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敏 劉紹輝 何明豐 李曠怡 吳智鑫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常出現(xiàn)失代償性的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對AHF患者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治,對其預后及生活質量改善有著重要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血漿NT-proBNP作為AHF的生物標志物,在AHF的診斷、治療、病情評估和預后判斷方面有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選取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佛山中醫(yī)院急診科就診的127例AH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其血漿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以及患者預后情況等,探討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AHF早期診治及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佛山中醫(yī)院急診科就診的AHF患者12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74例;年齡48~93歲,平均(69.4±6.3)歲。冠心病69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5例,肺心病18例,風濕性心瓣膜病5例。按照NYHA分級方案將研究對象分為4組:心功能Ⅰ級組[28例,平均年齡(65.3±5.7)歲];心功能Ⅱ級組[33例,平均年齡(67.5±6.2)歲];心功能Ⅲ級組[35例,平均年齡(74.5±6.8)歲];心功能Ⅳ級組[31例,平均年齡(76.7±6.6)歲]。
二、診斷及排除標準
(一)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和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編寫的《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2]。
(二)排除標準: (1)可引起明顯呼吸困難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發(fā)作和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急性大塊肺栓塞、肺炎、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尤其伴感染等;(2)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原性肺水腫(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3)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原性休克等。
三、方法
患者到診后立即完善相關檢查,按照NYHA分級方案進行心功能分級;同時用肝素抗凝試管抽取3 ml靜脈血,采用日本三菱PATHFAST?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測定血漿NT-proBNP水平;采用日本ALOKA Prosound F75型心臟超聲診斷儀, 由經驗豐富的醫(yī)師檢測其LVEF。治療1周后,復查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治療3個月后, 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其是否有心源性猝死、心絞痛、再發(fā)急性心力衰竭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y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發(fā)生。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一、血漿NT-proBNP與NYHA心功能分級和LVEF的關系
不同心功能級別AHF患者間治療前血漿NT-proBNP水平、LVEF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NYHA心功能級別的增加,血漿NT-proBNP水平也隨著升高,而LVEF逐漸下降。見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級的AHF患者其血漿NT-proBNP、LVEF的比較
注:a與Ⅰ級心功能組治療前血漿NT-proBNP、LVEF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b與上兩級心功能組比較P<0.05;c與上三級心功能組比較P<0.05
二、治療前、后血漿NT-proBNP水平與NYHA心功能分級、MACE發(fā)生情況的關系
相同心功能級別AHF患者治療前、后血漿NT-proBNP水平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血漿NT-proBNP下降幅度隨心功能分級的增高和MACE發(fā)為的增多而減少。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的AHF患者治療前后血漿NT-proBNP、MACE的比較
注:a與治療前血漿NT-proBNP水平比較P<0.05;AHF為急性心力表衰,MACE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AHF是急診常見的危重疾病,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當患者出現(xiàn)AHF時,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激活,心室容量負荷或壓力負荷增加,心室肌受到牽張心室壁張力增加,使得心室肌細胞瞬間合成及分泌B型鈉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明顯增加。因此,血漿中BNP的濃度與左室壓力與容量負荷指數有關[3]。而血漿NT-proBNP是BNP分裂后沒有活性的N端片段,因具有比BNP半衰期長、在體外的穩(wěn)定性強、在進行測定時不易受干擾等優(yōu)點而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Januzzi等[4]對1256例急診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NYHA心功能Ⅱ、Ⅲ和Ⅳ級者血漿NT-proBNP值分別為108(37~381) pg/mL、3 512(1 395~8 588) pg/mL、5 610(2 260~11 001) pg/mL,提示血漿NT-proBNP水平升高程度與NYHA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Bay等[5]以357 pmol/L 為切點,在2 193名一般人群中診斷LVEF≤40%的收縮功能不全者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3%、82%、24%、98%,在928例有心力衰竭癥狀者診斷LVEF≤40%的收縮功能不全者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8%、76%、30%、96%,證明血漿NT-proBNP水平與LVEF呈高度負相關。ICON研究則對720例急性失代償心力衰竭患者隨訪76 d,結果發(fā)現(xiàn),病死者的平均NT-proBNP值顯著高于生存者,預測患者76 d病死的最佳NT-proBNP值為5 180 ng/L,敏感度68%,特異度72%,陰性預測值96%,證明NT-proBNP可以預測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病死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AHF患者治療前血漿NT-proBNP升高程度與NYHA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治療1周后血漿NT-proBNP下降幅度與NYHA心功能分級、MACE發(fā)生率呈負相關。研究結果與上述文獻報道以及國內相關文獻報道一致。因此,血漿NT-proBNP水平檢測作為一種簡單、快捷、有效的檢驗方法,在AHF患者的早期診治和預后評估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
1 侯光友,李冰,徐華麗,等. BNP/NT-proBNP在心力衰竭診斷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3,30(12):1123-1125.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3):195-208.
3 安紅姬.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漿B型鈉尿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 25:95-96.
4 Januzzi JL Jr,Camargo CA,Anwaruddin S,et al.The N-terminal pro-BNP investigation of dyspne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PRIDE) study[J].Am J Cardiol,2005,95(9): 948-954.
5 Bayes-Genis A,Santalo-Bel M,Zapico-Muniz E,et al.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in the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in-hospital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dyspnoes an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Eur Heart Fail,2004,6:301-308.
6 James L.Januzzi.Jr,Roland RJ van Kimmenade,John Lainchbury,et al.The Value of NT-porBNP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ute CHF:A Multicenter,International Meta-Analysis of 1256 Subyects(ICON) study[J].Eur Heart J,2006,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