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凌
摘 要:2012年教育部下達了關于提倡新疆班插班教學的通知,為了了解新疆插班學生學校適應狀況,本研究采用了北京師范大學侯靜[1,2]教授(2013)編制的《高中生學校適應量表》,針對廣東省X中學的新疆插班學生與廣東本地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對其學校適應狀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高中生;插班;預科;學校適應
內(nèi)地新疆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對比調(diào)查研究——以X高中為例
文/郭凌
摘要:2012年教育部下達了關于提倡新疆班插班教學的通知,為了了解新疆插班學生學校適應狀況,本研究采用了北京師范大學侯靜[1,2]教授(2013)編制的《高中生學校適應量表》,針對廣東省X中學的新疆插班學生與廣東本地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對其學校適應狀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高中生;插班;預科;學校適應
作者簡介:郭凌(1987—),女,漢,河南鄭州人,專職心理老師,碩士研究生,鄭州市第六十九中學,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為作者碩士畢業(yè)論文的部分內(nèi)容。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志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9214(2015)08-0227-03
一、問題提出
1.研究意義
內(nèi)地新疆高中班(簡稱“內(nèi)高班”)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教育措施之一。近十幾年來,內(nèi)高班一直不斷發(fā)展,從2000年至2013年,14年已累計招生6.04萬人。由于生長環(huán)境不同,少數(shù)民族高中生在進入高中后,在學校適應方面表現(xiàn)出不同特征。同時由于各民族歷史、經(jīng)濟、文化等的差異,不同民族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千差萬別。因此,在學習適應,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諸多不同表現(xiàn)。本研究的研究意義如下:
(1)解決新疆插班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有利于其健康成長。對于新疆插班學生學校適應的狀況,不能靠主觀的想象,經(jīng)過詳細深入的調(diào)查,才能了解新疆插班學生適應的真實情況,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成長。
(2)從新疆插班學生學校適應的角度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教育措施。新疆班的教學模式,如:獨立新疆班、插班混班學習等,哪種對于新疆班的學生更為有利,如何設置課程更為合理,一切的這些都需要我們的探索。
(3)從跨文化的角度來講,有利于我們從不同的文化角度出發(fā)去了解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尊重文化差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
(4)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政策的提出與實施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新疆插班學生整體(包括直接插班學生、預科后插班學生,下同)與本地學生在學校適應各個方面有何異同?
(2)直接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在學校適應各個方面有何異同?
(3)預科后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在學校適應各個方面有何異同?
3.X高中基本情況介紹
X高中位于廣東省,截止到2013年9月已經(jīng)招收了八屆新疆班學生,第一屆新疆班學生已于2009年畢業(yè),目前在校新疆學生總數(shù)達到650多人。截止到2011年之前,該校的新疆班學生均獨立成班進行教學。按照2012年2月相應教育部《關于內(nèi)地西藏高中班、新疆高中班試行彈性學制的通知》要求,該校2012、2013入學的新疆班學生,經(jīng)過學校的測試,一部分同學直接插班到本地班級進行普通高一的學習,另外一部分則進行高一預科教育,預科班學生在第二年全部插班到本地新高一年級進行學習。
4.核心概念的界定
(1)新疆插班學生
本研究中的直接插班學生是指入學后經(jīng)過學校統(tǒng)一考試合格,直接插班到本地高一班級同班就讀的新疆學生。
本研究中的預科后插班學生是指入學后經(jīng)過考試,由于成績未達到學校本地學生的平均水平,學校將這一部分學生獨立編班,成為預科班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高中預科學習之后,于第二年全部插班到新一屆的高一本地班級學習。
(2)適應與學校適應
