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梁?!肥俏覈乃拇竺耖g傳說之一,記錄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凄美愛情,被廣為傳頌;而在泰國,也有這樣一部作品——《舊傷》,它承載著泰國人民對自由愛情的美好向往,并通多最為悲壯的方式——死亡來捍衛(wèi)他們忠貞的誓言。《梁?!泛汀杜f傷》這兩部文學(xué)作品,共同講述了一個纏綿動人、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最終均以悲劇譜寫了凄美又令人扼腕的結(jié)局?!杜f傷》與《梁?!吩诠适虑楣?jié)、主題思想、歷史背景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所以具有較強的可比性。本文從愛情悲劇的主題入手,透過悲劇分析二者所要表達的愛情觀和女性觀。
關(guān)鍵詞:《梁祝》;《舊傷》;文學(xué);愛情;悲劇;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1-00-02
《梁?!肥侵袊拇竺耖g傳說之一,作為中國古代愛情的經(jīng)典作品,廣受民眾的喜愛,并被拍攝成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銀屏劇目?!杜f傷》作為泰國民間文學(xué)的代表作之一,生動地描繪了泰國在資本主義革命早期的民間風(fēng)貌,是泰國人民日常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狀態(tài)的一個縮影。 《梁?!泛汀杜f傷》共同譜寫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不一樣的愛情卻暴露出高度相似的悲劇因素。
一、作品簡介
《梁山伯與祝英臺》,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名聲響徹海內(nèi)外。《梁?!返膫髡f由來已久,因而流傳著很多版本。晚唐張讀的《宣室志》,使故事的發(fā)展更具輪廓,情節(jié)可概括為“英臺求學(xué)”——“與山伯同窗”——“英臺適馬”——“山伯之死”——“哭墳殉情”的情節(jié) 。到清朝道光年間,邵金彪的《祝英臺小傳》情節(jié)更加完善和生動,這篇小傳的情節(jié)較之前的種種版本更接近我們現(xiàn)在流行的梁祝(戲曲)情節(jié),其中增加了“父母欲為擇偶”和“以妹妻君”等重要情節(jié),我們現(xiàn)在的梁祝故事改編者,大都以這篇小說為藍本,參考民間說唱材料而編寫。也就是說,梁祝故事本來的面目,也賴于這篇小傳更詳細地保存下來。 不論是后來改編的戲曲、是舞臺劇或影視作品,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是大同小異的。它的基本情節(jié)次序可以歸納為這樣:“避婚.求學(xué)”,“草橋結(jié)拜”(或“柳蔭結(jié)拜”),“書館談心”,“十八相送”,“思兄”,“勸婚.罵媒”,“樓臺會”,“聞耗”,“吊孝哭靈”,“逼嫁”,“祭墳.化蝶”。
《舊傷》是泰國作家譯麥.蒙登的代表作。這部民間小說,以鄉(xiāng)村生活為主要題材,小說以男主角阿寬和女主角小蓮的愛情糾葛為主線,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凄美的愛情故事。阿寬和小蓮從小生活在邦甲彼,那里的人們以耕種為生,兩人青梅竹馬,長大之后雙方漸生愛意。但是他們的父親很早以前就結(jié)怨,相互仇視,因此,不許家人與任何一方有來往。雖然遭受了來自家庭的阻礙,但是兩人的情感不曾消減。他們在土地神的面前盟誓:一生忠誠,只愛對方,這使他們的愛情越發(fā)得忠堅。小蓮的哥哥與周少爺狼狽為奸,并把她賣給了有錢人金夫人以抵債,金夫人是一個富有的寡婦。阿寬得知小蓮被賣時,他立即動身尋找,他用盡一切辦法找回愛人卻無果,這令他痛恨,以致殺了周少爺。
金夫人待她如親生女兒,疼愛有加。這讓小蓮的人生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包括穿著打扮、學(xué)習(xí)、社會地位,并且認識了一個小有名氣的青年政治家——頌猜先生,而頌猜成了阿寬和小蓮之間一個不小的阻礙。時間越久,阿寬和小蓮的距離也越遠,就像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兩個人。但是命運讓這對戀人再次相遇,他們的忠誠和誤解造成了分離和傷害。在供奉土地神的大榕樹下——他們曾經(jīng)盟誓的地方,對面就是流動的弦石河,最終他們長眠在這河流中。
二、兩部作品的悲情意識
《梁祝》和《舊傷》是兩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作品,但都講訴了一個令人蕩氣回腸、纏綿感人的愛情故事,無獨有偶,均以愛殉情結(jié)局。悲劇總有震撼心靈的作用,令人扼腕、深思。他們的愛情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又是為何而走向悲劇呢?
