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盛
(昌黎縣中醫(yī)院 河北昌黎 066600)
胃癌是我國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的惡性腫瘤疾病。對胃癌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對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CT仿真內(nèi)窺鏡因具有無創(chuàng)傷性、方便快捷、提供信息豐富而在胃腸道疾病的診斷中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相關研究表明新輔助化療能夠有效縮小原發(fā)病灶,為手術治療創(chuàng)造良好時機[2],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針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CT仿真內(nèi)窺鏡技術進行診斷,以病理活檢結果為參照,判斷CT仿真內(nèi)窺鏡技術診斷的準確性,并對患者采用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腹腔鏡根除術手術治療,評價新輔助化療對胃癌患者的療效,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經(jīng)病理活檢證實的96例胃癌患者,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試驗組(n=48)和對照組(n=48)。試驗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在32-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46±12.51)歲;腫瘤分化程度:低分化23例,中分化18例,高分化7例;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31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48.79±12.64)歲,腫瘤分化程度:低分化24例,中分化19例,高分化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腫瘤分化程度等方面的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較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胃鏡和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未進行抗腫瘤治療;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正常;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嚴重肝腎疾病患者;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者予以排除[3]。
1.2 診斷方法:選用多層螺旋CT掃描機(TOSHIBA Aquilior),所有患者晨起空腹4小時以上,檢查前20min肌注20mg山莨菪堿。掃描參數(shù)為電壓120kV,電流200-300mA,層距5 mm,層厚5mm,重建間隔0.5mm,重建層厚1mm。將胃管通過鼻腔插入,胃液和殘留物用注射器抽凈,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注入800-1000ml空氣對比劑?;颊弑3指┡P位或者仰臥,然后由胃底至胃竇大彎進行螺旋CT軸位掃描。掃描后重建間隔0.5mm,重建層厚為1.0mm,將掃描容積數(shù)據(jù)傳至工作站,通過多平面重建、仿真內(nèi)窺鏡透明法處理后進行CTVE成像,選擇有經(jīng)驗的醫(yī)師用雙自法分析對鼻胃管充氣的CTVE影像。將診斷結果與胃鏡活檢或者手術活檢診斷結果比較,評價CTVE檢查對胃癌病變的檢查效果。
1.3 治療方法
1.3.1 試驗組患者采用先新輔助化療再進行手術治療。新輔助化療方案: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68),130mg/m2,每療程第一天,2h內(nèi)靜注;替加氟(湖北華源世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102),1g/m2,每療程第1-5天,靜滴;亞葉酸鈣(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2022391),200mg/m2,每療程每療程第1-5天,2h內(nèi)靜注。以5天為一個化療療程,中間間隔3周,共化療2個療程。輔以使用胃復安止吐、胸腺肽增強免疫能力,化療期間給予營養(yǎng)支持,注意保暖,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
試驗組患者術前新輔助化療結束后,根據(jù)新輔助化療效果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將患者全身麻醉,平臥,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探查腫瘤位置。利用超聲刀游離組織,清除1-12組淋巴結。切斷十二指腸,行胃十二指腸吻合。待觀察無滲血狀況時后置引流管。
1.3.2 對照組患者直接進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手術方法與試驗組患者相同。
1.4 療效評價:參照WHO腫瘤治療的相關療效評價標準[4]。完全緩解: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沒有新的病灶出現(xiàn),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腫瘤體積減小一半以上,沒有新病灶出現(xiàn),并且維持4周以上;病情穩(wěn)定:腫瘤體積減小不足二分之一或者增大不超過25%,沒有新的病灶出現(xiàn),維持4周以上;病情進展:新病灶出現(xiàn)或者腫瘤體積增大25%以上。治療的總有效率等于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之和。
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清晨空腹靜脈血5ml,3000r/min離心5min,分離血清,-20℃保存。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CEA和CA19-9水平,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CA72-4水平,比較治療前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變化。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腸梗阻、感染、腹腔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例數(shù)。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采用百分數(shù)(%)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產(chǎn)氣法CT仿真內(nèi)窺鏡診斷結果:病理診斷96例患者中,產(chǎn)氣法CT仿真內(nèi)窺鏡診斷結果陽性93例,產(chǎn)氣法CT仿真內(nèi)窺鏡與病理診斷結果基本相符,準確率高達96.9%。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28例,總有效率為58.3%;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37.5%,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且試驗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比較
