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摘要]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神圣職責。本文從悟讀《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分析了庸師與良師的區(qū)別,闡明了從優(yōu)秀教師成長為卓越教師的必要條件,闡述了良知教育的內容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教育;良知;卓越
身為教師,半載的身心俱疲換得一暑的偷閑之樂,實屬人之常情。酷暑難熬之際,能獨處書房,以讀書之方,求靜心之效,確非一件易事。然因有讀書任務加身,翻一翻書還是必要的。抱此心態(tài),我便打算選擇美國作家安奈特·布魯肖和托德·威特克爾的作品《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閑翻了事。初翻此書,因心態(tài)浮躁,我只覺云里霧里,莫名其妙;再讀此書,心平氣靜,尚覺山重水復,難解要義;靜悟此書,終感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一、越人者必優(yōu),越己者必卓
《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確實是一本好書。它給我的整體感受是:重視教師行為的日進,告訴讀者要有攜生俱進的恒心;突出育人細節(jié)的日異,告訴讀者要有與生歡樂的恒態(tài);強調教學技巧的日新,告訴讀者要有越人越己的恒毅。全書一事一技,具體而微又微言大義,旨在“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努力實現(xiàn)從優(yōu)秀教師向卓越教師的飛躍”。讀此書前,我本以為能成為優(yōu)秀教師,已有過人之技且偶犯錯;讀此書后,作者告訴我要成為卓越教師,當?shù)翘萌胧仪也坏父厕H,夠了嗎?毋庸置疑,育人之藝永無止境,我還須切磋琢磨啊!另外,書中每隔20天為教師提供的教學實踐檢驗調查問卷,愚以為作者目的至少有二:一是并不希望讀者照搬書中的方法策略,“拿來主義”肯定要不得;二是提醒讀者所謂教學技巧,是從實踐中得來又到實踐中去改進的。正如書中所說“我們建議:在每一天結束之前,你能抽空瀏覽一下第二天的教學策略,因為有時你可能需要提前一天準備第二天的教學行動。”“相對于自身的教學來說,你才是最權威的,也是最有資格做決定的人。”這不正是要告訴我們,賢師育人必先知彼知己,賢師用策必定擇善而從嗎?我終于懂得,優(yōu)秀教師出眾之才可嘉,卓越教師寡眾之德可敬?。膬?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的轉型,不就在于前者能越人,后者能越己;前者多善始,后者多善終嗎?反思自己的專業(yè)成長之路,我確實一直對育人良知孜孜以求,求之不得競常以問心無愧以自慰,愧哉!庸師與良師之別,優(yōu)秀與卓越之異,就在于此吧。
二、教育,教的是技藝,育的是人格
何謂“良知”?愚以為其意有二:一是指良好的教學技能,二是指教育智慧和道德良知。前者是基礎,后者是境界。經(jīng)師者,往往傳道、受業(yè)、解惑;人師者,理當重在育人而非簡單育才。心未存仁者,難于達到令人仰止的境界。而對生命的敬畏,永遠是卓越的教育者必須具備的教育良知。正如《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作者安奈特·布魯肖和托德·威特克爾共識“卓越教師致力于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能和增強學習的渴望,能表達對學生由衷的關愛,讓學生接受最具愛心、最具責任感的教育?!薄白罹邜坌摹薄白罹哓熑胃小本褪亲鹬貙W生的生命主體地位,就是對生命的敬畏。然而,高考指揮棒下,趨利意識早已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沒有歡樂、沒有生機、沒有渴望。以致學生無趣,教師無法,學生厭學,教師厭教。試問,漠視生命主體,何來育人良知?是否以促進學生生命的長遠發(fā)展為價值取向,便是心存敬畏生命的教育良知與心存功利主義的教育認知的區(qū)別所在。
《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中的180個教學策略,無一不是將學生的生命主體地位放在首要位置的。它讓我見識到,卓越教師的課堂是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場,教師關注的是教育對象生命的素質、生命的質量、生命的境界是否得到持續(xù)地超越與升華;它讓我意識到,要實現(xiàn)優(yōu)秀教師向卓越教師的飛躍,須把知識的傳輸場變?yōu)樯陌l(fā)展場;它要我做到,從更多關注知識的傳承因襲轉變?yōu)殛P注學生生命和發(fā)展的本質層面,從而致力于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的有效重建。教育當然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若用“對生命的敬畏”來詮釋它,那就是“一切基于生命,一切為了生命,促進一切生命”。心存良知,180天足以成就生命的意義;漠視學生主體,180天足以毀掉生命的價值。教育者責任重大啊!
三、教育的根本是對生命的尊重
“敬畏生命”內涵豐富,它既可以是教育的內容,也可以是教育的主體,還可以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良知要基于敬畏生命,就是要做到一切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教師的一切教育活動,必須是有生命意識的;有生命意識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積極快樂的,充滿愛心是對生命的尊重。這樣的教師能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時刻換位思考,與學生同歡共憂,成為其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才會以自己的愛回報良師益友,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相反,充斥著漠視、忽視、歧視、輕視學生生命主體地位的言行,又談何教育良知呢?積極快樂是生命的意義。《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中第一策便是“積極快樂的第一印象”,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印象何等重要,積極快樂何等重要啊!試問,我們有多少教師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氣勢凌人”呢?有多少教師是“橫眉冷對千夫指”呢?又有多少教師是事后“獨樂”呢?孰不知快樂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樂師教師樂教方是教育良態(tài)。沒有快樂的學習是教育的失敗,是學生厭學的根源,是成長中人格扭曲的潛在因素?!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通讀《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便知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是卓越教師的人格魅力所在。所以,基于敬畏生命的教育良知,就是要實現(xiàn)受教育者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珍愛的終極目標,享受“一花一葉一世界”的美好生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就是敬畏生命的真諦。
縱覽《從優(yōu)秀教師到卓越教師:極具影響力的日常教學策略》一書,無論是談及教師素質的提升,還是提及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其實都是基于敬畏生命的教育良知。教育有法,教無定法。從優(yōu)秀教師向卓越教師的質變,絕不是簡單的生搬硬照,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以至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智慧,外化于每天的課堂教學,如此境界,我等后生任重道遠,還須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