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妤+陳翟
摘要:本文主要結合生產實踐,對輕薄精紡羊毛的數碼印花分色設計、生產技術和工藝進行研究,并總結出一套完整的輕薄精紡羊毛數碼印花生產工藝流程。
關鍵詞:精紡羊毛;數碼印花;分色設計
中圖分類號:TS194.4 文獻標志碼:B
Design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Printing on Worsted Fabric
Abstract: Through a long tim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lor separation, production technique and process of digital printing on worsted fabric. A complete process of the digital printing was also summarized and given.
Key words: worsted fabric; digital printing; color separation
近幾年,隨著數碼印花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用于高級西裝和外套的輕薄精紡羊毛數碼印花面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一類精紡羊毛面料主要使用super80S~180S、細度14.5~19.5μm的羊毛紗線織造而成,克重普遍在200~360g/m2之間。經過數碼印花的面料色彩鮮艷、富有層次、質輕蓬松,并具有良好的光澤感。本文結合多年歐美羊毛數碼印花生產經驗,針對這一類輕薄精紡面料的特點,提出了一套從花型設計到生產加工的數碼印花方案,經過不斷實踐,產品得到高端客戶的廣泛認可。
1生產流程
輕薄精紡羊毛數碼印花生產流程:圖案設計→坯檢→生修→燒毛→平洗聯(lián)煮→氧漂→洗呢縮呢→烘干→面料上漿→數碼印花→蒸化→水洗→烘干→熟修→剪毛→給濕→壓光→罐蒸。
2花型設計要求及特點
傳統(tǒng)羊毛數碼印花面料大多采用粗紡毛線織造而成,生產出來的面料結構比較疏松,在數碼印花噴印過程中,墨水向外滲鋪比較嚴重,即使提高打印精度和漿料粘度,所生產出來的花型線條粗細往往都達到15μm以上,精細的點線花型無法表現(xiàn)出來,印制效果和設計稿差別很大。采用輕薄精紡羊毛面料進行數碼印花,在相同的漿料粘度下,花型線條精度很容易控制在10μm以下。如果設計稿達到分辨率300dpi以上,配合現(xiàn)在流行的kyocera打印噴頭,能完美地印制出接近寫真的面料。圖1為一個歐洲訂單的案例。
客戶要求在super120S面料上做數碼印花,達到圖1的來樣效果。通過對樣品分析,確定了數碼印花描稿設計和生產要點:
(1)印花效果必須保留圖1中A區(qū)底色色織布紋路效果;
(2)圖1中B區(qū)花卉白色圖案區(qū)域的白度很高,面料必須經過氧漂,白度達到75%才能呈現(xiàn)效果;
(3)為了達到黑色深度,數碼印花必須采用MS-JP7打印機上的噴墨模式C,即4pass、8levels、maxspeed精度進行打印,但是這種噴墨會導致墨滴邊緣向外擴散。為此,設計師使用Photoshop對色彩進行分層和對底紋格子深色線條進行收縮處理,同時考慮到掃描轉換過程圖形細節(jié)和顏色損失,采用Painter等軟件進行增補,最終獲得清晰度、色彩飽和度和圖像顆粒細膩的高品質花型圖案。
圖2為電腦分色設計稿,圖3為實際面料生產成品樣。圖3中底紋不夠清晰,因此需要在設計中對底紋淺灰色進行擴點處理。圖4為擴點2個像素后的設計稿效果,圖5為處理過的最終生產成品效果,達到客戶來樣的要求。
3面料前處理
傳統(tǒng)精紡羊毛生坯經過前道的生修、燒毛、平洗聯(lián)煮后即具有天然的淺米黃色,白度一般在50%~60%之間,對于普通數碼印花來說,可以直接使用。但對于印淺色、色澤鮮艷和飽和度高的產品,則要先經過漂白處理,以提高產品的白度到75%~85%,才能保證數碼印花的色彩還原性,滿足客戶要求。
根據羊毛鱗片層結構的特點,在前處理中傳統(tǒng)工藝往往對纖維造成很大的損傷,受損后的羊毛手感粗糙、強力明顯下降,不但影響了產品質量,而且也給后續(xù)工序帶來很大影響。針對這個問題,采用雙氧水進行氧漂處理,嚴格控制雙氧水濃度、pH值、溫度、反應時間和助劑用量,經過處理后面料的白度能達到80%~85%,強力損失率小于20%,手感符合要求。具體工藝如下。
