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躍
[摘要]根據(jù)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他們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探討了高校應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的策略,詳細闡述了高校影響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與教育的三個宏觀因素,一是教學過程;二是校園環(huán)境氛圍;三是社會實踐。提出了按年級的低高順序把學生分成兩個層次、分別實施不同的管理模式,低層次重點實施養(yǎng)成教育,是“自律”能力培育期,高層次重點實施自我教育,是“自律”能力完善期。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1-0005-02
無論是現(xiàn)今社會還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而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不但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意識變得越來越復雜,也讓影響人們社會責任感形成的因素越來越多,90后大學生正是出生和成長在這樣的時代,因此對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研究更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和歷史意義。
本文采取以實際問卷調研的結果為主要依據(jù),以文獻資料研究結果作為輔助的參考依據(jù)。問卷調查的對象選取了北華大學在校的大一至大四學生各100名,并在學校的自習室和閱覽室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有效的調查問卷共387份,有效率為96.8%,其中男同學為189人、女同學為198人。問卷題目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社會責任的認知程度”和“社會責任的日常行為體現(xiàn)”而設計,問卷題目共有20個。
一、在責任體現(xiàn)上,重自我實現(xiàn)、輕社會責任
根據(jù)筆者的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在責任體現(xiàn)上,較為普遍存在“重自我實現(xiàn)”“輕社會責任”的傾向。例如:在問卷調查中問到“您上大學最主要的目的是?時,有64%的同學選擇了“為自己將來生活的更好”;19%的同學選擇了“為實現(xiàn)父母親的期望”;僅有17%的同學選擇“為了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當問到“您認為的人生最大幸福是下列的哪種?”時,有57%的同學選擇了“不斷努力奮斗,事業(yè)取得成功”;有28%的同學選擇了“家里非常富有、盡情享受生活”,僅有15%的同學選擇了“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
根據(jù)學者蔣明軍等人,在2009年對“80后與90后大學生價值觀系統(tǒng)比較研究”中,有關人生價值觀的調查中問到“您比較贊頌哪種人生?”,80后和90后選擇“奉獻人生”的分別是10.6%和10.2%;選擇“責任人生”的分別是12.1%和10.5%;選擇“享受人生”的分別是19.3%和23.2%;選擇“奮斗人生”的分別是42.7%和40.1%;選擇“自我人生”的分別是9.2%和8.7%,其調查結果說明:無論是90后還是80后選擇“奮斗人生”的人數(shù)最多,表明當代大學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來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實現(xiàn)自我人生理想,而不愿意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是無可厚非的;但選擇“奉獻人生”和“責任人生”的人數(shù)卻明顯低于選擇“享受人生”的人數(shù),一方面表明當代大學生中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有坐享其成、貪圖享受的思想,特別是90后大學生更有潛在的發(fā)展趨勢;另一方面表明當代大學生還不懂得人生不僅要有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還要有奉獻、還要有責任。
綜合上述實證研究結果,筆者認為90后大學生,雖然對某些社會責任的認知還是比較清晰的,比如:“他們認可國家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認可自己要承擔自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但在社會責任體現(xiàn)上卻表現(xiàn)出嚴重的弱化或缺失現(xiàn)狀,究其原因是他們扭曲了自我實現(xiàn)和社會責任的關系,表現(xiàn)出明顯的重自我實現(xiàn),輕社會責任的傾向,是90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非常重要表現(xiàn)。
二、在價值取向上,重個人本位、輕社會本位
根據(jù)筆者的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較為普遍存在“重個人本位”“輕社會本位”的傾向。例如:在問卷中問到“您如何看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時,有57%的同學選擇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兼顧”,當問到“如果為了幫助別人可能會給自己招惹麻煩,這樣的事您還會做嗎?”有41%的同學選擇了“不會做”;有36%的同學選擇了“不能確定”;有23%的同學選擇了“會做”。在最能涉及到大學生切身利益的選擇上,問到“擇業(yè)時如果有下列去向,您優(yōu)先選擇的是?”,有54%的同學選擇了“不能完全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但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比較優(yōu)越”。
根據(jù)學者鄒強,在2004年(相關調查報告已發(fā)表)和2009年分別使用同一份調查問卷,對《“80”后大學生與“90”后大學生價值觀比較分析》研究的調查結論,認為80后大學生與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相比較而言,90后大學生價值觀變化與發(fā)展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價值目標”逐漸由理想主義轉向現(xiàn)實主義;二是“價值取向”逐漸由集體本位、社會本位趨向個人本位;三是“價值標準”逐漸由一元趨向多元;四是“價值實現(xiàn)”方式趨向務實與功利。
綜合上述調研狀況和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既有觀念開放、個性鮮明、充滿理想的積極一面;又有好高騖遠、空虛無聊、貪圖實惠的消極一面,因此在人生的價值理想與價值實現(xiàn)之間存在著矛盾與糾結,從而導致90后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重個人本位,輕社會本位的傾向非常普遍,極少數(shù)人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嚴重的“自私自利”、甚至是“損人利己”的極端個人主義程度。因為,價值取向是大學生社會責任行為導向的核心要素,所以大學生重個人本位,輕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xiàn)。
三、在理想追求上,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
根據(jù)筆者的實際調研和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結果,認為目前大學生在理想追求上,主要有三種類型的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類型是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建立在社會理想的基礎上,也就是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要與社會的需要和社會的利益相結合,是一種具有較高境界的個人理想追求,他們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健康生活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和社會共同理想的實現(xiàn)。例如:有關大學生擇業(yè)問卷調查時問到“擇業(yè)時如果有下列去向,您優(yōu)先選擇的是?”,有9%的同學選擇了“服從國家需要,不計較其他條件”;以及有37%的同學選擇了“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但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比較艱苦”,這兩部分的同學都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社會的需要以及社會的利益相結合,表現(xiàn)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可以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第二種類型是建立在“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基礎上的個人理想追求,這部分同學當社會理想與個人追求的理想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首先考慮的是個人的理想,不愿意舍棄某些個人的利益,表現(xiàn)出社會責任感弱化或缺失的傾向。
大學生在理想追求上的這三種類型的表現(xiàn)形式,筆者認為,對符合第一種類型的同學,我們應該給予贊賞、鼓勵和支持,這部分同學有著符合社會理想要求的個人理想追求,他們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的個人理想、信念和目標,他們將來一定會在祖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建設中,成為各行各業(yè)出類拔萃的人才、成為中堅力量。對符合第二種類型的同學不要輕易地給予否定,既要承認大學生關注個人理想的合理性,又要強調社會理想對個人理想的制約性,引導大學生對個人的理想設計和追求時,不能有悖于社會的需要、社會的利益、社會的理想。另外大學生的個人理想具有不穩(wěn)定性、可塑性,需要通過教育和社會實踐加以完善、鞏固和提升。對符合第三種類型的同學應給予及時的批評教育和正確引導,使他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理想追求。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個人理想追求會影響其自身的價值觀導向,以及其自身的行為方式,是大學生個體社會責任感狀況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因此,大學生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的個人理想追求,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重要表現(xiàn)。
(責任編輯:封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