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堡群在福建乃至全國的古代防御性鄉(xiāng)土建筑中獨樹一幟,其建筑藝術的完美性、抗爭自保的社會性均是“土生土長”的,在這個世間,這種形式的建筑群是絕無僅有的。
地域廣闊、歷史悠久的中國,民居豐富多彩,四合院、圍龍屋、石庫門、蒙古包、窯洞、竹屋等,早已為世人所知曉,而掩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福建土樓,卻鮮為人知。在中國漢族傳統(tǒng)住宅中,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余座,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規(guī)模之大,造型之美,歷史之悠久,構成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客家文化催生土樓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的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戰(zhàn)亂、饑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qū)形成客家民系。在他們被迫離鄉(xiāng)背井,流離他鄉(xiāng)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xié)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qū)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筑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shù)厝说囊u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樓。
要想真正認識土樓,不得不從客家文化說起。在福建這個朗潤明麗的南國花園里,除了它特有的亞熱帶風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數(shù)客家文化了。福建是我國古代古越族文化的發(fā)源地,相傳西晉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戰(zhàn)不斷,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為了躲避戰(zhàn)亂而南徙渡江,來到現(xiàn)江西、福建及廣東北部。為有別于當?shù)卦芯用?,被稱之為“客家”。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演繹出一部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閩西,以長汀為中心的地區(qū)?!翱图摇倍炙淼拇蟾啪褪悄锹牪欢目图曳窖?、看不夠的客家土樓及數(shù)不清的客家祠堂吧。
傳承千年的生存智慧
永定縣境內的大型方形、圓形土樓有8000余座,而圓形的則只有360座,最大的圓樓直徑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樓”,直徑為17米。最古老的是高頭鄉(xiāng)高北村的“承啟樓”,建于公元1709年,直徑73米,樓內最多時曾居住80余戶人家,有600多人。最壯麗堂皇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樓。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tài)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堅實牢固。樓中堆積糧食、飼養(yǎng)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敵,只需將大門一關,幾名青壯年守護大門,土樓則像堅強的大堡壘,婦孺老幼盡可高枕無憂。由于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采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采光良好的,既無開頭又無結尾的圓樓土樓。
建造土樓,就地取材,用當?shù)氐恼成惩粱旌虾恢?,墻中?0厘米厚層布滿竹板式木條作墻盤,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價便宜。土樓群的奇跡,充分體現(xiàn)了客家人集體力量與高超智慧。
家族凝聚力的外在體現(xiàn)
參觀各式建筑往往是旅游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里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筑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致與美妙??图彝翗牵渫庥^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xiàn)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于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yōu)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筑。
土樓屬于集體性建筑,最大的特點在于其造型大,無論從遠處還是走到跟前,土樓都以龐大的單體式建筑令人震驚,其體積之大,堪稱民居之最。哪怕最普通的圓樓,其直徑大約為50余米,三四層樓的高度,共有百余間住房,可住三四十戶人家,可容納二三百人。而大型圓樓直徑可達七八十米,高五六層,內有四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從土樓這種民居建筑方式體現(xiàn)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
客家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臺、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客家土樓主要有3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寨。從整體看,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卑意識,可以肯定,它是漢族文化發(fā)源地的黃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續(xù)發(fā)展,在其群體組合中,只有軸線末端的上堂屋(主廳)采用了堅厚的夯土承重墻。
方樓的布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墻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外圍,十分明顯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強。圓寨,僅就名稱而言,已表現(xiàn)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圓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壘,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準軍事工程??图彝翗墙ㄖ哂谐浞值慕洕?,良好的堅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獨特的藝術性等多種優(yōu)越性。
從歷史學及建筑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種自衛(wèi)式的居住樣式。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zhàn)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xiāng),選擇一種既有利于家族團聚,又能防御戰(zhàn)爭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納下來。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shù)臍w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