了強盜片中暴力美學元素。其類型的模式構成與強盜片又有著相思之處,本文將通過大陸電影作品《特殊身份》,《西風烈》來分析警匪片的模式構成特征。
《特殊身份》;暴力美學;元素
“暴力美學”是電影的一種藝術特征。起源于美國,在香港成熟(現在又有向美國轉移的態(tài)勢)最通俗的說法就是,將暴力的動作場面儀式化。郝建在其文《“暴力美學”的形式感營造及其心理機制和社會認識》其特征表現為:“創(chuàng)作者往往運用后現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槍戰(zhàn)、打斗場面消解為無特定意義的游戲、玩笑;要么把它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因而這類影片往往更側重于將槍戰(zhàn)、武打動作和場面描繪的更加形式化,將其中的形式美感發(fā)揚到極致的程度,霍耀良《特殊身份》則以絢麗的武打動作,扣人心懸的中國式追車戲將雜耍蒙太奇和暴力美學元素發(fā)揮極致。
20世紀,內地的警匪片大都數量有限,由于它集中表現了細化的犯罪過程,暴力血腥的場景,對于社會的價值觀形成不利,在內地受到了限制,與香港警匪相比較,其創(chuàng)作模式和形態(tài)也都無法和香港甚至美國的警匪片相提并論,而且在人物設置上,由于原有體制的限制,其人物不能以邪惡和反社會秩序的罪犯為主人公,而要以代表絕對正義的公安警察為主要人物。因而,人物的職業(yè)形態(tài)單一,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了“公安片”的代名詞。但是進入21世紀后,電影在市場化的環(huán)境下及時轉型,開始發(fā)展本土的類型片,警匪片也隨之開始復蘇。然而新世紀初的內地警匪片雖然構思以及人物塑造上更加巧妙細膩, 2003年,CEPA簽署后,香港導演開始在內地進行創(chuàng)作,隨著大陸和港臺的合作,從最先的港產合拍警匪片《無間道》的面試,內地電影也受到了港臺影片的影響,警匪片也不例外,多部合拍的警匪片如《導火線》,《門途》的成功也極大的刺激了內地警匪片的發(fā)展,也使得警匪片中暴力美學元素逐漸成熟。
(一)暴力罪惡的空間意象
城市,社會學上講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具有某些社會特征,在地理上是有界的。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城市發(fā)展迅速,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化的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組織,成為了犯罪活動的舞臺。警匪片中的城市環(huán)境往往被定義為一個上演各種欲望的舞臺,而欲望過度以后所表現出來的非理性的罪惡,陰暗,危機和反秩序甚至暴力成為了警匪片必不可少的黑色元素,尤其是城市中的碼頭,廢棄的或正在建造的毛坯樓,建筑,酒吧,夜幕下人煙稀少的街道等在片中也均被賦予了充滿罪惡與陰暗的黑色意境。影片《特殊身份》與大多警匪片類似,它以香港,南海兩座城市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本片的空間意向。片中也不乏被賦予罪惡含義的廢舊倉庫,橋,棋牌室,大排檔等等。片中香港的棋牌室里黑幫武打,以及雨夜無人的空巷,撐著黑傘獨自行走的古惑仔,用以昏黃的色調賦予了環(huán)境以暴力,罪惡的黑色意境。
(二)雜耍蒙太奇的運用——正義與罪惡的對決
暴力美學是《特殊身份》中最基本的美學元素,表現了正義與罪惡的對決。其中槍戰(zhàn),追逐,武打對決則成為最基本的對決形式。
1.槍戰(zhàn)
槍,作為武器,代表了暴力,代表了對決,是作為暴力美學的象征,在警匪片中,槍是必不可少道具,槍支既是警察維護正義的象征,也是罪犯對于權利過分貪婪,對于秩序進行反抗的象征。期間必然會有對決,槍戰(zhàn)則是警匪片中正義與罪惡,秩序與反秩序抗爭對決的最激烈的場面,是警匪題材的電影中最常見的戰(zhàn)斗之一,在《特殊身份》中,南海警察方靜與殺手在倉庫中進行的槍戰(zhàn)則被描寫的異常激烈。這也是正義與罪惡對決的表現。
2.警匪追逐
追逐,可以說是警匪片中比不可少的經典橋段,在影片《特殊身份》中也上演了異常激烈的追逐戲,導演甚至安排了在好萊塢片中最常見的激烈追車戲,警與匪用汽車進行較量,在公路上相互間激烈碰撞。香港臥底警察陳子龍在與罪犯羅志偉的追逐中則是以公路追車為主,追逐中激烈的漂移,碰撞,富有沖擊力的快節(jié)奏剪輯使追車堪比美國好萊塢,可見其對決的激烈。
3.武打對決
警匪片中的武打吸收了武打片中的徒手打斗元素,這樣的橋段在香港,美國的警匪劇中更是經典,最近在內地警匪片中也逐漸開始風靡,那種富有沖擊力的鏡頭蒙太奇,快節(jié)奏的鏡頭剪輯,動作設計使新世紀內地警匪片中的雜耍蒙太奇和暴力美學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同時也抓住了觀眾的獵奇,迎合了新時期觀眾對于驚悚沖突的審美需求。在影片《特殊身份》中徒手武打則主要的對抗形式。影片開篇臥底警察陳子龍和古惑仔豹哥及其手下在棋牌室中的徒手對決,以及與羅志偉手下在排擋中的徒手打斗則將激烈程度表現的淋漓盡致,片尾陳子龍和羅志偉的追車戲中又穿插著女警察方靜和羅志偉的車內徒手對決可謂經典,正義與罪惡,秩序與反秩序對決的激烈程度上升到了一個極致。
綜上所述,受美國好萊塢以及香港影片的影響,《特殊身份》中以動作設計及鏡頭運用完美展現暴力美學特征,充滿罪惡的空間意象以及完美的沖突對決的鏡頭設計使得影片形式與內容頁更加豐富,多樣化。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警匪電影。
注釋:
1.郝建.《“暴力美學”的形式感營造及其心理機制和社會認識》[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4).
[1]郝建.《“暴力美學”的形式感營造及其心理機制和社會認識》[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4).
[2]郝建.《類型電影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孫健.《電影“暴力美學”研究》[D].碩士畢業(yè)論文,2004.
王緣,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學新媒體藝術理論方向2013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