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人民大學何家弘教授曾提出“從司法證明方法的歷史演進看,神證、人證時代進入到物證時代是歷史的進步。那么電子證據即將成為證據之王的大趨勢,很可能宣告電子證據時代的來臨。這將是司法證明方法的歷史飛躍”。美國學者保羅﹒羅斯坦教授也提出“20世紀早期是法庭雄辯的時代,而中期是論證證據的時代,晚期則將進入高精技術證據時代。”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這些學者的言論已經悄無聲息的變成了現實,電子數據證據正以潮鳴電掣的態(tài)勢登上了司法證明的舞臺。打破傳統(tǒng)案件的普通形態(tài),職務犯罪案件也在科技的發(fā)展中逐步呈現出隱蔽化、智能化的特點,更多職務犯罪線索和證據深深潛藏于電子信息系統(tǒng)中,電子證據作為證明職務犯罪的重要證據之一,越來越突顯了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電子取證作為發(fā)現電子數據證據的基本途徑,其在整個案件偵破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檢察機關電子取證工作剛剛起步,現實工作中的階段性問題層見疊出,而電子取證實施主體問題則是目前檢察機關開展此項工作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職務犯罪;電子取證;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1-00-01
一、檢察機關能否直接實施電子取證的思考
職務犯罪案件偵查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刑事訴訟法》第148條第二款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后,對于重大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guī)定交有關機關執(zhí)行”,司法實踐中有不少人通過這一條認為檢察機關不應直接進行電子取證,而應按規(guī)定交有關機關執(zhí)行。事實上,這是混淆了偵查技術和技術偵查的概念,而這兩概念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其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偵查行為的秘密程度和使用的時間緊迫程度上。我國國家安全法、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和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的“技術偵查措施”都是指狹義的技術偵查所采用的措施,即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等偵查機關為了偵查某些特定犯罪,而秘密采取的特殊偵查措施或者偵查手段,包括電子監(jiān)聽、電話監(jiān)聽、電子監(jiān)控、秘密拍照、秘密錄像等專門技術手段以及控制交付等特殊偵查手段。技術偵查實施的過程對嫌疑人而言是完全保密的,實施的時間緊迫性和同步性要求很高。而偵查技術主要是指為查明案件而實施的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書證;鑒定;辨認;緝等偵查手段。整個偵查技術實施過程對嫌疑人而言保密性要求并不嚴格,有些必須公開,而對時間的緊迫性和同步性也沒太高要求。電子取證的過程更多的是通過對案情的了解,而采取的對相關電子信息設備的搜查、扣押、勘驗、檢查以及對所提取數據的鑒定。由此不難發(fā)現,電子取證是新形勢下,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偵查手段,它在實施的秘密程度和時間緊迫性方面都有別于技術偵查措施,它和紋痕技術、法醫(yī)技術、測謊技術一樣,應屬于偵查技術的范疇,而不是技術偵查措施,因此在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查辦中可以直接使用電子取證手段。
二、檢察機關自偵案件電子取證實施主體的問題思考
檢察機關職務犯罪案件偵查業(yè)務主要歸屬于反貪、反瀆部門,因此現實工作中檢察機關自偵部門就承擔著職務犯罪案件的證據獲取職責,其中也包括電子數據證據的獲取。但實際工作,受傳統(tǒng)證據觀念的影響,偵查人員普遍存在“重偵查、輕技術”的思想觀念,對電子取證這種新型的證據獲取方式往往持懷疑和謹慎的態(tài)度,加之對電子取證技術的陌生,使其在實際工作中更愿意收集書證、物證等證據材料,而忽視對電子數據的取證。也有些辦案人員片面地認為電子取證是技術部門的事情,實際工作中自然也就人為的將兩種取證方式涇渭分隔了。當然,有些地方已經意識到電子取證的重要性,也在大膽開展電子取證工作,但由于偵查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偏低,缺乏基本的電子取證素能,不懂新的取證技能,致使取證效率低下,效果不佳,長期以往慢慢就喪失了電子取證的意愿。
因此整合技術人員與偵查人員的能力優(yōu)勢,相互協(xié)同配合才能更好的開展電子取證工作。但實際工作中偵查人員和技術人員分屬不同的部門,案件辦理中部門聯動難度較大,默契程度不高,特別是當兩部門分屬不同的分管領導時,這種聯動性差的現象就更為明顯,容易出現電子取證與辦案工作脫節(jié)、裝備投入、隊伍建設的沖突和重復,無法發(fā)揮集約化優(yōu)勢,不利于將電子取證工作優(yōu)勢最大化。
三、推進電子取證實施主體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一)建設專業(yè)化的電子取證隊伍
電子取證是一門新型的業(yè)務種類,涉及法學 、偵查學、信息技術學,這就要求電子取證人員應當具備綜合性的業(yè)務素質,而現實中同時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豐富辦案經驗的人才屈指可數。以職務犯罪案件偵查需求為主導,加強電子取證復合型人才的建設,培養(yǎng)一支懂犯罪學、偵查學、信息技術學的電子取證隊伍是新時期職務犯罪案件偵查隊伍建設的關鍵。檢察機關在這方面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近幾年檢察機關大量招錄了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人員,同時出于單位性質的要求,這些技術型人才大多都通過了司法考試,而且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的參與檢察業(yè)務的辦理,同樣在職務犯罪偵查一線也有大量懂計算機應用的偵查人員,現在缺少的就是這些人員電子取證意識的提升、取證技術的培訓及取證經驗的積累。相信隨著檢察機關職務犯罪案件偵查“兩化(偵查信息化、裝備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專業(yè)化、復合型電子取證隊伍的建設必將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完善電子取證工作協(xié)作機制
雖然建設專業(yè)的電子取證隊伍可以有效開展電子數據取證,但其不可能一蹴而就。出于檢察機關現有的組織架構模式和管理體系,檢察技術與偵查業(yè)務還將長期分處于不同的部門,技術部門與偵查部門發(fā)揮各自所長,協(xié)同辦案仍將是當前電子取證的主要模式。打破部門壁壘主義、部門本位主義、加強偵查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能力合作,建立電子取證規(guī)范順暢的協(xié)作機制,實現技術偵查一體化工作模式將是當前職務犯罪案件電子取證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日常工作中應將電子取證應用制度化,通過合理布局單位內部人員調配和領導機制,實現技術人員與辦案人員的無縫對接,加強自偵部門與技術部門的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參與案件辦理,并在其間相互學習積累經驗,以此來提升技術與偵查的協(xié)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