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學禮 鄭永仁.云南省陸良縣芳華衛(wèi)生院,云南 陸良 655609; 2.云南中醫(yī)學院實驗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
燈盞花提取物治療燒燙傷25例臨床觀察
黎學禮1鄭永仁2*
1.云南省陸良縣芳華衛(wèi)生院,云南陸良655609; 2.云南中醫(yī)學院實驗中心,云南昆明65050
【摘要】目的:觀察燈盞花提取物治療燒燙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50例II度燒燙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采用燈盞花提取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疼痛持續(xù)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和傷口結痂時間。結果:治療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和傷口結痂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鎮(zhèn)痛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燈盞花提取物治療II度燒燙傷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燒燙傷;燈盞花提取物;燈盞花乙素
燒燙傷多見于安全事故的頻發(fā)[1-2]及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傷害,其發(fā)生的原因很多,但多因人為處置不當或失誤造成[3]。為探討燒燙傷的有效治療方法,筆者采用燈盞花提取物對燒燙傷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II度燒燙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為II度燒燙傷病人,即患者燒燙傷面積均為3%~7%,符合Ⅱ度燒燙傷診斷標準[4-5]?;颊呔鶡o藥物過敏史和其他疾病,年齡10~65歲,男31例,女1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齡(25.9±4.1)歲;對照組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25.4±4.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①用生理鹽水進行徹底燒燙傷創(chuàng)面的沖洗,清除創(chuàng)面污物和院外使用藥物,達到保證表皮完整和清潔目的。②用0.1%新潔爾滅對創(chuàng)面進行清潔,污染嚴重者可用0.25%碘伏處理,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③根據(jù)燒燙傷給予保暖、止痛、防止感染和休克等常規(guī)治療,創(chuàng)面采用包扎或暴露兩種療法,具體以傷情和部位確定。需要防止感染的患者,靜脈輸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常規(guī)采用2~3種聯(lián)合使用,并且根據(jù)患者病情靈活調整;需要抗休克和補液的患者應嚴格按照Evan公式進行[6]。④在嚴格控制感染的條件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9%生理鹽水噴淋于創(chuàng)面,以液體不溢出創(chuàng)面為準,每日早晚各1次,中午進行1次滅菌用水的清洗,清除創(chuàng)面多余鹽分或滲出液,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和適宜濕度。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每日早晚噴淋于創(chuàng)面采用0.1%的燈盞花浸膏粉(醇提自制)生理鹽水滅菌溶液。燈盞花浸膏粉的制備方法:燈盞花(潔凈干草)20g加入2000ml 65%的乙醇溶劑,浸出物以回流法制取燈盞花浸膏粉。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疼痛持續(xù)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及傷口結痂時間。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水噴淋于創(chuàng)面,以液體不溢出創(chuàng)面為準,每天治療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和傷口結痂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鎮(zhèn)痛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比較表(±s,n =25,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比較表(±s,n =25,d)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疼痛持續(xù)時間 傷口愈合時間 傷口結痂時間治療組 5.67±1.09 9.15±1.22* 7.85±1.31*對照組6.28±1.67 12.36±1.43 11.76±1.73
燈盞花又名燈盞細辛,主要生長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燈盞花性寒、微苦、甘溫辛,有散寒解表、舒筋活血、止痛和消積的功效。燈盞花乙素(SCU)可以降低細胞損傷,減少過氧化氫增加引起的細胞凋亡;通過傷口愈合,SCU對有促進內皮細胞遷移的作用,促進毛細血管的形成;而血管生成可以提供組織修復和再生所需的氧氣和各種營養(yǎng)物[7-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和傷口結痂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燈盞花提取物治療II度燒燙傷患者療效較好。但因筆者觀察病例和指標少,僅完成藥物的初步治療療效的觀察。今后還需進一步探討燒燙傷組織修復和再生過程中分子水平的藥物作用機制等研究。
參考文獻
[1]易燦南,YI Can—nan,胡鴻,等。基于安全心理因素的安全事故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4,33(20): 298-299.
[2]張向峰.淺析安全事故頻發(fā)之原因[J].中國科技博覽,2014,33(39): 277.
[3]陳大夫,鐘宇,王德懷.燒傷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燒傷雜志,2004,20(4): 240-241.
[4]冉麗茹.10%高滲鹽水用于Ⅱ°燒燙傷皮皰破潰治療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3,(1): 60-61.
[5]鄭基志.無創(chuàng)脫痂藥治療小面積深度燒燙傷88例應用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9(18): 17.
[6]游杰.紫草油治療Ⅱ°燒燙傷63例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3,(25)7: 158-159.
[7]石美娜,楊為民,劉璇.燈盞花乙素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9): 151-154
[8]GAO ZX,HUANGDY,LIHX,et a1.Scutellarinpromotes in vitro angiogenesi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i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400(1): l51-156.
[9]HONG H,LIU G Q.Scutellarin protects PC12 cells from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J].Asian Nat ProdRes,2006,8(6): 471-479.
收稿日期:( 2014.11.25)
通信作者:鄭永仁(1965-),男,研究方向:藥理學及藥效學,E-mail: 404713567@ qq.com
作者簡介:黎學禮(1970-),男,云南曲靖,??疲髦吾t(yī)師,主要從事臨床外科工作。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3-0079-01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R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