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激 宗恒
摘要:該文根據(jù)文科專業(yè)大學本科生的特點,從教學大綱、課程內容體系、教材選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考試及課程成績計算方法等幾個方面對c語言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C語言教學改革;文科專業(yè);大學本科;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18-0108-02
1.序言
考察目前全國各高校文科專業(yè)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的教育現(xiàn)狀,由于“高等教育‘粗放式發(fā)展,生源量增長過快,現(xiàn)有的培養(yǎng)目標、生源狀況、課程設置、教學環(huán)境、授課模式、管理方法、質量評價等等既不能適應科技類教學管理的客觀規(guī)律,也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計算機課程在大學文科專業(yè)中屬公共和輔修課程,學校無論在資源或時間上都不會傾注較多的投入,經(jīng)費很少、學分較低、課時有限、設備落后、缺少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加之近些年整個社會學習風氣普遍下降,影響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
2)全國文科類高校及含文科專業(yè)的綜合高校招收的學生大多數(shù)在高中階段就被劃分為文科生,不再接受理工、自然科學的教育,他們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與理工類學生有著很大的差異,導致他們在計算機編程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困難和障礙,不能舉一反三。
3)沒有結合文科專業(yè)特點來制定教學大綱、教學手段及方法,缺乏與專業(yè)課程的銜接,缺少對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yè)應用問題的計算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綜上,C語言課程的開設對于文科學專業(yè)的學生非常重要,而以往的教學實踐顯示,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的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分別從教學大綱、課程內容體系、教材選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考試及課程成績計算方法等幾個方面對文科專業(yè)本科生C語言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2.教學大綱
目前,這門課的教學大綱中難點較為集中,跨度大;概念講得多,分析少;語言生硬,不夠形象,較難理解。單純的按照教材的順序授課弊端很多,所以我們需要遵循“深入淺出,突出實用”的指導思想,設計一套適合文科專業(yè)文科生學習的詳細的知識點匯總,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歸納,爭取將難點再次分散,以縮小臺階,達到循序漸進。
對于文科學生來說,可以適當降低某些知識點的難度,例如位運算、指針等等,降低對這些知識點的要求,讓文科生在首次接觸到計算機編程語言的時候,不至于被一些復雜的內容嚇到。
3.課程內容體系
C語言課程的教學與上機實驗密不可分。實驗教學是學好這門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目前的實驗教學出現(xiàn)兩個極端:要么太容易,學生沒有成就感;要么太難,學生根本無法實現(xiàn)。針對目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組織一套適合文科專業(yè)學生的實驗大綱和實驗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本專業(yè)的學習中得以致用。
對每個知識點(如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huán)結構、數(shù)組、函數(shù)、指針等等)配以相應實驗大綱和實驗內容,在難度上要適合文科生的接受程度。
4.教材的選取
對于參考教材的選取,要非常慎重。根據(jù)文科專業(yè)學生的程度特點,我們需要充分比較國內的同類教材,并借鑒國外的相關C語言的教材,選取經(jīng)典的應用實例和練習。
我校從2013年9月開始在刑事司法學院偵查學專業(yè)大學二年級的本科生培養(yǎng)方案中增設了專業(yè)必修課《計算機語言基礎(c語言)》。課程為3學分,54課時。采取邊講邊練的方式,在機房進行上課。在對比了國內各大高校c語言課程的使用教材之后,我們選用了由著名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教授編寫的《c程序設計(第4版)》。該教材是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規(guī)劃教材,通俗易懂,容易學習,尤其適合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我們以Visual c++6.0為語言編譯器,以程序設計為中心,將算法和語言工具緊密結合,并根據(jù)文科生的特點設當?shù)恼{整了教材的內容。
5.教學手段
如今,大學計算機教育從以前的“計算機文化-技術-應用”三層次進入了“計算機文化-應用-計算思維”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里,“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也是對大學計算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在C語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重點培養(yǎng)文科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也就是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陳述、建模,使問題易于處理的思維方法。
我們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結合一些文科專業(yè)的具體應用問題選取恰當?shù)腸程序范例,如學生們比較熟悉的統(tǒng)計考試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問題,人口增長問題等等。
6.教學方法
C語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要特別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編程和上機實驗。要結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把競爭機制引進實驗環(huán)節(jié),要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精神,最后老師要逐一點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算法優(yōu)點在那里、缺點又是什么,這樣才能進步。
以語法為中心還是以算法為中心,一直以來都是c語言教學中兩個主要的傾向。純粹以語法為中心的c語言教學,容易造成初學者在語法細節(jié)上死記硬背,但遇到具體的編程問題卻不知該如何下手;而純粹以算法為中心的c語言教學,會在算法上(例如如何使用冒泡法排序,如何求最小公倍數(shù))給初學者帶來很大困擾,讓學生要花很多精力先去搞懂算法,才能寫程序。我們認為可以把二者結合,先通過以語法為中心的例題人手,讓學生熟悉語法,然后通過以算法為中心的例題來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編程問題的能力。
7.考試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積極性,對于課程的考試評估需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革:
1)在理念上要充分認識到“一考定成績”的弊端,根據(jù)這門課理論嚴謹、概念“散”而“不散”、實踐性強的特點,要大力關注其測評的過程性,使得學生對于任何一個章節(jié)既要充分重視、又能避免信心的喪失。我們要制定測評的長效機制,逐步的縮減期末考試的比重。我們在每一章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yè),作為對各章節(jié)知識的鞏固和考查,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
2)制定與專業(yè)相關的考試評價體系,要重視把C語言與文科專業(yè)知識相結合的問題,可以考查學生在文科專業(yè)比較熟悉的問題,例如經(jīng)濟增長問題等等。
8.課程成績計算方法
為了客觀地反應出學生的真實情況,掌握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更好的利用期末考試來展現(xiàn)學生的真實水平,我們正在尋找一種能夠比較客觀的展示學生真實水平的考試方法,既能夠測試出學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更應該看出他們的實戰(zhàn)水平,也就是靈活運用的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綜合水平。
我們將課程成績分為平時作業(yè)占40%,期末上機考試占60%。上機考試設計為A卷和B卷,A卷為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判斷題,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B卷為綜合操作題,包含若干小題目,考查學生用C語言進行實際編程的能力。
9.結束語
本文根據(jù)以往的教學實踐,總結了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在文科專業(yè)本科生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分別從教學大綱、課程內容體系、教材選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考試及課程成績計算方法等幾個方面對C語言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