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丨北喬
?
作家讀課文·魯迅篇 祥林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北京丨北喬
摘 要:本文拋開長期以來對祥林嫂形象的大眾觀點,通過文本細讀,從文字的縫隙里挖掘到許多不被人注意的細節(jié)及其可揣測和闡釋的意蘊,大膽地對祥林嫂的性格、內心世界進行深入的解讀,從日常生活邏輯和思維中發(fā)現(xiàn)了祥林嫂是一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
關鍵詞:祥林嫂 人物形象 自己的世界 文本細讀
祥林嫂那木刻般的形象猶如一把刻刀,在我們心里刻下了永久的記憶。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那個時候的文化、那一群人以及她遭受的種種磨難是一把把銳利無情的刀,硬生生把一個鮮活的生命切割成條條干枯僵死的線條。長久以來,我們總是在體察外在的一切是如何踐踏和扼殺祥林嫂的,但很少真正走近她,了解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社會在殘害她,而她在做什么呢?她的性格在她悲慘的命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走近祥林嫂,其實也是走進我們的內心,從另一個角度來觀照人類的存在,人性的復雜與庸常,以及人本身的光芒與陰暗、無奈與積極。
祥林嫂的出逃,其實很從容。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毖矍暗南榱稚芟袷窃谧哂H戚。清爽干凈的打扮,神情安然,沒有一絲慌亂的跡象。逃,在祥林嫂這兒不是行為上的動作,而是脫離困境的心理感受。她“手腳都壯大”,“試工期內,她整天做事,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祥林嫂的身體很壯實,那么,臉色青黃更多是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丈夫去世不到一年,婆婆又算計把她嫁到山里去,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喪夫之痛、將遭逼嫁,過去的傷口還在流血,未來的恐懼又猛撲而來。祥林嫂遭受了生平最大的內外夾擊,疼痛、悲傷、緊張、抑郁、煩悶等諸多的情緒糾纏著她。她的心在煎熬,這一切,自然會外化為她的臉色。
如果“精明強干”的婆婆察覺到祥林嫂有異樣,定會加倍防范,那么祥林嫂恐怕很難逃出來??梢韵胍?,在得知自己將要被婆婆逼嫁到山里的信息后,她一定表現(xiàn)得相當?shù)?。祥林嫂精心守護著自己的內在世界,心里翻江倒海心急如焚,表面上卻一如平常。我們不知道祥林嫂是如何騙過婆婆的,是如何從嚴厲的婆婆眼皮子底下從容離家的,但她一定自有她的辦法。她不但行動自如,而且瞞著婆婆與衛(wèi)老婆子達成了某種協(xié)議式的交易。衛(wèi)老婆子這個混社會的人,一定曉得婆婆肯定不會同意沒了丈夫的兒媳婦外出打工。甚至,她很清楚祥林嫂是在逃婚。顯然,祥林嫂找到了說服衛(wèi)老婆子幫她出逃的方法。
用情或用錢,還是雙管齊下,祥林嫂所采用的辦法,我們依然不得而知。但祥林嫂第二次到魯四家時,我們見識了她獨特的說服能力。她與衛(wèi)老婆子一唱一和,配合得相當好,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推銷。
衛(wèi)老婆子把重點放在祥林嫂為什么再次來打工和這次來打工不會再有上回的麻煩這兩個關鍵問題上:“這實在是叫作‘天有不測風云’,她的男人是堅實人,誰知道年紀輕輕,就會斷送在傷寒上?本來已經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飯,復發(fā)了。幸虧有兒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養(yǎng)蠶都來得,本來還可以守著,誰知道那孩子又會給狼銜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來了狼,誰料到?現(xiàn)在她只剩了一個光身了。大伯來收屋,又趕她。她真是走投無路了,只好來求老主人。好在她現(xiàn)在已經再沒有什么牽掛,太太家里又湊巧要換人,所以我就領她來?!蚁?,熟門熟路,比生手實在,好得多……”這一段話,相當有水平,有事有據(jù),有情有理,面面俱到又重點突出,據(jù)實講述中巧妙地贊賞祥林嫂。既高度精練地表述祥林嫂遭遇的全過程和重要細節(jié),又為求情營造了絕好的鋪墊。
