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濤?。ê颖笔【蘼箍h官亭校區(qū)官亭鎮(zhèn)中學 055250)
語文閱讀教學自主探討淺析
田恒濤(河北省巨鹿縣官亭校區(qū)官亭鎮(zhèn)中學055250)
摘要:初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進行自我質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他們對問題進行自我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檢測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測試。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質疑討論測試主體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00
筆者接初中語文教學也已經有很多年了,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進行語文教學,要實現什么樣的目的?語文教學的最終走向是什么?近期,筆者讀到了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學生要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由此筆者才確定了語文教學的方向,明確了語文教學所要到達的高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要不斷對學生的“自能”進行孜孜不倦地追求,以此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從學生個人能力和終身發(fā)展方面來看,他們在“自能”上所能達到的程度就是對我們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的一個關鍵因素。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對這個教師的主陣地進行良好把握,促使學生“自能”的實現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問號是打開所有科學之門的鑰匙”,學生的自我質疑是以發(fā)現問題為基礎的。要想讓學生質疑,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發(fā)現問題,這是學生進行質疑的根本。學生不能發(fā)現問題,對于質疑也就無從談起了。當學生發(fā)現問題時,就表明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已經非常透徹了,他們的思維也已滲透到了文中的深層內容。此時再進行閱讀和探究,他們就能自然而然地對知識信息進行有效吸收。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探索,促使他們發(fā)現問題,為學習活動建立一個好的開始,使學生對學習保持充足的熱情,在熱情的引導下發(fā)現更多的問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學生自我質疑的根源就是教學的一些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思想,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意識,使他們能夠主動完成知識的探究與獲取。在自我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多讀課文
問題的發(fā)現與熟讀課文是分不開的。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使他們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并對學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要求。一般情況下,筆者會對學生提出通讀全文的要求,并點出教學的重點,引導他們對其進行認真、仔細的閱讀,最好是能夠背下來,以便對文章獲得整體印象。當學生明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后,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對課文進行鉆研和探究,讓學生讀通全文。
(二)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
學生在發(fā)現問題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
1.所學的課文內容較為簡單,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就感覺沒有什么疑問,對于文章內容也沒有什么問題。其實不然,哪怕文章內容再淺顯,只要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問題就會不斷涌現出來。教師要做的就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使學生能投入到文章內容的鉆研中去。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結合具體實例幫助學生掌握發(fā)現問題的技巧。在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文章中,只要學生耐心體會總會發(fā)現作者的匠心獨具,體會到語言運用的巧妙樂趣。
2.有些文章的內容較為深遠,學生讀起來比較生澀,會有很多問題產生。但是這些問題都是由于學生不理解課文所導致的,并沒有什么實際價值。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提前預料到,并在備課時將那些會使學生在理解中產生困難的問題羅列出來,并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文章的重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重點問題進行集中攻克,隨后讓他們獨立探索,為問題的發(fā)現掃清障礙。
(三)學生要對問題進行詳細表述
有時一個問題學生很難獨自解答,他們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共同對問題進行探討。在求助時,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問題進行詳細的表述,讓其他同學明白自己的困惑之處。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用參與太多,只要對學生的表述能力進行培養(yǎng)即可。學生表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利用各種有效的形式對學生的表述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他們的語言盡可能地達到規(guī)范。
教師要對學生的討論行為進行精心的安排和周密的組織,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展開大型的討論,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將討論質量較高的組織起來,再進行全班討論。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其中,讓每個人都能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既是“參謀”也是“裁判”,在學生討論結束后要給出自己的意見,以供學生參考。為了讓學生的討論更加深入,我們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引導,將學生帶入深層探究之中,使他們在更大的成功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
當我們學完一篇課文時,就要對學習小姑進行及時、有效的檢查,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問題采取措施,在以后的學習中盡量避免此類問題的產生。這時,我們就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測。
自我檢測有三點好處:首先,它能夠對學生的自我檢測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也是學生實現“自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自我檢測改變了以往那種以考試為主要手段的評估方式,增加了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這種新型的手段除了具備自身的評估功能外,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和遷移,知識得到了有效的鞏固和深化。再次,自我檢測能夠使學生不再畏懼考試,揭下考試的神秘面紗,使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增強。
在自我檢測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對照答案來給自己打分。可以是教師一次性地提出問題,隨后讓學生對照答案進行自測。也可以是公布一道試題,在學生完成后告訴他們答案與分值,隨后再公布一道試題,這樣逐一地將試題公布出來,最后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得分。這樣做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明確又具體的結果,還能讓學生的自測方式進行得十分有條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靈活多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他們的思維方式,使他們能夠從更深、更廣的層次對問題進考慮。
總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學生的自學潛能。基于以上認識,根據學生獨立學習獲取知識的一般規(guī)律,我們把一個相對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分成設疑、解答、測試三個基本步驟,為閱讀教學設計了“自我質疑——自我解答——自我測試”的“三自”教學法?!叭浴苯虒W法每一個步驟的實施和完成都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既以發(fā)揮、利用其自學能力為依靠,又以發(fā)展、強化其自學能力為目的。
(責編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