(一)得非所愿的婚戀
愛情是人類生活中亙古不變的話題,一部愛情悲劇總有一種讓人傷感的魔力,不禁為其落淚?!读鹤!泛汀杜f傷》就是這樣的悲劇,明知前方是死亡,卻毫不猶豫將生死置之度外。在愛情悲劇中,女性往往更具悲劇色彩,更令人憐惜。
《梁?!泛汀杜f傷》中的兩對戀人都彼此深愛,祝英臺和小蓮作為兩部愛情悲劇的女主人公,在愛而不得,得而不愛的情感道路是相似的,相愛的人不可廝守,而不愛的人卻是眾望所歸,愛情之路步履艱難。
英臺深愛著山伯,對于毫無情感基礎(chǔ)的婚配對象,她寧死不嫁,愛情與婚姻的矛盾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小蓮也是如此,她愛著阿寬,所以她始終沒有接受家世優(yōu)越的頌猜,在她目睹因不堪分離和飽受思念折磨的阿寬死在自己的面前,她毅然選擇隨愛人而去,造成令人扼腕的悲劇。
在愛情的態(tài)度上,英臺和小蓮都是忠貞不渝,至死不悔的,她們一生只愛一個人,最終都因無法承受愛人的離去而身心俱碎。由于她們的生活環(huán)境、性格的不同,造就了兩人在面對愛情的阻礙時,兩人的表現(xiàn)和斗志都相差甚遠。英臺的愛是主動、勇敢的,她不拘禮數(shù),向山伯主動示愛,為自己說媒。她反抗毫無情感基礎(chǔ)的婚姻,她在出嫁當(dāng)天,為山伯哭墳,躍入墳中,與山伯同眠。她極力宣泄她的不滿和悲痛,用鮮血捍衛(wèi)愛情;而小蓮在愛情面前疑慮過多,瞻前顧后,不滿被家長束縛的困境,但是又缺乏遠走的勇氣。她沒有英臺的灑脫,愛情對英臺而言就是生命,就是全部,所以英臺為愛可以不顧一切;但小蓮卻不然,親情和愛情對她都同樣重要,不想與父親斷絕關(guān)系和報答金夫人恩情的心讓她不得不與阿寬疏遠,她甚至為報恩擱置自己的愛情,她一生都在理性和感性中撕扯。最終愛情的崩塌令她的真情勝過一切理智,做出了生命最后的決斷。她們一個大膽示愛,主動積極,愛得純粹;一個思前顧后,缺乏自信,疑慮過多,但最終她們兩人都用生命捍衛(wèi)了愛情,憐惜之余,令人更生敬意。
(二)殉情
愛情是人類美好的情感,當(dāng)這種情感受到阻礙而毀滅時,就成為悲劇。愛越深,悲劇性就越強,人物命運就越不幸。
在梁祝中,“山伯趕到祝家求婚時,美滿婚姻,已成泡影。梁山伯悲慟欲絕,歸后病亡(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前記)”。 短短一行,就將山伯的癡情表露無疑。而英臺,非但不能與心愛的人在一起,還要受家人所逼,嫁給自己不愛的馬文才,雙重悲情使她無以解脫,死亡對他們而言,是成全自己唯一又最無奈的選擇。
舊傷中,阿寬充滿著悲情的色彩。阿寬用行動踐行他一生等待的諾言,正如他說的話:“三年前的河岸又回來了,水就像你,岸就如我,當(dāng)河水流動之后,河岸就恢復(fù)清涼?!毙∩徣缢哪芰?。但煎熬了三年的他,已經(jīng)無法再承受分離,他逼頌猜開槍,結(jié)束了他這等待的一生。而小蓮,恩情與愛情令她無從選擇,用她自己的話:“我真心想回邦甲彼,但是阿寬哥,我的思緒就像水缸的行船,方向錯亂,不知如何是好?!?當(dāng)她決定回到金夫人身邊報恩時,她違背了自己的內(nèi)心的情感,最終她也為這違心的選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幸福的愛情總是相似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或是大團圓的結(jié)局。不幸的愛情則有各自的不幸。梁祝的愛情是悲劇,但化蝶的結(jié)局則增添了一種浪漫神秘的色彩。看了以后,不僅不使人感到心灰意冷,反而能激發(fā)人們克服困難和追求幸福的勇氣和信心,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梁祝故事具有民間樂觀悲劇(亦稱悲喜?。┑奶攸c和緣故 。不同的是,舊傷中小蓮和阿寬一同死在承載他們美好記憶的弦石河中,他們的血液從胸口流出,融入這河水,奔流不息。這條河流記載著這段悲情,讓世人銘記。這種嚴肅而又沉重的氣氛與梁祝劫后充滿希望的遐想形成鮮明的對比。后者令人悲痛,深思;前者令人在悲痛之余,更添充滿拼搏的勇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兩部作品在營造結(jié)局的悲劇氛圍上可謂大相徑庭。