2.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統(tǒng)計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并發(fā)癥共發(fā)生4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而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共發(fā)生5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4%,P>0.05,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胃癌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因此對胃癌進行早期準確診斷,對胃癌的確診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5]。CT仿真內(nèi)窺鏡因其大范圍容積掃描和多模式圖像處理技術為胃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CT仿真內(nèi)窺鏡是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立體重建胃容積掃描數(shù)據(jù),從而獲得臟器內(nèi)表面三維影像,具有無創(chuàng)傷、無痛苦、無風險的優(yōu)點,易于被患者接受。對胃癌患者采用螺旋CT平掃能夠反映胃壁的狀態(tài),清晰顯示病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同時能夠反映出淋巴結轉(zhuǎn)移情況和與病灶相近的組織結構受侵蝕狀況[6]。但螺旋CT平掃并不能顯示病灶大體形態(tài),因此對胃癌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TVE成像能夠?qū)Σ≡钸M行多方位、多角度觀察,腫瘤的隆起、潰瘍和病灶周圍胃壁的情況能夠更清晰的體現(xiàn),從而更好的反映病灶表面的征象,有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性[7]。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產(chǎn)氣法CT仿真內(nèi)窺鏡檢測結果與胃鏡或手術活檢結果基本一致,準確性較高。對胃癌患者采用產(chǎn)氣法CT仿真內(nèi)窺鏡診斷能夠為胃癌的診斷提供重要依據(jù),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新輔助化療是指在進行手術或者放療前對腫瘤進行局部或者全身化療[8]。新輔助化療能夠有效縮小腫瘤體積,使腫瘤臨床分期降低,便于手術切除,為腫瘤的治療開辟了途徑[9]。在胃癌的治療中,可在手術切除后給予化療,但術后化療在殺傷潛在微小病灶方面的作用不及術前化療。同時單純手術切除可能由于腫瘤體積大、生長時間長或者部分已發(fā)生淋巴結轉(zhuǎn)移,導致手術效果不佳[10]。新輔助化療可以根據(jù)術前化療效果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手術切除,不但會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采用新輔助化療再手術治療后,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表明莫西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效果更好。
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發(fā)生和增殖的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分泌和產(chǎn)生的生化物質(zhì)。研究表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與胃癌的發(fā)病密切相關。CEA是一種腫瘤相關抗原,特異性較高,能夠提供判斷腫瘤的轉(zhuǎn)移和復發(fā)方面的依據(jù)。CA19-9由腺癌細胞產(chǎn)生,在胃癌等腫瘤中呈陽性表達,研究表明其水平與腫瘤進展正相關[11]。CA72-4是一種相對分子質(zhì)量糖蛋白,是診斷胃癌的可靠的腫瘤標志物[12]。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試驗組患者采用新輔助化療再手術治療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新輔助化療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抑制抑制腫瘤增殖和復發(fā)。
腹腔鏡手術前患者體質(zhì)通常較好,因此對化療藥物耐受性較好,不容易發(fā)生急性毒性反應和并發(fā)癥?;熀筮M行腹腔鏡根治術治療風險較低,出現(xiàn)腹腔出現(xiàn)、吻合口瘺的概率較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腸梗阻、尿潴留等并發(fā)癥方面少于對直接腹腔鏡根治術患者,但兩組差異并不顯著,表明術前新輔助化療能夠治療胃癌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安全可靠。
綜上,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腹腔鏡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能夠有效降低血清CEA、CA242、CA724的水平,減少腫瘤的復發(fā),療效較好,同時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侯海燕,姜建威,王均干.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在輸尿管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4):4278-4279.
[2] 黃帥,鄭朝旭,徐泉,等.進展期胃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腫瘤雜志,2012,27(6):646-649.
[3] Suttie SA,Welch AE,Park KG.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monitoring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esophageal and gastrooesophageai junction carcinoma[J].Eur J Surg Oneo1,2009,35(10):1019-1029.
[4] 李立.進展期胃癌改良FOLFOX6方案新輔助化療的臨床研究[D].浙江大學,2009.
[5] 趙偉.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與開腹根治術的臨床觀察和安全性評估[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4):1517-1519.
[6] 孫英,何丹.16層螺旋CT仿真內(nèi)窺鏡對胃癌的診斷價值及應用[J].中國CT和 MRI雜志,2010,8(30):53-54.
[7] Lee SM,Kim SH,Lee JM,et a1.Usefulness of CT volumetry for primary gastric lesions in predicting pathologic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Abdomen Imaging,2009,34(4):430-440.
[8] Ott K,Lordick F,Herrmann L,et al.The new credo: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consequences for surgical strategies[J].Gastric Cancer,2008,11(1):1-9.
[9] 朱侃愷.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新輔助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研究[D].浙江大學,2008.
[10] 周俊,夏洪.新輔助化療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手術療效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2):118-120.
[11] 武翠玲.聯(lián)合檢測癌胚抗原腫瘤抗原199甲胎蛋自在胃癌中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42(2):214-215.
[12] 劉俊,張素珍.聯(lián)合檢測血清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9-9糖類抗原242在胰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7):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