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齊 (河北省清河中學附屬初中 054800)
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網絡時代德育工作略談
楊云齊(河北省清河中學附屬初中054800)
摘要: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因而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教材里蘊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師去挖掘、提煉,并通過教學對學生加以啟發(fā)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科滲透的效果。
關鍵詞:學校德育工作滲透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19
學校德育要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即教育者要根據德育目標和要求,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管理和服務等對學生進行直接或間接的道德教育,其特點是載體豐富,實施途徑寬廣,潛移默化,容易為青少年學生所接受,同時也可以大大拓展道德教育的時空領域,使學生在學校的一切方面都受到道德的影響和熏陶。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徑,因而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各學科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師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都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因素,對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里蘊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師去挖掘、提煉,并通過教學對學生加以啟發(fā)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科滲透的效果。
從學校的管理角度看,學校教學組織者應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做好學科的滲透工作不僅需要各科教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領導部門的正確引導。學校領導要認真做好宣傳教育,努力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yè)道德。把說在嘴上、寫在紙上的“教書育人”的要求切實裝到教師的心里,使教師自覺地站在育人的高度進行學科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
首先,要設立管理“教書育人”的專門機構,明確有關人員的職責和權利,“使一定的人對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負責”。這個機構的成員可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長和教導主任、主管教學的教導主任和各學科教研組長組成。其職責是:開展經常性的研究活動,商量實施計劃,制訂具體方案,使教書育人工作落到實處。比如,組織各學科教研組長和教學骨干對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發(fā)掘和提煉蘊含在其中的德育因素,歸納出各學科、各章節(jié)或單元的“滲透點”,并發(fā)給有關教師,要求他們在制定教學計劃、備課、上課等環(huán)節(jié)中參照執(zhí)行。其次,明確提出滲透德育的要求,把握好“全、準、深、活、新”五個字?!叭?,就是全面吃透教材;“準”,就是準確把握教育點,針對中小學生的實際進行道德教育;“深”,就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學生深刻領悟其中的道理;“活”,就是要求教師方法靈活,善于抓住契機,導向、導思、釋疑,開拓學生的思維;“新”,就是指更新德育內容,及時補充新成就、新政策、新信息,更新統(tǒng)計數字,把最新鮮的材料介紹給學生,使道德教育具有時代感。再次,要重視政治課教學的管理。中小學政治課具有其他學科教學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政治教研組的建設,不僅要選派好教研組長,而且要重視對政治教師的指導和培養(yǎng),以保證政治課的高質量和有效性。
為了鼓勵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科滲透德育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相應的評估和激勵機制。對評價范圍、條件、內容、要求、程序、規(guī)格等,要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在教學管理中,要做好考核評定工作,將滲透德育的水平和效果作為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己私Y果載人業(yè)務檔案,并把評估結果與職稱晉升掛起鉤來,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使?jié)B透教學向更深的領域發(fā)展。
現(xiàn)在是網絡時代,德育也要與時俱進,走向網絡。網絡德育是以德育現(xiàn)代化為目標內容,以網絡為媒介,在因特網和學校局域網系統(tǒng)上展開一系列德育活動的過程。它是學校德育的延伸,是學校德育在現(xiàn)代化環(huán)境下為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學校網絡德育包括德育信息、網絡德育課、網上咨詢、網上德育基地等等。它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網絡載體,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加強網絡德育管理刻不容緩信息環(huán)境下,網絡技術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一種全新的傳媒技術,為現(xiàn)代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互動交流的廣闊平臺,縮短和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網絡信息所營造的無國界、崇尚自我的虛擬世界,正在快速滲透進學校文化,影響著當代的中小學生。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得當代中小學生成為“網上一代”網絡為他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據調查,中小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資料、聊天和游戲。然而,由于網絡虛擬化和自由化的特點,容易使中小學生忘記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準則;又由于網絡是開放的、交互的,容易使中小學生因網絡的不良信息而成為其犧牲品。國外文獻資料統(tǒng)計表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觀看不健康信息的時間要多于資料檢索和學習交流。所以,加強學校網絡德育管理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2.構建網絡德育管理新模式網絡給予學校德育的影響不僅僅是正面的,而且也有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信息量的過度和失控。此外,網絡的交流過程中也存在著道德的問題,如電腦“黑客”的攻擊、電腦病毒的制作和傳播、色情網站的建立以及網絡欺詐等等。網絡信息已成為學校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應加強網絡德育管理,增設學校道德教育新內容。首先,在原有的道德教育內容的基礎上,要增設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的信息鑒別和自律抗誘惑能力,把握方向,守住良知,拒絕道德墮落,做網上守法的一代新人。其次,加強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網絡規(guī)則,維護網絡秩序,規(guī)范網絡行為。在這方面,國外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如美國杜克大學對學生開設了“倫理和互聯(lián)網”課程,把倫理學的思想觀點引入到學校網絡德育中去,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從而使年輕一代懂得自己真正成為“社會人”所要擔負的社會義務和責任。
與此同時,要利用網絡為學校德育研究與實踐服務。我們不僅要充分占領學生的教育網絡時空,而且要使德育實踐更具有實效性??梢蚤_設網上德育課程,建立有教育意義的網站,開辟網絡德育的新領域。有的學校針對學生喜歡網絡信息化交流的特點,拓展德育模式,調整德育方法,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育環(huán)境,在全校建立了“班級博客聯(lián)盟”。學生通過班級博客的形式,就班級日常生活、學習心得、師生關系、個人業(yè)余愛好以及課堂感受等進行互動交流,促進了學生個人隱性知識的顯性化,拉近了彼此間的心靈溝通距離。這樣,通過網絡教育實踐,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民主意識和成長意識,引發(fā)了思維方式的更新和價值觀念的轉變提升,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參與的新的德育管理模式。
3.加強對網絡的教育與管理力度由于網絡有極大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學生置身于這樣的虛擬空間里,會產生我行我素的自由行為,產生可以擺脫法制社會約束力的錯覺。因此,學校網絡德育管理的中心任務是要強化學生特別是未成年學生的法制觀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生網絡道德行為規(guī)范》教育,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的思想教育,自覺抵制危害國家安全穩(wěn)定的信息,做網絡信息時代中有理想、有抱負、有道德的一代新人。同時,要培養(yǎng)一批學生骨干成為校同網絡信息的維護者,加強對校同網絡信息的篩選和整合,讓積極、健康、科學的信息成為校園網絡信息的主流。此外,要在網絡服務器上安裝防護軟件,對不適合青少年看的內容進行過濾;并建立有效的網絡監(jiān)控技術,開展網上文明公約簽名活動,形成文明、安全、法制的校同網絡氛圍。
(責編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