祥林嫂生活在山里,衛(wèi)老婆子沒進過山,對祥林嫂的事知道得有限。如果我們把這段話轉換成祥林嫂對衛(wèi)老婆子說,似乎更為合理。如此,我們可以相信,她的這番話完全可能是祥林嫂教的,至少那些細節(jié),都是祥林嫂提供的,而且是帶著情感傾向進行敘述的。退一步說,衛(wèi)老婆子這樣的老江湖把這番話說得如此流暢,如此滴水不漏,顯然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不可能只是簡單準備準備,照著拉家常來說祥林嫂的事的,或者全憑臨場發(fā)揮。
是的,與其說祥林嫂是接過衛(wèi)老婆子的話頭,還不如說是她把自己最能博取同情的那段遭遇進行了渲染。其實衛(wèi)老婆子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祥林嫂搶過來說了,而且搶的時機恰到好處。在任何時候,說到孩子,都是最能擊中人心的柔軟之地的,更何況祥林嫂的孩子死得確實凄慘,她的講述又是那樣的富有感染力。孩子慘遭不幸,那天的情形,每一個細節(jié),都會像釘子樣扎在祥林嫂心里,如同烙鐵在她的記憶里打上了再清晰不過的印跡。畫面和情感,想要轉化為口頭語言,是需要某種過程的。一個不怎么說話的人,想要說得如此聲情并茂,并非易事。或許,我們可以想象,祥林嫂來魯四家的路上,曾默默地想該如何說自己的事,怎樣才能讓魯四收下她。這樣的想象,應該比較符合事實。衛(wèi)老婆子的話,讓四嬸心有所動,處于猶豫之中;祥林嫂的講述,則讓四嬸被同情心完全占據(jù)??梢哉f,沒有她們二人的這番言說,四嬸不可能接受祥林嫂。
祥林嫂第一次喪夫后的出逃,是自己的選擇,具有一定的主動性。順利逃離,并有了很好的落腳處,她的內心充滿喜悅。別人對她沒有太多的好奇心,她只要守住“出逃”這一秘密就可以了。沒有外力的干擾,她心理上的自我修復比較順利比較快。后來雖然被綁架式地嫁到山里,而且因奮力反抗撞破了腦袋,但還是被塞進了洞房。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很美好。沒有公公婆婆等人管束,只有丈夫,她還是緩了過來,并過上一段幸福的生活。這時候的祥林嫂就像山中的鮮花,不受任何的約束,自在地綻放。第二次是被趕出來的,完全處于被動。喪夫失子,被驅趕,給予她的打擊是巨大的,對她的身心造成了較大的傷害。但從她“不待指引”的主動性看,她的調整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祥林嫂內心世界其實很豐富,她有自己恒定的價值系統(tǒng),并以此作為內心世界的動力。遇事很有主見,會以自己的標準和方式去思考應對之策,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她的內心活動可以持續(xù)旺盛,就自己認為應該思考的事進行反反復復地考慮,直至爛熟于心。日子可以過得艱苦些,能吃苦耐勞,只要不攪動她的內心,她那片心湖依然會有陽光,會自我性療傷,而后生機盎然。
祥林嫂是個寡言少語的人,但不等于她口才不好。第二次去魯四家的那番自述,足以證明這一點。柳媽追問她為什么最終還是依了賀家男人時,她先是閃爍其詞,然后著實回擊了柳媽?!啊?,你……你倒自己試試看?!α恕!弊粤鴭岄_始問的時候,祥林嫂就是支支吾吾,可以說是難以啟齒,也可以說成是她既不想過多地透露細節(jié),又要巧妙地制止柳媽的追問?!鞍ⅰ保@示自己不知道怎么說,或者不好意思說出口,看似在節(jié)節(jié)敗退。“你……你倒自己試試看?!笨此剖乔榧敝碌拿摽诙?,頗有“我不是不想說而是確實不知道怎么說”的意思。她的這句話變被動為主動,技巧性很高,回擊力很強,完全做到了反敗為勝。她笑了,這笑真是意味深長。在說出這句話的同時,她的腦海里一定浮現(xiàn)出那晚的情形。經過時光的過濾,那番掙扎有了些許美好。這隱藏在她的內心深處,她可以品味,但不愿意讓別人知道?!傲鴭尩拇虬櫟哪樢残ζ饋?,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斂了笑容,旋轉眼光,自去看雪花?!绷鴭尩囊恍煽矗屜榱稚┚o張起來,因為她不想讓柳媽看出她心里在想什么?;厥招θ荩汩_柳媽的目光,是她最好的防護。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祥林嫂具備內向性格和抑郁質氣質的某些典型要素。比如孤獨離群、不愛說話、不善社交、過于注重自我、竭力抵制外來影響等。
