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根?。ǜ=ㄊ∧暇缚h靖城武林小學 363601)
面情緒也會得到調整。
交流為友誼增分,互助為青春增色,這些措施都讓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他們對待復習的天都更加積極,當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學生也會勇于面對,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自身得到了提高,進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學生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讓學生的復習更有效率,促進數(shù)學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復習計劃的制定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一)復習要以夯實基礎為目標
很多學生都存在著基礎不牢固的現(xiàn)象,即使是一些優(yōu)秀生,也可能因為基礎不扎實而在高考中失分。而高考中更有很大一部分針對基礎知識的題目,這些題目學生如果不能好好把握,就很難取得較高的分數(sh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鞏固基礎知識。
(二)復習要有系統(tǒng)性
對知識進行全面、整體的梳理,在對比中對知識進行辨析,在聯(lián)想中拓寬知識的廣度。以三角函數(shù)的復習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函數(shù)圖形進行關聯(lián)記憶,讓學生對兩個相關聯(lián)知識點進行梳理,并集中到一起,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促進學生提高知識的理解程度,加深記憶。
(三)減少和避免學生對深層次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到了復習的后期,受高考高壓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都稍微有點浮躁,如果此時再讓他們探索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僅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還有可能會打亂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對一些本來就很清楚的問題反倒覺得模棱兩可,還有可能會給他們的學習造成重大的損失,產(chǎn)生一些無法挽回的惡劣后果。并且,深層次問題的探索并不容易完成,學生很有可能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和挫折,這對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是很大的打擊,如果引導不善,可能會使他們在考試時發(fā)揮失常,為他們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針對于此,教師就要在復習中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讓學生保持平常心,不要緊張,就當做是平常的考試就好。其次,教師要傳授學生一些相應的答題技巧,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進行取舍,合理答題,實現(xiàn)得分最高化。最后,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讓學生的失誤率降低,使他們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總之,高考數(shù)學復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它對于學生的高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在新課程理念下,高考數(shù)學復習更需要技巧和藝術,雖然筆者提出了一些相應的策略,但仍需要眾位同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與交流,找到更多、更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
(責編張景賢)
略論教學行為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成”的影響——《語文教學對話預設與生成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高石根(福建省南靖縣靖城武林小學363601)
摘要:教學行為是影響教學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教師教學行為的選擇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方向和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效果。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行為,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教學評價階段很好地處理課堂教學“生成”的東西。
在高考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某生平時成績很好,模擬考試也取得了較高的分數(shù),但是高考的成績卻很不理想。主要的原因就是該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沒有掌握答題的技巧,沒有成熟的答題意識。有的學生因為緊張而發(fā)揮失常,有的因為粗心而計算錯誤,有的沒有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涂卡時間,導致功敗垂成,難以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
關鍵詞: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教學效率生成處理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81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與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不同的是,課堂教學是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的教學行為產(chǎn)出最大的教學效益,我們就稱之為有效的教學甚至是高效的教學,反之則稱之為無效的教學或是低效的教學。所以說,教學行為是影響教學效益的最主要因素。特別是對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學生來說,教師教學行為的選擇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方向和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效果。提升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教師教學準備、實施、評價策略的影響。
清代學者陳憲章曾說:“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從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來說,古人所說的“覺悟之機”其實就是學生課堂的“生成”。如果我們重視了學生課堂“生成”的東西,就能夠使學生獲得“覺悟”并引導他們獲得“長進”。為了使學生獲得“長進”,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行為,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教學評價階段很好地處理課堂教學“生成”的東西。
課堂教學的效果好不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學生是否帶著問題去聽課。學生如果帶著問題去聽課了,那么他的注意力指向就很明確,課堂聽課的效率就高。如果還能配合上學習的實踐操作,那么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就容易得多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在課堂導入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時的教學行為對學生思維方向引導的作用是很大的。語文教師巧妙地設置了疑問,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勢必目標明確、注意專注,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了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3課《白鵝》的時候,我就在介紹豐子愷先生和交代時代背景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想一想“抗日戰(zhàn)爭時期,豐子愷先生在重慶沙坪壩廟灣地方自建了小屋并在此居住了三年,為什么離開的時候對小屋毫無留戀卻對屋里養(yǎng)的一只白鵝戀戀不忘?”通過這樣簡單的引導,既明確了學生閱讀的注意方向,又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我馬上拋出了“這只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白鵝?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你知道課文是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寫白鵝的嗎?”等三個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后的教學效果來看,因為有了這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學生學習的基本任務和方向就確定下來,為接下來的課堂高質量生成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生成,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更多地轉變?yōu)閷W生的學習行為。在教學實施階段,為了更好地把教師的教學行為轉變?yōu)閷W生的學習行為的一個較好的做法是通過小組合作來促進生成,用小組為單位的交流展示來鞏固生成。特別是在重點語段的研讀階段,成熟的小組合作可以保證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的多樣思維得到碰撞,做到集思廣益、觸類旁通。而交流展示可以使得小組內形成的成熟、正確、有代表性的觀點在班級內成為共識,使不甚成熟、不夠正確的觀點在班級內得到論證、修正。這樣的話,學生的課堂生成就因此得到了鞏固。
還是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3課《白鵝》為例。在課文研讀階段,在引導學生體會白鵝叫聲的高傲的時候,我就勢引導學生做這樣的思考:“假設白鵝會說人話,那么當它見到生客時、看到籬笆外有人走過時,或者是吃飯時有狗來偷食它都會說些什么?”然后我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同時要求各小組完整記錄學生的種種設想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結果表明,正是因為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展示的教學行為,使得學生的生成特別成功。從各個學習小組的發(fā)言來看,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出乎意料的深入,答案也是豐富多彩,充滿著童真雅趣,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有了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成并不總味著課堂教學到此已經(jīng)圓滿成功了。不管學生的課堂生成以什么樣的方式得以表現(xiàn),教師的教學評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師對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教學評價的階段,有三種情況是最常見的:其一是糾偏,從學生的交流展示,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學生生成的不足或是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加以糾正;其二是總結,學生生成的東西是正確的或是很有創(chuàng)意,教師要及時加以表揚,對于學生眾說紛紜且都有道理的時候,教師要適當?shù)剡M行歸納,讓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方法。其三是提升,學生的課堂生成更多的是隨性、感性的,這些東西雖然處處閃耀智慧的火花,可惜卻是缺乏學科專業(yè)的深度。所以說,教師還是應該多從語文學科專業(yè)知識的角度對學生的課堂生成做提升,去示范、去引領學生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生課堂學習生成的影響是巨大的。除了教學準備階段的導入和引導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學實施階段的小組合作和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評價階段糾偏、總結和提升等教學行為需要加以注意之外,還有很多細節(jié)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不管教師怎樣組織教學,我們都要遵循這樣的一條原則,那就是總是想著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光烈.談談課前預設與動態(tài)生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
[2]龔愛春.小學語文課堂預設與生成的有效融合[J].吉林教育,2013.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