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立
摘要:一個事物能否在社會長久生存,取決于能否為社會與人類創(chuàng)造價值。而圖書館作為人們不斷學習的重要基地,其社會價值和地位不容忽視。在當前信息化的形勢下,人們接觸電子資源的機會越來越多,給傳統(tǒng)紙質資源的利用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甚至人們開始淡化對紙質資源的利用,使得很多現代圖書館的價值無法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其深層價值更有待探討。下面本文通過對圖書館的歷史與現狀進行概述,對圖書館的價值進行研究與分析,探討現代圖書館要在當代立足應該有什么樣的深層價值追求。
關鍵詞:現代;圖書館;深層價值;追求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馬克魯普提出了“知識生產社會”的學說,德魯克提出了“知識社會”學說,70年代波拉特提出了“信息經濟”學說,貝爾提出了“后工業(yè)社會”學說,這些學說充分的表明了,文獻與信息是社會發(fā)展經濟的重要基礎,知識就是生產力這一觀點被廣大人民所接受 [1]。圖書館是一項公益服務機構,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儲藏、傳承文獻與知識。它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圖書開始發(fā)展,相比傳統(tǒng)的圖書館來說有著很多優(yōu)勢,圖書館的地位岌岌可危。
1圖書館概述
1.1圖書館的歷程與現狀
殷商時期人們使用甲骨記錄一些事情,并將甲骨專門存放在王宮的某個小屋,這是最早的圖書館了。由于歷史的客觀原因,圖書館直至明代才有大的發(fā)展,當時的貴族學子興建藏書樓,對全國的資料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到了清代,官府除了建立官用藏書樓,還請翰林院的學士們進行修編資料與文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開始普及,圖書館開始由特定的使用群體變成向全社會人民開放,建國后,我國的圖書館經過一系列變革,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規(guī)模興建,重點大學都將圖書館作為一種標配,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前,圖書館的職能只包括保存人類遺產、提供技能教育、分享各項信息和提供資源開發(fā)。在信息技術開始入侵傳統(tǒng)圖書館后,為了適應大環(huán)境生長,圖書館也開始探索未來的發(fā)展道路。
1.2圖書館發(fā)展深層價值的必要性
圖書館已經從書紙作為信息載體變?yōu)閿祿a作為載體,圖書館是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料進行整合匯編,為社會學習、查詢資料與文獻提供服務。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任何事物都被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變得商品化,任何機構、事物能否長存都取決于人們認為它是否有價值,人們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針對他們的需求構建圖書館的深層價值體系,可以使圖書館在行業(yè)里面穩(wěn)定長久的發(fā)展。
某圖書館研究專家在關于圖書館深層價值變革的專業(yè)會議上說:當前,以圖書館為主體的“文獻情報工作服務模式正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可以大膽地預言,深刻的變化還在繼續(xù),究竟變化到什么程度還很難預料,但文獻情報工作必將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中起到更為關鍵的作用”[2]。由此可見,圖書館的改革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的地步。傳統(tǒng)圖書館同時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圖書館的變革主要是定位新的職能為社會服務,增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圖書館深層價值的內涵與定位方向
2.1圖書館深層價值的內涵
圖書館的組成部分可以概括為實體要素與無形資產兩個方面,其中,實體要素指的是圖書館的文獻資料、軟硬件設備、書館房屋等等方面,是圖書館物質條件的基礎。圖書館的無形資產是不可觸摸的,但它對圖書館的影響與實體因素并駕齊驅,無形資產是圖書館的核心,它的無形資產一般是指圖書館經營權、知識產權、網絡使用權、信息資源專有使用權、集合服務力[3]。
圖書館的價值需要跟人群產生互動才可以體現出來,某圖書研究機構提出:圖書館應該具有傳承文化、開放資源信息、挖掘智力資源、整合各界資料的職能。圖書館的實體要素要與無形資產結合起來相互作用才能達到上面要求的職能資格。圖書館要加強與社會、讀者之間的聯系,一方為主體,一方為客體,在與他們交流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經濟效益 [4]。在圖書館的經營過程中,圖書館的實體要素與無形資產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有形資產因為顧客的消費而不斷更新設備,增添書本文獻,無形資產則在不斷積累豐富。他們并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會在服務社會與大眾的時候獲得間接的好處與利益。
2.2 圖書館基于思考后的價值定位方向
圖書館是一個給社會大眾獲取與利用信息、文獻、資料的公共福利制度機構。它存在的意義是保障公民能夠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對于這一制度產品的核心價值,中外圖書館學者進行了多項研究,如: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ALA)于1999年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核心價值特別工作組),他們專門對圖書館核心價值的研究,并于2000年提出了10個有關圖書館核心價值內容的關鍵詞分別是:使用、協(xié)作、多樣性、教育、智力自由、保存、隱私權、專業(yè)技能、公共利益、服務[5]。筆者經過對圖書館行業(yè)信息的整理與分析,總結出四大點來作為圖書館的價值定位,指明其深層價值追求的方向,增加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它們分別是:①高效的信息資源整合功能(發(fā)展多渠道收集信息,分門別類,將相關聯的信息進行有序的排列);②進行知識的增值功能(將原本的信息進行研究分析,查漏補缺,然后整理編匯,解釋與擴充原本的知識進行增值);③免費開放信息功能(將圖書館的公益性質發(fā)揮到極致,開放免費的信息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平等教育);④溫馨服務功能(在免費提供信息的基礎上提供人工咨詢服務,讓顧客感到溫馨與舒適)。
3結束語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圖書館的文獻與資料被錄入計算機成為電子數據。這對傳統(tǒng)圖書行業(yè)是個極大的沖擊,傳統(tǒng)的書籍借閱與查詢都被網絡引擎搜索給代替。文獻資料的收藏、整理、借閱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根本,在有效資本被剝離的今天,圖書館必須重新定義自我職能,更深層次的追求自身價值,提高其在文獻服務行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使社會產生對圖書館的依賴與認同。
參考文獻:
[1]原宏盛.科研:現代圖書館深層價值的勇敢追求[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7(3):43-45.
[2]湯利光.論圖書館價值形成的基礎[J].圖書館,2009,12(5):9-12.
[3]許桂菊.作為場所的圖書館:再思考與展望[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2(3):44-49.
[4]馮永財.圖書館社會價值評估指標的構建原則與標準[J].價值工程,2010,29(21):187-187.
[5]金潔琴.國內外基于投資回報的圖書館價值研究對比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