從幾次祥林嫂開口說話的場景,我們可以感覺到,她很會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在與人打交道時,她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但在她的生活中,這樣的情形很少,多數(shù)時間里,她閉口不言,屬于那種很容易讓別人忽視她在場的人。在沒有非常狀況時,她內收了社交能力,給人的感覺好似是不善交際,其實是她覺得沒有必要與他人來往,靜靜地守著自己是最好的。
“她不很愛說話,別人問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辈粣壅f話,不有求于人時,總不主動說話,更不會與別人聊家常。而當別人問她什么時,她也總是高度防備,不到萬不得已,不說半句。她的孤獨離群,更多的是獨處。對她而言,獨處,并非孤獨。孤獨,只是她給我們的假象,或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她其實很喜歡獨處,并從中得到享受和心靈快樂。第一次到魯四家時,別人花了十多天的時間,才知道她的一點點情況。說明,她基本上不與大家相處,只是埋頭干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可以想見,在吃飯或晚間休息時,她一定也是默默地在一旁。她沒有與人相處交流的渴望,相反,時時對別人懷有戒心,小心翼翼地防止他人進入自己的內心,也竭力控制自己內心的信息外泄。
她守護內心達到某種極致,進而只關心自己,而對他人冷目以待,絲毫不顧及別人的心情和感受。以靜制動,鬧中取靜,遠離大家,這樣的守護,是安全的,也不傷及他人。但她不喜歡或不需要與別人交流的同時,又懷有強烈的傾訴欲望。
兒子喪命于狼口,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是莫大的悲痛。在春天最不該有狼的時候,狼居然來了。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更讓悲痛的程度加深了數(shù)倍。兒子的失去,讓她第二次的家庭生活成為過去,而她還因此被收了房子趕了出來,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人世間所有的痛苦都壓在她柔弱的肩膀上,如一把把刀扎在她的心上。這樣的不幸降臨到誰的頭上,都是滅頂之災??上榱稚┚尤煌^來,沒有被打垮,沒有斷了活下去的念頭,真是不容易。“她手腳已沒有先前一樣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尸似的臉上又整日沒有笑影?!痹馐芰艘淮未蔚牟恍?,祥林嫂還能如此,足見她的內心有超乎我們想象的堅強。僅就這一點而言,她真能稱得上是奇女子。
內心有巨大的悲痛,總是需要釋放的。這在情理之中,也是自我調適最好的方式之一。一般情況下,內向型的人,遇到什么事吃了什么苦受了什么委屈有什么痛,都習慣藏在心里。他們或自我消化或自我折磨,自己悄悄地舔著傷口。耗費巨大的心力,有時也難以讓傷痛愈合。在這一點上,祥林嫂邁出了內向型個性的人難以邁出的一步,真是值得稱贊。
她不再是不愛說話了,也不再見人就躲,而是主動走進人群,主動開口說話。這樣的轉變是令人詫異的,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祥林嫂以傾訴的方式傾倒和轉移自己的不幸,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心理調理。
中國人有看熱鬧的嗜好,這幾乎是參與日常生活、進入社交的常用方法。遇上祥林嫂,她們的心態(tài)和動機是多樣化的,不能以麻木的看客一以概之。然而在祥林嫂的傾訴中,她們被打動,進入情感的共時狀態(tài)。在這特定的瞬間,她們的善良被喚起。她們體味到祥林嫂的苦痛,作為祥林嫂傾訴的對象,接受并分擔她的悲痛,她們善意的眼淚,是對祥林嫂真誠的撫慰。因此,她們“滿足的去了”,既是探秘之后的滿足,也是做了善事之后的滿足。做了如此的善事,她們有理由“滿足的去了”?;厝r,一路上的評論,是悲痛的延續(xù),嘆息的余音,也是同情的回望。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日常生活倫理的本能再現(xiàn)。雖然人之常情,不一定是道德的,不一定是對的,但我們應當盡可能地尊重“人之常情”。因而,對這些老女人的舉動,我們可以有些許的不滿,但過多的指責,似乎也大可不必。
