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忠偉
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的法醫(yī)尸檢及病理分析
葛忠偉
目的 研究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的法醫(yī)尸檢及其病理的特點。方法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收集的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的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的法醫(yī)病理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 根據(jù)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引起血栓栓塞部位的因素很多,肺動脈主干及作用肺動脈分支處和雙側(cè)肺動脈處都可引發(fā)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結(jié)論 法醫(yī)尸體檢驗及病理分析作為偵查及司法鑒定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各種死亡案件的查處及刑事訴訟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尸檢活動涉及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需要。
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尸檢;病理分析
肺動脈栓塞是一種肺循環(huán)障礙的病理綜合征,主要是由于內(nèi)源性及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引起的,其病死率較高,僅次于冠心病、高血壓等[1]。目前,隨著醫(y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診斷的準確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本文旨在對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的尸檢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2012年5月~2014 年6月的30例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內(nèi)容見下文。
1.1 基線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集的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解剖、藥物檢測、病理學檢查等,其中女性患者11例,占總患者比例的36.67%;男性患者19例,占總患者比例的63.33%,所有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4~60歲,平均年齡(41.25±2.26)歲。
1.2 方法
對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的所有病例材料進行研究分析。在患者發(fā)生猝死后4 h~4 d內(nèi)進行尸檢,保存當時的解剖檔案及醫(yī)療記錄。對血栓形成的原發(fā)部位進行常規(guī)取材,采用石蠟進行包埋,用福爾馬林進行固定,在實施大體檢驗時,按心臟原位剪開,對肺動脈及分支、盆腔、下肢深靜脈進行詳細、深入的檢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有的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情況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表1 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患者栓塞部位出現(xiàn)的位置
2.1 肺動脈血栓栓塞的誘發(fā)因素
由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由于事故造成的骨折患者有10例,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9例,做過外科手術的患者有11例。由此可見,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的誘發(fā)因素主要有骨折、心肺疾病、外科手術等,并且其與年齡的增長呈正相關。
2.2 栓塞部位出現(xiàn)位置
由數(shù)據(jù)可知,栓塞部位主要出現(xiàn)在肺動脈主干及作用肺動脈分支處和雙側(cè)肺動脈處。見表1。
法醫(yī)鑒定主要是應用法醫(yī)學的知識及技能對訴訟案件涉及的尸體及其生物源等進行檢驗并作出判斷的稱為法醫(yī)學鑒定[2]。法醫(yī)尸體檢驗及病理分析作為偵查及司法鑒定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各種死亡案件的查處及刑事訴訟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尸檢活動涉及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對于法醫(yī)尸檢及病理學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既是規(guī)范執(zhí)法活動,保障辦案的需要,同時也是保障人權(quán)、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需要[3]。肺動脈血栓栓塞法醫(yī)學鑒定的主要事項有:在進行解剖前,詳細了解患者生前的病情情況、案情、死亡的過程等,對于含有心絞痛、胸膜病變、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應首先考慮是否有肺動脈血栓栓塞的可能[4];采用原位解剖,如發(fā)現(xiàn)肺動脈血栓栓塞,不要破壞栓子,在原位進行檢查,剖開右心、肺動脈及其分支等,注意發(fā)現(xiàn)血栓,同時認真檢查右心室、下肢靜脈等,尋找栓子的來源,以明確病因,檢查后將全肺完全拿出,采用福爾馬林固定后進行取材;在進行診斷過程中,為避免引起醫(yī)療糾紛,可在顯微鏡下取得的標本進行拍照作為證據(jù);并不是所有的肺動脈血栓栓塞的出現(xiàn)都會導致死亡,所以判斷死因時要慎重。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高度重視,并注意即使患者癥狀不典型也要前瞻性排除患者是否存在栓塞,對資料不齊的病歷也要檢查心臟、肺動脈及分支,當肺動脈及大的分支出現(xiàn)馬蹄或者螺旋型,也要對分支動脈進行檢查,尤其不能忽略小動脈。其次,在栓子來源的確定中要注意,肺動脈存在栓塞并不能代表死亡原因可以確定,還需要仔細檢查下肢深靜脈,尤其是對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的認定需要注意:首先,仔細查閱案發(fā)前及患者生前的病歷資料,小腿深靜脈等,對靜脈系統(tǒng)不能僅檢查受傷部位和傷側(cè),隨后判斷一致性。
由本研究可知,肺動脈血栓栓塞猝死與年齡呈正相關,多發(fā)于老年群體當中;栓塞部位主要出現(xiàn)在肺動脈主干及作用于肺動脈分支處和雙側(cè)肺動脈處。
[1]張玉梅,劉桂花,鄭亞安,等.急診猝死患者尸檢的特點及診斷對比分析[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0,19(2):185-189.
[2]孫榮超,楊樹東,周志毅,等.心源性猝死患者尸檢的臨床病理學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38):2707-2709.
[3]謝明,譚玉林,趙文健,等.嚴重胸腔積液猝死尸檢的病理學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15):2936-2938,2943.
[4]張燕翔,雷元衛(wèi),游永浩,等.主動脈夾層猝死5例尸檢病理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7(5):549-550.
Forensic Autopsy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Sudden Death o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GE Zhongwei, Tong liao Railway Public Security Departm ent, Tongliao 028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nsic autopsy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 f pu lmonary throm boembolism.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 f 30 cases o f pu lm onary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 ith sudden death from May 2012 to June 2014 was conducted.Result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use the location of thrombosis, pulmonary artery trunk and pulmonary artery branches and bilateral pulmonary artery can cause sudden cardiac death.ConclusionForensic autopsy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an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death cases and criminal proceedings.For the autopsy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various issues to be effective and to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needs.
Pulmonary arterial thrombosis, Death, Autopsy, Pathology analysis
R 543
B
1674-9308(2015)28-0039-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8.028
028000 通遼鐵路公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