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楠
摘要:目前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主要以聽力理解練習為主,聽力語篇中的詞匯主要通過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課堂講解比較少。而詞匯量的大小往往會對學習者的聽力理解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在完成聽力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進行附帶詞匯習得,不僅會提高詞匯習得效率,也會加強學習者的聽力理解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聽力教學;詞匯;附帶詞匯習得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3-0210-02
一、目前大學英語聽力課堂面臨的問題
聽力理解能力是語言應用能力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由于大多數考試采用筆答的形式,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僅重視讀寫能力,而忽視了聽說能力。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體系提出了挑戰(zhàn),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不僅是對大學英語課堂的新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必要條件。傳統(tǒng)的英語聽力教學一直延續(xù)著比較單調沉悶的方式:播放語音材料、語言點及背景知識介紹、聽力技巧講解、再次播放語音材料完成大意理解和細節(jié)判斷等相關練習。在很多注重大學英語四級過級率,以過級率為指標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學校,聽力課堂教學更是變成枯燥的放音、做題、對答案的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即便學生掌握了解題技巧和策略,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考試成績,也只是應試能力的提高,其真正的聽力理解能力或者語言應用能力并沒有提高。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和重點,也是二語習得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聽力技能的運用都需要依賴詞匯的積累。改善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詞匯量的增加。但是目前聽力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學習者關注的主要是語篇的意義和聽力技巧,往往忽略生詞的學習。貌似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詞匯量的缺乏往往會影響學習者對于聽力內容和主旨大意的把握以及對于篇章中事實細節(jié)的判斷,還會因為漏掉重要信息使學生對聽力語篇的理解更加困難,因此增加詞匯量是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附帶詞匯習得的研究
詞匯的學習分為刻意詞匯習得和附帶詞匯習得。對于大多數學習者來說,詞匯的學習主要通過閱讀和背誦單詞表習得,也就是刻意詞匯習得。這種詞匯習得的方法比較枯燥,效率也不高,需要經常反復的記憶才能習得詞匯。而附帶詞匯習得是指學習者非刻意地學習單詞,而是在進行其他語言活動時無意中附帶地習得詞匯,是學習者在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時,在詞匯習得不是主要目標的情況下,由于運用詞匯而習得相關詞匯的過程。附帶詞匯習得概念由Nagy、Herman和Anderson提出,他們認為:如果在語境中接觸大量可理解輸入,則不需要直接詞匯教學,就能自然習得所需要的大多數詞匯。在這樣的語言活動中,詞匯學習不是目的,而是聽說讀寫等語言活動所附帶而來的結果。雖然學習者無法通過這種方法習得詞匯的所有知識,但是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習者不斷積累詞匯。近年來,附帶詞匯習得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并已經成為學術熱點。雖然所有的語言活動都可以促進詞匯習得,但是鑒于聽力課堂的特殊性,早期附帶詞匯習得研究主要集中在閱讀環(huán)境中,聽力理解中附帶詞匯習得的研究難度還是很大,研究也相對較少。
三、如何在聽力課堂上實現附帶詞匯習得
Laufer & Hulstijin認為:詞匯附帶習得與學習任務有很大關系,學習者對不同的學習任務付出的努力不一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會影響學習者的投入量,并最終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對課堂講授的材料進行篩選和調整,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蓋淑華曾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詞匯附帶習得進行調查,發(fā)現學習者的詞匯量多少對詞匯附帶習得有著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才能有效實現附帶詞匯習得。因此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適當難度的語篇,生詞量太多或者太少都不適合,要保證語篇中學習者的已知詞匯量能有助于附帶詞匯習得。Nation在他的研究中提出要理解一篇文章大意,至少要掌握文中95%的詞匯量;而要完全理解一篇文章,需要讀者能對生詞或短語做出準確猜測,文章中的已知詞覆蓋率應達到98%。因此課堂上選擇生詞量不超過5%的語篇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很多研究人員發(fā)現語境中的上下文線索和提示也會對詞匯習得產生一定的影響。Mondria & Boer將語境線索分為“蘊含型語境”(pregnant contexts)和“非蘊含型語境”(non-pregnant contexts)。蘊含型語境中通常含有句子線索和上下文關聯(lián),使學習者比較容易猜出生詞的釋義,理解文章的同時有助于詞匯習得。他們的研究和實驗表明,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選擇有充分語境線索的篇章作為聽力練習的材料,那么學習者可以更輕松地猜出詞義,附帶詞匯習得的效果也比較好。除了選擇詞匯量適當的篇章和帶有語境線索的材料促進聽力課堂中的詞匯習得之外,教師還應該注意介紹詞根、詞綴等構詞法。在聽力任務中學習者要想有效地判斷生詞的詞義,必須善于根據相關語法和構詞法等知識捕捉各種線索,例如:生詞前后出現的詞、句法和句子關系等;還有生詞本身包含的信息,如前綴、詞根等。掌握并能夠分析這些信息都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猜詞效率,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提高猜詞能力可以大大提高聽力理解的效果。Hulstijn在研究中對比分析了學習者的猜詞能力與詞匯習得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猜詞能力好的學生,能夠習得較多的生詞,更容易擴大詞匯量。因此在聽力課堂中教師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構詞法提高學生的猜詞能力,可以有助于學習者提高附帶詞匯學習的效果和能力。
四、局限性和結論
聽力中的附帶詞匯習得,是指學習者在完成聽力有關的學習任務時,在學習重點并非是背記單詞的情況下,附帶習得了單詞的現象。雖然這種方式可以提高聽力課堂的詞匯教學效果,但是作為詞匯學習的一種方式,附帶詞匯習得也有其局限性。聽力練習中發(fā)生的詞匯附帶習得只是對生詞的即時性理解,一般只能達到通過聽音辯詞的程度,并不能記住單詞的拼寫和語法等其他知識,遠未達到真正習得一個生詞所必需的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習者需要在課下不斷鞏固和練習才能真正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同時,在聽力課上進行附帶詞匯習得的練習,雖然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進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然而附帶詞匯習得與刻意詞匯習得是相輔相成的,單純強調一種方式并不能實現最佳的詞匯學習效果??桃庠~匯習得和附帶詞匯習得這兩種學習方式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在教學和學習中一味地強調其中一種,批判或摒棄另一種學習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好地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根據條件和環(huán)境以及學習者的自身特點,尋找最佳的、有效的學習方法。總之,附帶詞匯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詞匯學習方式,但是還需要不斷豐富相關的研究和驗證,才能夠在教學中對聽力和詞匯的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Maiguashea,R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Past,Pres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3,50(1),83-100.
[2]Laufer. B. & Hulstijn J. 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
[3]Huckin,T.& Coady,J.1999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A Review.SSLA,21.
[4]Pigada,M.,& Schmitt,N.(2006).Vocabulary acquisition from extensive reading:A case study.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8,1–28.
[5]Nation,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6]Mondria J,Wit-de BoerM. The effects of contextual richness on the guess ability and the retention of words in a foreign 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249-267.
[7]王改燕.第二英語閱讀過程中詞匯附帶習得認知機制分析[J].外語教學,2010,(3):49-53
[8]蓋淑華.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附帶習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5(4):282-286.
[9]段士評,嚴辰松.多項選擇注釋對英語詞匯附帶習得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6(3):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