祥林嫂的血淚成河,無節(jié)制地流淌,淹沒了自己,這是令人傷心之事。只是,這時候的她,依然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不管外面風云流水,一味地講述孩子遭狼叼的慘事。但一遍遍的講述,讓周圍的人每天都籠罩在與她一樣的悲痛之中,著實有些不近人情。可以說,她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分擔她的悲痛,別人也沒有義務讓她的悲痛在自己的生活里長久停留。生活總是要繼續(xù)下去的,這是人生的常態(tài)。
祥林嫂遭受了無盡的無法承受的苦痛,但沒有失去控制。她知道自己無休止地講述,讓別人漸漸不滿起來,甚至給別人帶來了傷害。無處不在、過于封閉的自我,使她無法體諒別人的難處,體會別人的情感需求,只是固執(zhí)地尋求自己的心理需要。從這個意義說,她多少有些自私。
面對別人對她講述的麻木,她沒有替別人想一想,也沒有采取進一步有效的溝通交流。她心生不滿,以冷酷的方式與大家對抗,重回她不說話的狀態(tài):“她單是一瞥他們,并不回答一句話?!薄翱偸堑芍劬Γ徽f一句話,后來連頭也不回了?!眲e人對她的嘲笑,有雪上加霜的不良之心,顯然是不對的,然而,祥林嫂并沒有細細想過,人們?yōu)槭裁磿耐榈匠靶Γ慨斎?,也更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去反省她的行為。是的,祥林嫂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此種意愿。
祥林嫂一生歷經磨難,受到很多打擊。但她頑強地活著。祥林嫂這種內在的強大力量,是自在生成的,還處于沒有過多受到文化熏染的“天真無知”。由此建構的精神支柱也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并在封閉世界里成長和壯大。她的這一內心世界系統(tǒng),有著自身的原動力,并強勢支撐生命的行走。只是原生性的力量雖然足夠強大,但免疫力過于虛弱。她可以承受物質化的苦難、肉體上的折磨和情感上的疼痛,甚至是人格上的羞辱,但招架不住外來文化的感染。進入一個新的文化環(huán)境,她被焦慮徹底打敗,失去了方向感,精神世界坍塌,繼而走向生命的終點。
她所遭受的致命打擊是在魯四家。依日常生活倫理看,魯四家對祥林嫂還是不錯的。在魯四家的文化風俗中,寡婦是不吉利的,再嫁的寡婦沒能守住貞節(jié),是不潔的。但祥林嫂兩次來,魯四家都出于同情接受了祥林嫂。這對魯四家而言,是破例之舉。后來,祥林嫂因為身心俱傷,不能干活了,魯四家不再用她,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能過于譴責。畢竟,魯四家是需要祥林嫂做活的,她無力而為,那么類似于用工協(xié)議之類的,也只能失效。這其實是屬于契約范疇,過分要求魯四家重人情輕實用,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現(xiàn)實。
“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菜,只好自己做,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边@是不人道的習俗,也是對女性極大的不尊重。然而,文化禁忌,一直與人類如影隨形。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許多的禁忌已經形成了文化,全方位參與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似乎不能以純科學、純理性的方式來批判和與之決裂。這就像當下被我們津津樂道且樂此不疲的眾多風俗,無科學之理,但有人倫之情。我們將其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依這些風俗,我們常常會覺得這日子沒過或者沒過實在。