適應是個體在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與外部環(huán)境達到一種平衡的過程或狀態(tài)。通過文獻的閱讀與分析,參考研究中所用量表維度,本研究將從學習適應、師生關系親密、學校態(tài)度、孤獨感、集體適應、師生關系沖突、同伴關系個方面來探討新疆學生學校適應狀況。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diào)查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對新疆插班學生整體(包括直接插班學生、預科后插班學生,下同)與本地學生的比較研究中采用了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侯靜(2013)編制的《高中生學校適應量表》,該量表分為7個維度,共82個項目,5級計分,1表示“完全符合”,5表示“完全不符合”。該問卷中存在反向計分題目。問卷總體信度為0.964,各維度學習適應、師生關系親密性、師生關系沖突性、同伴關系適應、情緒適應、集體活動適應、學校態(tài)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877、0.926、0.891、0.890、0.925、0.898、0.935,適用于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學校適應量表》信度為0.959,七個維度的科隆巴赫(Cronbach’sα)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75、0.915、0.915、0.918、0.717、0.892、0.839。
2.研究過程
(1)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本研究問卷發(fā)放的時間為新學期開學后第10周。由于該校是寄宿制,星期日晚上本地學生返校,本研究利用周日晚自習時間進行問卷施測,由施測班級的班主任在各班負責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為盡量避免了由考試壓力對測試結(jié)果的影響,本測試是在該校期中考試結(jié)束后的周末進行的。
《高中生學校適應量表》對15個班級全體學生(包括新疆學生和本地學生)進行了問卷發(fā)放。其中,高一有插班生的本地班級8個,高二有插班生的本地班級7個。共發(fā)放問卷750份,回收690份,回收率為92%。其中有效問卷629份,作廢61份,有效率為91.16%,本地學生487人,新疆學生142人。
(2)統(tǒng)計處理
對調(diào)查回收的問卷用Microsoft的Excel2003錄入數(shù)據(jù),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jié)果
1.關于新疆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的比較
(1)新疆插班學生整體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新疆插班學生整體在學校適應全部題目總分、師生關系親密、學校態(tài)度維度上的適應得分高于本地學生,差異顯著(P<0.05);在維度師生關系沖突適應上得分高于本地學生,差異非常顯著(P<0.01)。(見表1)
表1 新疆插班學生整體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差異比較
注:*P<0.05**P<0.01
(2)直接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新疆直接插班學生在學校適應全部題目總分、在維度師生關系親密上得分高于本地學生,差異顯著(P<0.05);在維度學校態(tài)度適應得分高于本地學生,差異非常顯著(P<0.01);在維度師生關系沖突適應上得分高于本地學生差異極其顯著(P<0.001)。(見表2)
表2 直接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差異比較
注:*P<0.05**P<0.01***P<0.001
(3)預科后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高一預科后插班學生在維度集體適應、同伴關系適應上得分低于與高一本地學生,差異非常顯著(P<0.01);在維度學習適應上的得分低于本地學生,差異極其顯著(P<0.001)。(見表3)
表3 高一已預科插班生與高一本地學生學校適應各維度差異比較
注:**P<0.01***P<0.001
四、討論
研究結(jié)果表明,新疆插班學生整體學校適應上表現(xiàn)優(yōu)于本地學生,尤其表現(xiàn)在師生關系上更為親密、學校態(tài)度更好、面對師生沖突時能夠更好地解決與適應。但由于插班學生整體中分為直接插班學生與預科后插班學生,并且二者存在顯著差異,所以作者對其分別于本地學生進行了對比,結(jié)果顯示直接插班學生在學校適應上比本地學生更好,在師生關系上更為親密、學校態(tài)度更好、面對師生沖突時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些結(jié)果與新疆生整體表現(xiàn)相同。在對比預科后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時發(fā)現(xiàn),預科后插班學生與本地學生相比在學校適應總分上并無明顯差異,并且在學習適應、集體適應、同伴關系適應維度上的表現(xiàn)沒有本地學生的適應好。
