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后,“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沖鋒號已嘹亮吹響,在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勝階段,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新一年的起點,我們要下定決心,調(diào)整狀態(tài),真真切切立下、立定愚公移山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在2020年要實現(xiàn)的偉大目標,是全國13億人民的渴望。全面小康,意味著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一個人都不能少,發(fā)展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但截至2014年底,我們還有7000多萬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只有讓他們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承諾,才算圓滿實現(xiàn)。因此,在2020年的既定時間節(jié)點把短板補齊,就是我們扶貧人的責任。但扶貧脫貧“入之愈深,其進愈難”,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常規(guī)思路和舉措已難見成效,我們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怎么辦?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立下愚公移山志,就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和今天我們正在決戰(zhàn)決勝的脫貧攻堅,有著怎樣的關系?讓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愚公有愛。為免除子孫后代交通阻塞之苦,愚公立志要靠“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對于扶貧人來講,只要我們想到貧困地區(qū)那些依然生活困難的群眾,我們就應該感到難過,感到著急,就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力以赴、只爭朝夕地幫助他們從貧困中走出來。新中國成立后,在改變貧困面貌的歷程中,對人民赤誠、對事業(yè)忠誠、對工作竭誠的焦裕祿、文超榮們給我們留下了榜樣。
愚公心智專一。志向,是意念、精力、智慧的方向,心智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立下愚公移山志,我們就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辦法就能想出來,路子就能趟出來。這些年的扶貧攻堅中,我們開辟了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打造出雨露計劃、易地扶貧搬遷、扶貧小額信貸三大扶貧品牌,規(guī)劃出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一路走來,步履鏗鏘。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光榮與夢想同在,只要我們用心用情, “堅”就能攻,“難”就能克,攻堅戰(zhàn)就能打贏。
愚公很踏實。風物長宜放眼量,愚公堅信目的能實現(xiàn)——山不增高而子孫繁衍,只要子子孫孫前仆后繼地一鍬鍬挖下去,大山這個障礙就一定能移除。只要我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地實施好“五個一批”,以科學的態(tài)度、扎實的作風,在“四個切實”、“六個精準”上下硬功夫,脫貧攻堅必見成效,貧困人口必定逐步減少,脫貧任務必能如期完成?!皼]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脫貧攻堅路上,我們一定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堅決不搞面子工程、數(shù)字脫貧,是要老老實實地發(fā)實心、做實事、見實效,才對得起歷史和人民。
攻堅路上,我是愚公!我們要樹立這樣的榮辱觀。只要人人立定愚公移山志,就能步調(diào)一致,眾志成城,脫貧攻堅就能成為完美的大合唱,在全面小康的歷史進程中彈奏出華美樂章。
全面小康,我們的中國夢;脫貧攻堅,我們的腳下路。夢想美好,路程艱難。站在“十三五”的起跑線上,讓我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以愚公之志,補貧困短板,成小康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