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
摘 要: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與本科生截然不同,無論是年齡特征還是知識構成,研究生已明顯區(qū)別于本科生。對研究生進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學業(yè),提高管理效率是管理者必須要面對的難題。管理離不開溝通,行之有效的溝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體現(xiàn)管理水平。因此,良好的溝通技巧是管理者必備的技能。
關鍵詞:管理;溝通;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0-0133-02
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與本科生不同,研究生基本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有一定的社會經(jīng)驗,因此在對研究生進行管理時不能采用上行下效的傳統(tǒng)管理方式與模式,而是要通過更多的渠道來組織、協(xié)調、傳遞消息,進行更好的交流與溝通,提高管理效率。
作為管理者,盡管天天都要和學生打交道,但是真正進行溝通的機會并不多,更多的是例行公事,將上級安排的任務轉達給學生,學生也只是接受指令,與老師沒有實質性的接觸。長此以往,不交流的弊端顯而易見,既無益于學生,也無益于管理者。
一、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普遍現(xiàn)象之一就是管理者與研究生缺乏溝通與交流。由于研究生具有相對成熟的世界觀和認知能力,他們并不會事無巨細地向管理者匯報,而管理者也不會像本科管理那樣瑣細,各自的立場導致他們習慣以自己的思維方式處理問題,忽略了溝通的作用和價值。他們之間更像是一種信息傳遞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的關系。雙方都不會主動找對方溝通,長此以往,便會呈現(xiàn)出一種“冷暴力”的狀態(tài),如果雙方都缺乏加強溝通的意識,勢必造成溝通障礙。長期的缺乏交流必然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進行,對于研究生個人的成長也沒有好處。管理者需根據(jù)信息的輕重緩急,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方法與被管理者進行交流。
院系二級管理人員不僅承擔著管理、服務、協(xié)調、信息傳遞等職能,同時擔任著研究生輔導員或班主任的角色。這意味著二級管理人員與學生不僅僅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還存在著師生關系。與其他專任教師相比,更需要強調人際間的互動、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互換以及信息的交互。管理者需要協(xié)調的不只是自身與研究生的關系,還有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就目前各高?,F(xiàn)狀來看,現(xiàn)存的師生關系不容樂觀,無論是研究生與輔導員,還是研究生與導師,本該融洽的關系正在轉向漠然。導師由于科研壓力大,教學事物多,沒有精力與時間主動找學生交流;學生出于多方面原因考慮也很少主動找導師,目前很多高校的師生關系呈現(xiàn)出不正常的狀態(tài)。如理工類的師生呈現(xiàn)出“老板”與“員工”的關系,導師拿到課題或項目,讓自己的研究生幫忙完成,支付其工資;文學類多是“放養(yǎng)型”,導師布置任務,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定期完成階段性論文或成果;藝術類則是“自由型”,學生自己練基本功,自己創(chuàng)作作品,階段性拿作品向導師匯報,導師給出指導意見……這樣的狀態(tài)在各所綜合性高校屢見不鮮。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師生關系,普遍呈現(xiàn)出一個共性的問題——溝通不夠。
二、溝通的必要性
溝通可以增強個人的歸屬感,增強自信心。溝通的目的不在于利益共贏,也不在于說服,而是一種能量感染、一種形象展示,有助于人與人之間采取更好的相處之法。溝通滲透于管理的各個方面,管理離不開溝通。如果溝通渠道長期堵塞,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便會缺乏基本的信息交流,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還會導致雙方感情不融洽、關系不協(xié)調。美國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對一萬份人事檔案進行了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專業(yè)技能”“智慧”“經(jīng)驗”等因素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決定于良好的人際溝通。良好的溝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瑞士咨詢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托馬斯.D.茲韋費爾曾撰寫了《管理就是溝通》,書名即簡明扼要地突顯了溝通在組織管理中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所處的立場不同,自然會經(jīng)常遇到一些摩擦或誤解,溝通與交流顯得尤為重要,不交流會提高犯錯誤的概率。管理者作為學校管理階層的代言人,需及時傳遞相關政策、信息,體現(xiàn)組織關懷。
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學機電學院碩士研究生姜東身跳樓自殺的慘案還歷歷在目,從網(wǎng)上流傳他所留的遺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滿腔憤恨,言辭中也可以看出在平時的學習、交流中,他與導師的溝通一直都存在一些問題,缺乏合理的溝通方式。雙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并不能相互理解。導師本該為人師表,在學習上悉心指導、在生活中關心照顧,學生也應體諒導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缺乏溝通的途徑,必然不能相互理解。
溝通是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忽視的問題,學校也不例外,管理者需要在研究生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和諧氛圍,除了傳遞正常的信息外,還需傳遞鼓勵性信息,以確保傳遞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這就需要管理者了解研究生的需要,關心研究生的衣食住行,切實站在他們的角度為他們考慮,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或渠道將信息傳遞給他們,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下把自己的想法、對問題的看法、自己的難處透露給學生,力求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只是生硬的傳遞信息,很難得到學生的理解,即使是美好的構想、成熟的戰(zhàn)略在無法得到回應的前提之下還是無法實施。主動為學生考慮,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傳遞自己的關心與支持,更容易化解矛盾,增進團結。讓學生知道管理者的想法有助于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也有助于學生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及時提出自己的建議,結合雙方的觀點與立場,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不僅有利于消除誤解與猜忌,還能增進彼此的了解。
