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姝
摘 要: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權保障的重要舉措。我國自確定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以來,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同時也暴露出了眾多亟需完善之處。本文擬就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產生、發(fā)展及存在的問題作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刑事法律援助;辯護;律師
一、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起源及立法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起源于19世紀的英格蘭,是緩和階級矛盾的產物。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發(fā)展初期僅僅是社會團體的慈善行為或者律師個人的道義行為。20世紀中葉開始,西方發(fā)達國家紛紛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法律援助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使法律援助逐步由個人或社會團體的自發(fā)行為轉化為國家責任行為。
我國1979年刑事訴訟法設定了法律援助制度的框架。該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他指定辯護人。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他指定辯護人。19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時,進一步擴大了法律援助的適用范圍,明確人民法院可以為因經濟困難的被告人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被告人指定辯護人,并且應當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被告人指定辯護。此外,此次修改的刑訴訴訟法還明確規(guī)定了提供法律辯護服務的是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從而進一步規(guī)范了法律援助制度。2003年7月國務院發(fā)布了法律援助條例,對法律援助機構的設立及法律援助的申請、審查和實施程序作了具體規(guī)定。2012年刑事訴訟法在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擴大了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的適用范圍:一是將在審判階段提供法律援助修改為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均提供法律援助;二是增加規(guī)定了對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二、我國刑事法律援助現狀
1.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不健全
雖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做出了關于在刑事訴訟活動中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聯(lián)合通知,但由于上述通知只是一個規(guī)范性文件,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沒有嚴格的法律約束力。即使應當享有法律援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沒能獲得法律援助,也不影響案件的審理與判決。此外,公檢法司四家也沒有就如何具體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及工作銜接機制。組織機構、人員管理、業(yè)務工作制度、經費管理、案件質量監(jiān)控等各個方面均沒有形成相配套的管理和實施的體系,從而導致了大多數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沒有得到真正落實。
2.刑事法律援助重要性認識不充分
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較晚,無論是司法部門還是法律援助機構均沒有充分認識到刑事法律援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沒有認識到刑事法律援助在我國司法體系及人權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在司法實踐中,不僅司法部門會忽視對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律援助的權利的保障,法律援助機構也沒有認識到自身的職責與使命,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我國法律援助機構很少主動接受申請,基本上都是被動的接受法院或者檢察院的指定,更有甚者認為法律援助機構在刑事法律援助中處于輔助地位。法律援助是法院的職責,如果法院不指定,法律援助機構就不應當主動的介入到刑事訴訟程序中。
3.刑事法律援助的質量不高
由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辦案補貼較低,而刑事案件調查取證的成本又相對較高,如果按照承接收費刑事案件的標準進行法律援助的話,承擔法律援助的律師不但沒有收益,甚至還要倒貼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實踐中,法律援助案件對執(zhí)業(yè)律師缺乏吸引力,承擔法律援助的律師缺乏工作動力和熱情,法律援助質量也往往不高,甚至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走個過場,過個形式。
三、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完善的幾點建議
1.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的制度保障
刑事法律援助保障措施的缺位以及公檢法司四家的銜接機制的缺失,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接受法律援助權利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侵害。我國應該建立完備的刑事法律援助立法體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及實施細則,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規(guī)范法律援助的程序及承擔的法律后果,使法律援助制度發(fā)揮實際效用。
2.提高對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認識
刑事法律援助是國家在司法上保護和促進人權的一項制度,是國家應承擔的責任。相關部門應強化政府的法律援助責任意識,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認識到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應盡的法治的責任,是全體公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讓需要刑事法律援助的人員知道如何尋求法律保護,讓正在尋求法律援助的人員了解如何有效尋求法律援助,讓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及時得到法律援助。
3.提高刑事法律援助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接受法律援助的律師應當嚴格依照律師法的規(guī)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律師要擺正心態(tài),認識到法律援助工作的本質是援助,而非追求經濟利益。律師協(xié)會和司法行政部門還應建立完善獎勵懲處機制,將處理違紀違規(guī)與表彰獎勵相結合,提高法律援助人員辦案水平和質量,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刑事法律援助隊伍,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優(yōu)質的法律援助服務。
四、結語
隨著法治社會的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也應不斷加強與完善。加強和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不僅需要司法部門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參考文獻:
[1]田文昌主編.《刑事辯護學》.群眾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謝佑平主編.《刑事訴訟國際準則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江偉.民事訴訟法專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