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婭 楊 麗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yī)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翼狀胬肉是眼科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慢性炎性病變,可對患者的視力及面容造成嚴重的影響。以往,臨床上常采用翼狀胬肉切除手術治療該病,但術后該病的復發(fā)率較高。近年來,顯微技術逐漸得到了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有研究認為,采用顯微手術對翼狀胬肉患者進行治療,不僅能徹底切除翼狀胬肉,還能使患者的角膜變得更加平滑,從而起到降低病情復發(fā)率的作用[1]。在本次研究中,為了證實這一觀點,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3月~2015年3月間我院眼科收治的99例翼狀胬肉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52例,其年齡為38~88歲,平均年齡為(49±10)歲,其中發(fā)生復發(fā)性胬肉的患者有15例。在這9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翼狀胬肉的生長位均在鼻側處,距角膜緣3~5mm。
①囑患者取平臥位,并對其進行常規(guī)消毒。②首先使用愛爾凱因滴眼液為患者進行滴眼治療,然后采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為其進行局部浸潤麻醉。③沿患者的角膜邊緣剪開翼狀胬肉的頸部,將殘留在角膜上的胬肉組織徹底剔除,然后沿胬肉的頸部將其與結膜層及層下組織進行分離、剪除。④在角膜緣的12點鐘位置取一塊面積為6mm×7mm的結膜瓣(內含角膜緣干細胞),將其平貼在鞏膜的創(chuàng)面上,對齊后使用10-0號線將結膜瓣與鄰近的球結膜進行間斷縫合。⑤手術完成后,使用典必舒眼膏為患者進行涂眼治療,然后使用無菌紗布對患者的患處進行覆蓋。
手術結束后,這99例患者的結膜植片均存在充血、水腫的情況。術畢2~3周后,所有患者的結膜植片均平整愈合,并且充血、水腫等癥狀明顯減輕。這99例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為期0.6~2年的隨訪,其中臨床療效判定等級為顯效的患者有87例(占患者總數(shù)的87.9%),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總數(shù)的8.1%),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shù)的4.0%),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詳情見下表。在這99例患者中,4例臨床療效判定等級為無效的患者均存在病情復發(fā)的情況,其臨床癥狀主要有結膜充血、肥厚、生長超過角膜緣或出現(xiàn)新生血管。
表 手術效果統(tǒng)計表[n(%)]
翼狀胬肉是眼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翼狀胬肉的危害主要是:①翼狀胬肉在光線反光及眩光的作用下,極易對Bowman膜和角膜淺層造成損傷,或導致其發(fā)生變性,進而引起B(yǎng)owman膜和角膜發(fā)生原發(fā)性增厚。②翼狀胬肉會在角鞏膜緣形成有效的堆積效果,導致角膜緣出現(xiàn)隆起的狀況,進而使眼瞼出現(xiàn)對合不全、局部隆起等情況,嚴重時可引起淚膜變薄、粘蛋白不能涂布于隆起表面、淚液快速蒸發(fā)、角膜干燥,甚至形成角膜小靨。③當角膜小靨形成后,角膜就會出現(xiàn)缺氧的狀況,并在血管生長因子的作用下形成新生血管,最終導致纖維組織在角膜中逐漸生長[4-6]。顯微手術的手術要點是:①對翼狀胬肉進行徹底切除,并盡量保持角膜面的光滑。②預防角膜小靨的形成,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生長因子的水平。③在分離胬肉時應細致、耐心,徹底清除角膜及角鞏膜緣當中的纖維血管組織及增生組織。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這99例患者中,臨床療效判定等級為顯效的患者有87例(占患者總數(shù)的87.9%),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總數(shù)的8.1%),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shù)的4.0%),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0%。由此可見,用顯微手術治療翼狀胬肉的臨床效果顯著,此手術方法具有操作方便、不需要另外取材、患者恢復得快、病情的復發(fā)率較低等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改欣, 白瑜. 翼狀胬肉顯微手術方法及其療效觀察[J]. 河北醫(yī)藥, 2012, 30:1337-1337.
[2] 高鴿. 翼狀胬肉的顯微手術治療[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07:121-122.
[3] 章偉利, 傅培. 翼狀胬肉的手術療效概況[J]. 罕少疾病雜志,2012, 19:43-44.
[4] 胡浩, 胡德富. 翼狀胬肉顯微手術(附1000例分析)[J]. 中國臨床醫(yī)學, 2013, 9:565-565.
[5] 王希蓮.翼狀胬肉顯微手術療效觀察[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8,10(4):513-514.
[6] 方秋云,沙翔垠,郭露萍等.翼狀胬肉顯微手術方法及其療效觀察[J].中華眼科雜志,2007,43(10):87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