三、從愛情悲劇看兩部作品所表達的婚姻觀和女性觀
(一)婚姻觀
《梁祝》和《舊傷》都表達了自由戀愛的思想和以愛情為基礎(chǔ)的婚姻的觀。但也存在相異之處。梁祝的愛情產(chǎn)生于就封建時期,具有濃厚的反封建色彩;而舊傷產(chǎn)生于封建思想和西方文明共存時期,在反封建的同時,也強調(diào)自然人性的的觀點。
祝英臺假借為妹說媒,自許終身,但終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太守之子,體現(xiàn)封建婚姻缺媒不可的現(xiàn)象。最終,這對戀人為情而死,終化為彩蝶,雙宿雙飛。梁祝故事體現(xiàn)了反對封建禮教、包辦婚姻制度,歌頌堅貞不屈的純潔愛情,表達封建社會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與理想。
《舊傷》主張的是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chǔ)。從小蓮的母親身上可以看到,她那沒有愛情的婚姻是痛苦是,當(dāng)她死的時候,仍然是那么可憐,令人憐憫。
作者反對沒有愛情的婚姻,但只有愛情的人生也同樣不可取。阿寬將小蓮視為生命的全部,他以愛情為生命的意義,最終為小蓮的離開而尋死,這也反映了只為愛情而活的人生是危險的,也是可悲的。
在小蓮的生命中,愛情只占其中一部分,親情、金夫人的恩情、也占有一席之地,但這些作為人類不可缺乏的情感得不到糅合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她的父親已經(jīng)將她買斷給金夫人,父親的冷酷與金夫人的慈愛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一個善良的人,都應(yīng)該知恩圖報。當(dāng)小蓮選擇報恩時,愛人的死給她“當(dāng)頭一棒”, 沒有愛情的不幸讓她無法承受,所以她選擇了與愛人死在一起。這些都表達了作者對人的自然天性的肯定:一方面,愛情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人活著不能只為愛情,還要顧及到親情以及人類美好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婚姻要以愛情為基礎(chǔ),有愛情的婚姻才能為愛保駕護航。
(二)女性觀
《梁?!窌r期,封建制度牢固,并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女權(quán)主義一直處于萌芽時期,女性意識還很薄弱,婦女從屬于家庭,是男性的附庸。所以她們受到的社會壓迫遠遠大于男性。在舊社會,女性沒有讀書的權(quán)利,所以祝英臺男扮女裝與男子一同學(xué)習(xí);女性沒有婚姻自主權(quán),必須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英臺不安于外界的壓迫,世俗的眼光,在出嫁當(dāng)天,毫無遮掩地在山伯墓地慟哭。最后跳入墓中,以死來控訴這無情陰暗的封建婚姻制度。正因為封建制度盛行數(shù)千年,祝英臺的反抗顯得尤為壯烈,表現(xiàn)了女性對受教育權(quán),話語權(quán)和婚姻自由權(quán)利的追求和對封建壓迫的不滿和強烈的反抗意識。
《舊傷》創(chuàng)作于泰國資本主義改革初期,當(dāng)時的西方文明漸漸涌入,對泰國民眾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但是傳統(tǒng)思想仍然占主流。小蓮的母親生活在封建社會時期,所以她安于本分,即使自己對丈夫的做法不贊同,她也捍衛(wèi)丈夫的地位。在沒有愛情的婚姻里,她默默堅守著妻子的一切職責(zé),直到她病死,也無法笑著離開。這是舊社會時期,女性地位卑微的寫照,這表明小蓮母親這一時代的女性意識還沒產(chǎn)生。
