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嬌
“和大人一起讀”是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里新增的一個欄目。筆者對此欄目非常感興趣。針對部分教師提出的“如何引導學生和家長做好‘和大人一起讀”的困惑,談談自己的看法。
編寫特點與編寫意圖
“和大人一起讀”的編寫特點 該欄目安排在每個單元的后面,一個學期8篇。選編的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兒歌、小短文、童話等,篇幅短小,圖文并茂,閱讀難度小,可以很好地達到幼小銜接。例如:除第一篇《小兔子乖乖》沒有注音外,其余7篇均全部注音,學生可以在大人的陪伴下借助拼音自主閱讀。
“和大人一起讀”的編寫意圖 部編版語文教材在閱讀教學方面的顯著特點是努力追求教學、自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倡導大量閱讀,加強課內外溝通。這樣的編寫意圖,在一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中便可明顯地感受到。
明確三者身份
誰是“大人” 部編版教材沒有將這個欄目定名為“和父母一起讀”,這是基于我國家庭現實情況的,因為定名為“和大人一起讀”更靈活、更寬泛。這里的“大人”,可以是家里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也可以是同社區(qū)、同村的成年人,如鄰居等,還可以是老師,當然,不一定專指語文老師,其他老師也可以。凡是能在課外閱讀方面起到陪伴指導作用的成年人,都可以成為這里所說的“大人”。
“誰”和大人一起讀 當然是我們的學生。只是孩子在這里不是充當純粹的“聽眾”——孩子聽家長讀;也不是純粹的“播音員”——孩子讀書,家長在一邊看著或根本就不看;而是互為“聽眾”、互為“播音員”,共同參與。孩子和大人共同讀書、相互交流,就像《快樂讀書吧》第一幅插圖呈現的溫馨畫面一樣,大人與孩子坐在一起共看一本書,共同享受書香。
“誰”在引導“和大人一起讀” 語文教師在這里當仁不讓?!昂痛笕艘黄鹱x”作為全新的欄目,教師要準確把握編者意圖,把它定位為“課外閱讀”,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這需要教師做好充分引導,而不應把它完全納入到課內教學,全盤代勞。
課內外結合
發(fā)動宣傳 在開學前,教師要對“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新欄目進行研究分析,把握編寫意圖,明確大人、學生、教師身份,對8個單元的讀書內容、讀書形式和讀書要求進行梳理,開發(fā)拓展閱讀資源,收集“和大人一起讀”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和相關理論支撐,找到典型人物和事例。在開學家長會上,以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家長做系統(tǒng)介紹,發(fā)出倡議,提出過程管理的相關要求。對于沒有條件的農村學校,教師也要向家長做出發(fā)動宣傳,請同村有文化的成人參與孩子的閱讀;實在沒有條件的,教師要在班級內利用課余時間或專門的閱讀課時間創(chuàng)設條件,邀請同事或高年級學生參與,讓學生們感受“和大人一起讀”的美妙。
讀書示范 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愛語文、學語文的熱情,利用每一篇課文,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在課堂上進行良好的讀書示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例如:用書皮包好心愛的書,洗干凈手才能捧起書,眼離書本一尺遠,看清每一個字,借用插圖想象畫面,樂于和同伴交流讀書感受。此外,語文教師要利用自身的閱讀經驗和一些榜樣的讀書事例,引導學生課外多和大人一起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交流讀書感受。
過程管理 雖然“和大人一起讀書”強調的是“無壓力閱讀”,但好的讀書習慣是需要進行長期的培養(yǎng)的。因此,教師在開學初向家長提出過程管理的要求是有必要的。有條件的學校,老師們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媒體進行過程管理,如建立班級讀書博客,讓家長每周曬一曬“和大人一起讀”的圖片和學生簡短的讀書感言等,還可以下發(fā)《“和大人一起讀”記錄表》的電子稿,讓家長填寫后進行整理。記錄表可以根據本班情況進行設計,如:
交流展示 有了定期的過程管理,教師已經掌握了班級內學生“和大人一起讀”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之后,教師可以從中發(fā)現“榜樣家庭”“榜樣大人”“榜樣學生”“榜樣讀法”等。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邀請這些榜樣人物進行展示,交流經驗,開展有趣的現場讀書活動,給其他家庭樹立良好榜樣,激發(fā)“見賢思齊”的強烈愿望。
科學評價 為了讓“和大人一起讀”走得更長遠,教師要堅持對此活動開展科學評價,要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全面反映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態(tài)和水平。評價方法除了參考過程管理中使用的記錄表外,可以進行平時的行為觀察與記錄、問卷調查、面談討論等,還可以參考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的相關作品??傊?,教師在評價時要著眼長遠,重在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