在已有的關于新疆學生學校適應的研究中,很少有和本地學生進行直接的比較研究。得出以上的研究結(jié)果筆者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1)新疆插班學生整體的情況比較復雜。對于直接插班的學生,入學時經(jīng)過了學校組織的考試篩選,成績比較優(yōu)秀,經(jīng)過后面的進一步對比也可以看出,直接插班學生適應情況與本地學生相比遠遠好于本地學生,而預科后的插班學生,雖然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年的預科學習但是在學校適應的總分上與本地學生無明顯差異,而且在學習適應、集體適應、同伴關系上仍然處于弱勢。(2)學習成績或者學習適應情況對于學生學校適應整體有一定的輻射作用。在已有的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中有很多直接采用學習適應量表的結(jié)果代表學校適應情況如:李盛林(2009)、陳霞(2011)。在我國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成績對于學生各方面的影響占有很重的地位,學習成績優(yōu)秀也有利于學生建立自信,是個人榮辱影響的主要因素。對于其他方面如師生關系、學校態(tài)度等方面也會有一些影響,在考察學生學校適應狀況的各個指標中,學習適應的重要性或者權重要更大一些。(3)對于直接插班學生與預科后插班學生在學校適應各個方面是存在顯著差異的,插班生整體適應情況優(yōu)于本地學生,但是不能忽略預科后插班學生在學習、人際、同伴關系方面的問題。預科后插班學生第一年以獨立新疆班(整班都是新疆學生)的形式進行預科教育,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沖突不明顯,第二年插班到本地班級后,面臨了新的集體適應,在本地班級中沒有了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氛圍,有些學生在學習上、聽課方面會有困難。插班后,新疆學生原有的班級同學分別在不同的本地班級插班學習,他們同時也需要結(jié)交新的同伴好友,適應新的班級環(huán)境。(4)新疆學生到內(nèi)地就讀,國家以及學校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比如新疆內(nèi)高班的學生之前都有上“內(nèi)初班”的經(jīng)歷,“內(nèi)初班”采取的是寄宿封閉教學,學生一年回家一至兩次,很多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jīng)習慣了離家,獨自在外上學。此外X學校專門為新疆班學生建設了宿舍樓,和清真餐廳,在生活和飲食方面新疆班學生基本上可以保持之前的狀態(tài),適應的問題不明顯。根據(jù)訪談得知,新疆高中班學生高考的分數(shù)是全國的新疆班學生進行排名,一般都能進入高校學習,升學壓力相對于本地學生而言較小,壓力的大小也是學生整體適應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5)此外,文化差異也是必須要考慮到的一個因素,由于該問卷并沒有體現(xiàn)文化的差異性,可能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對于同樣的語句或者表述有著不同的理解,從而導致結(jié)果的不同,這些具體原因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五、結(jié)論及研究的局限性
1.結(jié)論
本研究的研究結(jié)論如下:
(1)新疆插班學生整體(包括直接插班學生與預科后插班學生,下同)學校適應上表現(xiàn)優(yōu)于本地學生,尤其表現(xiàn)在師生關系上更為親密、學校態(tài)度更好、面對師生沖突時能夠更好的解決。
(2)直接插班學生在學校適應上比本地學生好,在師生關系上更為親密、學校態(tài)度更好、面對師生沖突時能夠更好的解決。
(3)預科后插班的新疆學生與本地學生相比在學校適應整體上并無顯著差異,但是在學習適應、集體適應、同伴關系適應等方面的表現(xiàn)不如本地學生的好。
2.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被試取樣方面,本研究的研究對象選取的是一所高中的插班學生進行研究,由于實際情況的局限性,本研究所討論的預科后插班學生、獨立新疆班學生都僅僅局限在該校的高一年級,沒有從年級變量上面進行分析等。
(2)由于研究者自身并非是新疆少數(shù)民族,在進行本研究之前,筆者對于新疆文化并沒有深入的體驗,筆者反思在研究初期,對于新疆班學生乃至新疆有一些固有的印象和判斷。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也在不斷地更正對于新疆學生的認識,并對于他們的學校適應狀況給予客觀的描述。
(3)本研究所用的工具,并非針對新疆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專門編制的量表,無法體現(xiàn)新疆學生在文化適應等方面的狀況。
(作者單位:鄭州市第六十九中學)
參考文獻:
侯靜.高中生學校適應量表的編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03):385-388.
李盛林.初中留守兒童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江西師范大學,2009.
陳霞.初中生家庭功能與學校適應--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