到小蓮這一代,女性意識開始產(chǎn)生。在封建家庭中,父兄是決策者,小蓮的感情從不被理會,她對父兄過分的行為表現(xiàn)出不滿,這種不滿雖然不夠明顯、強烈,但是她還是瞞著父親私會阿寬,這表明她已經(jīng)開始具有反抗意識。小蓮作為一名女性,受母親不幸的婚姻的影響,她不甘于逆來順受,她不輕易對阿寬的甜言蜜語作回應(yīng),這種對待愛情的謹慎和獨立的思想,表明她的女性意識開始萌芽。小蓮被賣到曼谷后,很快就熟悉上流社會的生活,她的氣質(zhì)和見識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體現(xiàn)了女性渴望增長見識和對現(xiàn)代化高品質(zh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梁祝》和《舊傷》以愛情為主題,演繹了愛的絕唱。男女主人公都遭遇愛情的艱難險阻,他們?yōu)閻鄱?,為愛而死,把愛?dāng)作生命的歸宿。兩個故事雖然誕生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但同樣處在封建勢力的歷史背景。同在男權(quán)主義制度的社會,女性受到嚴重的壓制,兩位女主人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抗父權(quán)制度,以守護純潔的愛情。祝英臺將愛情視為生命的全部,為爭取婚姻自由不惜一切,表現(xiàn)了徹底的女性主義;而作者葉.原國重視人類的天性,親情、愛情同樣重要。小蓮犧牲愛情來回報金夫人的恩情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面對愛情的毀滅,卻足以令她萬念俱灰,為愛赴死。愛情就是具有如此大的魔力,愛情的悲劇更是令人扼腕。
參考文獻:
[1]錢南揚等. 梁山伯與祝英臺 [I]. 北京: 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6 年 1 月。
[2]賀圣達. 東南亞文化發(fā)展史 [K].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2 月
[3]
[4]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研究部. 民間文學(xué)論叢 [I] .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1 年 6 月
[5]周福巖. 民間故事的倫理思想研究[I]. 北京:中國科學(xué)社會出版社,2006年3月
[6]農(nóng)學(xué)冠. 民間文學(xué)導(dǎo)論 [I].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
[7][蘇] 尼.瓦.烈勃里科娃. 泰國近代史綱 [I].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4年
[8]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上海分會. 中國民間文學(xué)論文選 [I].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0年 5 月
[9]黃濤. 中國民間文學(xué)概論(第二版) [I].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 2010 年 5 月
[10]弗.科爾涅夫. 泰國文學(xué)簡史 [I]. 北京:外國文學(xué)出版社, 1981 年 9 月
[11]何平. 《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對比研究. 長江大學(xué)文理學(xué)院.2014
基金項目:本文由大理學(xué)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泰國清邁泰族《金海螺》故事文化內(nèi)涵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