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勇 龔桃全
(鎮(zhèn)寧縣人民醫(yī)院 貴州 鎮(zhèn)寧 561200)
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對比觀察
葉勇龔桃全
(鎮(zhèn)寧縣人民醫(yī)院貴州鎮(zhèn)寧561200)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 2014年8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240例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120例和對照組(開腹膽囊切除術)120例, 然后將兩組患者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進行比較。結果:兩組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比較,P <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效果優(yōu)于開腹膽囊切除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膽囊切除術
膽結石作為普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以厭油膩食物、右腹部、左肩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目前,治療膽結石有較多的方法,內(nèi)科多采用保守治療,但只是針對結石較小的患者,若是結石較大,保守治療無效者或有阻塞者,需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方法[1]。2000年1月至 2014年8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120例膽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0年1月至 2014年8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240例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經(jīng)B超、CT檢查,診斷為結石性膽囊炎。排除標準:嚴重傳染性及精神疾病患者,嚴重臟器疾病、血液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120例和對照組(開腹膽囊切除術)120例, 然后將兩組患者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進行比較。治療組120例,男74例,女46 例,平均年齡(42.35±2.64) 歲,平均發(fā)病時間到就診時間(6.59±3.07);對照組120例,男71例,女49例,平均年齡(43.62±2.26) 歲,平均發(fā)病時間到就診時間(6.28±3.2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比較,P >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方法
術前完成如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凝血四項、心電圖、胸部正側位片等相關的輔助檢查,術前1天進流質飲食。術前禁食12h,禁水4h,手術前晚及手術日晨各清潔灌腸1次。采用氣管內(nèi)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成功后,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術野,鋪巾。先取臍緣切開皮膚1.0cm,Veress穿刺針建立CO2氣腹,設定腹內(nèi)12-15mmHg;改體位為頭高腳低位及左側臥位各約30度;臍沿及劍突下各置1.0cm Trocar,右肋緣下于鎖骨中線置0.5cm Trocar,分別置入腹腔鏡及相應器械。先行分離顯露膽囊,冷分離游離膽囊管及膽囊動脈,分別上生物夾三枚,發(fā)扎夾二枚夾閉后靠膽囊切斷;熱分離膽囊床,完整剝離膽囊,膽囊床創(chuàng)面用電凝徹底止血;切除膽囊自劍突下穿刺孔取出;查無活動性出血,清點器械紗布無誤后,排除氣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口無活動性出血,縫合關閉各切口。
2.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成功率均為1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治療組肝外膽管損傷和(或)膽漏2例,對照組肝外膽管損傷和(或)膽漏4例,二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加上飲食不規(guī)律,膽囊結石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并呈逐年上升趨勢,一旦發(fā)生,若沒有給予及時治療或不當治療,則可能導致諸多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結石進入膽總管后引起黃疸、膽管炎、胰腺炎等的發(fā)生[1]。目前,若具有手術適應證的膽結石患者大部分是采用外科手術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較為廣泛應用的一種治療膽結石的方法[2]
順利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降低并發(fā)癥的關鍵是術中準確辨認膽囊壺腹, 確認膽囊壺腹后,盡量敞開三角區(qū),明確暴露手術野以顯示解剖關系,切忌模糊操作、盲目鉗夾,每一步操作在直視下進行,確保手術安全。緊靠壺腹分離膽囊三角一般是安全的,分離時應輕柔操作、循序漸進,以鈍性分離為主, 注意辨認膽囊壺腹與膽囊管的交界部, 充分游離該匯合部的四周。以減少術中出血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研究對象為2000年1月至 2014年8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共計24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20例和開腹膽囊切除術120例,兩種術式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進行比較, 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是因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輕,腔鏡的放大功能占有良好的優(yōu)勢,能充分暴露膽囊管、膽總管、膽囊三角,使手術野清晰顯露,方便術中分離、切割、止血, 故減少了術中出血,縮短了手術時間[3],從而有利于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大大減少了住院時間。而開腹膽囊切除術采用經(jīng)右腹直肌或右肋緣下切口, 切口一般長約6-12cm,,為了充分暴露手術野,使用拉鉤牽拉,因而損傷了腹壁肌肉.由于膽囊位置較深, 給手術操作、術中止血等方面均帶來了一定困難,因而延長了手術時間,術中排墊腸管,導致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較慢,加之切口較大,恢復時間較長,增加了住院時間。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提高了住院周轉率,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膽囊切除術。
參考文獻
[1]王福榮.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結石治療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3):3-4.
[2]劉培萬,保紅平,李奎,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遲發(fā)性膽漏的臨床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3(3):215-216.
[3]劉光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的比較[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15(8):920-921.
【中圖分類號】R65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15-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