魯四家這樣有代表性的禁忌,對于祥林嫂這樣打工的人來說,其實是一種約束,一種契約性的要求。雖然來時,她不知道魯四家有這樣的規(guī)矩,但她知道后,還是可以選擇的。接受約束,是個體與社會相處的一種方式,不能簡單粗暴地以“舊文化”“不人道”來對待文化性的約束。祥林嫂身上,其實是有回旋余地的。她可以對這樣的兩難進行反省式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權衡。入鄉(xiāng)隨俗,其實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應該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也是個體對群體的妥協(xié)。她這樣一邊抱著自己的價值觀念不放,一邊又要從魯四家獲得一份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在很大程度上,她的選擇其實并不難。只要遵從魯四家的規(guī)矩,不參與祭祀就可以了,這對她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損失。在精神層面上,這樣的規(guī)矩是一種大眾性文化,并不是只針對她。
當然,真正讓祥林嫂徹底垮掉的則是與柳媽向她灌輸?shù)摹熬栝T檻”有關。在得知她聞所未聞的風俗后,她痛苦過掙扎過,最終還是以最大的虔誠接受了這樣的文化制約?!八慊貋?,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高興似的對四嬸說,自己已經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了?!彼涍^一年多的辛苦與積攢,終于捐門檻了,實現(xiàn)了習俗中的贖罪行為,在臆想中獲得了新生。然而,“捐門檻”與因不潔而不能觸碰祭品,是兩回事。祥林嫂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也沒有向他人了解,而自認為已經洗去所謂的“不潔”。所以,魯四家冬至祭祖時,她“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而當遭到呵斥時,她的精神世界自然就轟然倒塌。在魯四家人看來,第一次你不知可不為過,那第二次還這樣,自然是頂風而上,有故意褻瀆祖先之心。祥林嫂又一次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打轉,不與外界進行基本的溝通。
更為可惜的是,她把魯四家認為她的“不潔”錯誤理解為即使捐了門檻也無法贖罪,日后還會下地獄,還會被兩個死鬼丈夫爭奪。在一個陌生的文化習俗里,她舉步維艱,處處碰壁。她憑著自己僅有的一些生活經驗,混亂了不同體系或內容的習俗。一種不解而帶來的恐懼野蠻地侵入她的內心世界,并成為她的主宰。這完全攪亂了她原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價值觀,她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恐懼之中。巨大的焦慮,摧毀了她的自我意識,她殘存的生活希望被蹂躪成一地碎片。
在遭受社會無情壓迫的同時,她完全退回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無助和孤獨中自殘,直至成為心智無常的“木偶人”。作為打工者,她失去了基本的能力,最后被魯四家解雇趕了出去。在那樣一個社會,精神失常、沒有勞動能力的祥林嫂,失去了生活來源,淪為乞丐。饑寒交迫的她,還受著未來巨大恐懼的困擾。
腐朽的文化、無情的社會機器,碾碎了祥林嫂的生命。然而,在人類歷史上,又有多少像祥林嫂這樣的人,面對現(xiàn)實的魔性壓力和終極性的恐懼,能夠逃離呢?人類面對這些凡常而且是終極性的災難,總是無法徹底撥開云霧見天日的。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種種的外在壓力和內在的焦慮所造成的苦悶、抑郁、掙扎,總是狠狠地與我們如影隨形。許多人正是走不出自己的枷鎖,才無法走出精神困境,進而被生活打敗或永遠地逃避人生。
作 者: 北喬,作家,文學評論家,現(xiàn)供職于現(xiàn)代文學館。出版有長篇小說《當兵》、小說集《天要下雨》、系列散文《天下兵們》和文學評論專著《貼著地面的飛翔》《劉慶邦的女兒國》等。
編 輯:張勇耀 mzxs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