三、溝通的技巧
1.善于傾聽
盡管管理者更多的是信息的傳遞者,但是溝通是雙方面的行為,是雙向的信息對接。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需要去傾聽學生的需求,在了解別人的需要之后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務?,F(xiàn)在很少有人愿意靜下心來聽別人講話,好的聽眾擁有廣闊的市場。尤其是作為管理者,不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聽學生講話時要專心致志,禮貌性地用眼神或者身體語言告訴對方自己確實在傾聽。作為老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對某些學生心存成見,這種狀態(tài)下容易做出武斷的評價,表現(xiàn)出不耐煩或者不理解,這樣會使對方不愿意吐露真實的想法,不利于溝通的效果。
與學生溝通,不僅僅要會聽,還要會說,會將學校的意見或管理者的意見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實踐表明,正確的啟發(fā)、鼓勵的話語、恰當?shù)奶釂柕确绞蕉加兄谶_到更好的效果。即使是意見不統(tǒng)一,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要謙虛謹慎,過于直白地表明自己的目的不易讓學生接受,即使是為他們考慮,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戒備和反感的心理。在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心不在焉或不耐煩時,應該適時轉移話題或者以委婉的方式結束本次溝通,始終保持良好的氛圍。在表明自己的觀點后應與對方有眼神接觸,以征詢的目光確認其是否能夠接受,尊重學生的意見。
2.換位思考
由于老師與學生所處的立場不一樣,面對不同的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對立的情況。管理者作為雙方溝通的主導者,應該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解讀能力、表達能力、傾聽能力、說服能力、策劃能力等等,其中思維能力在溝通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維能力的本質就是換位思考。
在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通過換位思考,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解決常規(guī)思維下難以解決的事,通過換位思考,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體會學生的思想情緒,在此基礎之上,才有機會走進學生的心靈,得到他們的理解與信任?;ハ嗬斫狻⑿湃蔚那疤嶂赂佑行У剡M行服務定位,為其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服務。也只有相互理解之后,雙方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事情的過程中,雙向的付出更易節(jié)約溝通資本。
3.拓寬溝通渠道
傳統(tǒng)的溝通渠道是面對面交流,這種交流方式有助于情感溝通,有助于實時得到對方的反饋,可以根據(jù)對方的表情、身體語言等信息及時調整溝通內容,不易產生誤解。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也越來越被廣泛接受?,F(xiàn)代化溝通渠道逐漸替代傳統(tǒng)的溝通形式。面對日臻完善的新媒體技術,管理者也需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及時適應新媒體溝通渠道,節(jié)約時間成本。
新媒體公眾平臺的運用,有助于實現(xiàn)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F(xiàn)實生活中,管理者容易局限于教師的角色,在學生面前難以放下教師的身份,害怕丟掉老師的身份之后沒有威嚴,無法做到令行禁止。在虛擬環(huán)境之中,更易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更易用自己真實的一面與對方溝通,這種方式也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不用直接面對老師,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凝聚力。同時由于大家時間都比較緊張,這種溝通方式大大節(jié)省了雙方的時間。
同時新媒體信息平臺可以推進事務公開,所有信息公開、透明,不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這種方便、快捷的形式也有助于第一時間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各項事務上情下達、傳遞及時,在溝通過程中起著促進作用。除此之外,信息公眾平臺可以拓寬溝通的范圍,實現(xiàn)多維度共同溝通,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不直面某些尷尬的問題時也有助于加強溝通的深度,過于敏感、無法當面啟齒的問題或建議可以通過這種途徑得以實現(xiàn)。
4.巧用溝通方式
在與學生溝通時應把握正確的溝通態(tài)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建立互相信任的心理基礎,采用合理的溝通手段與方式,從而獲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合理的溝通方式是管理者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者應根據(jù)不同的溝通問題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與溝通環(huán)境。如傳遞學校政策、相關文件時,應選擇較正式的場合,在辦公室、會議室或課堂用正規(guī)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以示事件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學生及時回復,確保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達。在進行信息采集,調查情況時,應采取橫向溝通與縱向溝通相結合,多種方式并用,全面搜集信息,避免信息的遺漏或失真。在進行心理輔導或組織談話時,可選擇非正式渠道,在非正式場合進行交流,制造輕松、愉悅的溝通氛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溝通效果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根據(jù)不同的事件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與溝通是分不開的,也是相輔相成的。有效溝通的前提是尊重、信任與理解,同時,溝通又促進彼此的尊重、信任與理解。增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意識,不僅可以加強雙方的信任,有助于達成共識,同時滿足雙方得到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滿足心理需求。始終將理解貫穿于溝通過程中,可以增進雙方感情,更容易體會到價值感,也更符合管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