前處理處方:
雙氧水5~8g/L
雙氧水穩(wěn)定劑5g/L
尿素10g/L
螯合分散劑2g/L
前處理工藝流程及參數:冷水加入雙氧水穩(wěn)定劑、尿素和螯合分散劑→調節(jié)pH值7.5~8→升溫至60℃→加入雙氧水→保溫90min→熱水洗→冷水洗。
在氧漂中加入尿素主要是為了利用尿素與雙氧水的活化作用,控制雙氧水的分解;控制pH值7.5~8和溫度60℃是為了避免羊毛常規(guī)漂白高溫堿性條件導致纖維強力損傷和氈縮。經過處理的super120S羊毛面料白度從57%提升到84%,由于后續(xù)數碼印花高溫蒸化對面料白度會產生一些影響,經最終成品測試,生產成品白度達到76%。圖6為未經過(a)與經過(b)氧漂前處理后印制效果的比較。
4上漿工藝
上漿是數碼印花生產中的一道關鍵環(huán)節(jié),漿料的處方和粘度決定了數碼印花的得色率和滲化程度。粗紡羊毛由于織物組織結構疏松,即使提高漿料粘度,也很難印制出精細花型的圖案。經過大量實踐,總結出在精梳羊毛面料上漿的合理工藝如下。
酸性墨水上漿處方:
8%瓜兒豆粉300~400g/L
甘油100g/L
硫酸銨40g/L
六偏磷酸鈉5g/L
活性兩用墨水上漿處方:
8%海藻酸鈉400~500g/L
亞硫酸鈉20g/L
硫酸銨30g/L
甘油80g/L
防染鹽S2g/L
六偏磷酸鈉5g/L
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拉幅機進行上漿,控制帶液率70%~80%,然后100~110℃拉幅烘干。
5數碼印花工藝
羊毛數碼印花實際生產效果與計算機顯示的效果往往存在較大差異,若要將數字印花圖案真實、精確地再現(xiàn)在織物上,就必需對使用的墨水、機型及打印模式、RIP軟件進行優(yōu)化,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使用亨斯邁的活性兩用和酸性墨水在不同MS-JP7數碼印花機上進行打印。經過實踐證明,酸性染料在羊毛上印制的鮮艷度和飽和度比活性染料印制效果好,但是在色牢度方面卻比活性染料差些,所以在生產實踐中會根據客戶品質要求選擇墨水使用和打印方式,以達到最佳面料品質。
數碼印花機打印精度是由噴頭噴嘴精度決定的,市場上常見高速數碼印花機MS、Reggiani和宏華大部分都采用日本kyocera打印噴頭,最小墨滴能達到4pL,在羊毛面料上能夠表現(xiàn)出任何寫真的效果。針對本次訂單,設定分辨率和pass數為4pass、8levels、maxspeed,控制噴頭與布面高度3mm,這樣既能保證噴墨量達到應有深度,又能在面料上體現(xiàn)出線條精細度。
6后整理工藝
面料經過數碼印花加工后必須經過蒸化、水洗、烘干、熟修、剪毛、給濕、罐蒸工藝。蒸化水洗是數碼印花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使用連續(xù)式長環(huán)蒸化機進行蒸化,由于蒸化機的布容量達到320~360m,確保能在102℃下連續(xù)蒸化40min,達到最佳效率。經過蒸化水洗的面料由于機械摩擦作用,布面上有許多雜毛,手感也比較粗糙,所以后道生產工序主要是進行柔軟、修剪毛和光澤整理,經過整理后的羊毛面料光澤富有彈性,色彩飽和艷麗,手感絲滑柔軟。
后整工藝流程及參數:蒸化(102℃,40min)→冷水洗→皂洗(防沾污皂洗劑2g/L,60℃)→熱水洗(60℃)→冷水洗→烘干→熟修→剪毛→給濕→壓光→罐蒸。
7結論
精紡羊毛面料數碼印花是一項比較新的生產工藝,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本文通過訂單生產實踐,簡單介紹了精紡羊毛面料數碼印花生產工藝流程,以期在不斷探索中生產出高品質的印花產品。
作者簡介:劉 妤,女,1978年生,講師,主要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與研究。
作者單位:劉 妤,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陳 翟,山東如意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