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群
石景山區(qū)愛樂實驗小學于2009年參與中央音樂學院“讓音樂教育促進孩子全面健康教育發(fā)展”的課題研究,對原有文化進行整合和創(chuàng)新,確立了“愛樂教育”思想——愛育智識,樂納人生。學校將“生命因我而動聽”作為學校的校訓,希望每個生命都在這里精彩怒放,每個生命都能享受幸福、傳遞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
我們的課程
我們在“愛樂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圍繞著學?!白非笳妗⑸?、美的幸福人生”這一學生培養(yǎng)目標,從課程的整合入手,建構出具有愛樂特色的課程體系。
1.國家課程
國家課程我們努力夯實,一方面我們借助校本教材對國家課程進行補充,比如《誦讀》《數游樂園》《說唱英語》對于語數英教學內容的補充,讓我們的雙基更加扎實。另一方面借助生本課堂,引領教師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高效。
2.地方課程
市、區(qū)地方課程,我們采用專人專時,采用長短課、大小課、學科整合等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創(chuàng)造性、多元化地落實,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fā)展需要,彌補國家課程的空白,更好地達到或實現國家課程所確定的目標。
3.校本課程
學校課程需要靈動創(chuàng)新,需要追求極致,需要準確定位突出特色,所以我們從學生興趣出發(fā),結合學校自身特色,以“樂”為起點,構建起愛樂小學“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校本課程體系(如下表),期望學生能夠在文武兼?zhèn)?、知能兼求中達成求真、向善、至美的培養(yǎng)目標。
六藝校本課程經過審核后,我們就開始逐層落實。學校利用周三課后的社團活動時間落實《紅十字》《航模》《書寫童畫》《玩轉籃球》課程。將《禮儀》《誦讀》《英語說唱》分別與班會、語文、英語課進行整合來逐一落實?!稊涤螛穲@》則利用校本課程時間落實。我們還將《誦讀》中的經典詩文在學校的“學而時習之”時間反復讓學生溫習,最終達到熟讀成誦,從而學習圣賢、立志圣賢、行為圣賢。
在“六藝”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并沒有停止腳步。學校于2012開始參與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項目。借助這一平臺,學校在校際聯盟協(xié)作體資源的支持下,繼續(xù)進行校本課程的開設與研發(fā)。
禮。學校將圍繞“做最美愛育人”的德育主題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建言活動,使之形成學校的特色活動課程。
樂。學校將繼續(xù)與中央音樂學院、石景山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一起研發(fā)樂的一類——《翩翩起舞》(舞蹈)、《唱響人生》(合唱)、《手指間中的音符》(鋼琴課程)、《游走水墨間》(軟筆書法)等。
御。學校將在中科院的協(xié)助下研發(fā)《生態(tài)園》動手實踐系列課程,這套課程包括:三年級《種植文化》、四年級《中醫(yī)藥文化》、五年級《桑蠶文化》,每一年級分為實踐冊和文化冊。實踐冊重在記載學生實踐過程中的研究記錄與收獲,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重在體驗、動手、探究;文化冊則將學習范圍延伸至與之相關聯的其它領域,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并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延伸至國學,重在知識的積累。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校把中科院的專家請進校園,又把學生帶進中科院,讓學生近距離與科學家接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學意識,把科學家的夢想種進每一個孩子們的心中。
4.課后活動課程
學校利用每周三天的課后活動時間,打造非遺課程。包括:京劇、評劇、單弦、剪紙、太極拳、風箏、臉譜等,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同時借助新校區(qū)操場寬闊的優(yōu)勢,開設籃球、排球、網球、乒乓球、武術等社團,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5.音樂特色課程
學校的音樂特色課程絕不僅僅是一個實驗項目,它所體現的人本化理念已經滲透于學校的方方面面,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的課堂
學校的三級課程要想順利實施,還需要一個高效課堂來作為支撐。中央音樂學院以生為本的音樂課堂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促使我們探究出“參與、體驗、合作、創(chuàng)造”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和愛樂實驗學?!耙詫W論教”生本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試行)。后來,我們又將“參與、體驗、合作、創(chuàng)造”四個維度進行細化,對標準進行修改完善,作為對石景山區(qū)課堂評價標準的補充。
每個學年度,第一個學期,我們會圍繞區(qū)級教學大賽展開教學研究,第二個學期就是我們自己的“愛樂杯”教學擂臺賽了。每一次的教學研討我們都是圍繞如何構建“生本課堂”來展開。在賽后,老師們還會圍繞著“生本課堂”來展開教學交流。一次次的研討,一次次的反思,促使著我們的老師不斷地成長。幾年來,我們舉辦了幾次市區(qū)級的課程建設現場會,共20余位教師做課得到了鍛煉。在構建“生本課堂”的改進行動中,“愛樂教育“思想深入教師頭腦。教師們的教學觀念的確發(fā)生了轉變——他們不再只關注自己該怎么教,而是更關注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去體驗、參與、合作和創(chuàng)造,師生是否都在共享學習的快樂,使以生為本的愛樂教學文化得以落實。
我們的收獲
學生方面。學生通過廣泛地參與高規(guī)格的音樂活動,展現了自己,還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好評,自信心得到樹立,性情得到熏陶。
2011年,教育部郝平副部長帶領教育司司長來校聽音樂課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學校參加了“北京第十四屆國際音樂節(jié)”開幕式,用德文和拉丁文與國際大師合作演出了《千人交響曲——我們的馬勒》開場音樂會。
2012年,參加了北京第十五屆國際音樂節(jié)活動,與愛樂樂團及臺灣歌手羅大佑等同臺演唱《戀曲2100》,喜獲成功。
2013年,參加柯達伊誕辰130周年紀念音樂會活動,學生演唱了李嵐清總理的作品《鑒真東渡》,受到總理的接見并給予高度評價。
2014年,學校班級合唱團學生到上海進行匯報演出,受到好評。
學生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成績:誦讀連續(xù)兩年評為區(qū)級一等獎并展示;獲得北京市藝術節(jié)合唱比賽一等獎、舞蹈三等獎;科技比賽航模、車模獲得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參加區(qū)航模比賽又獲團體第一。
教師方面。學校不僅僅是學生成才的搖籃,更是教師成長的沃土。現在,學校由最初的一名區(qū)級骨干教師發(fā)展為現今的三名市、區(qū)級骨干教師。學校也先后獲得北京市課程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課程資源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課程建設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網先進校、石景山區(qū)綜合素質評價先進單位、人民滿意學校、連續(xù)五年的教學五星級先進單位等成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