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骨科老年患者的護理體會
蔡春艷張桂芝
(云南省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紅河661199)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老年患者的護理特點和對策,以提高護理質量。方法:總結分析了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共90例老年骨病患者的護理經驗。結果:在90例患者中只有5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6%,遠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論:護士通過細致觀察病情,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早期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指導患者功能鍛煉,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老年骨病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骨科;老年病人;護理 ;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由于人類生命的延長,社會老年人比率增高,伴隨人們精神文明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六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需求也同樣提高了。隨著脊柱外科、麻醉等相關學科水平的飛速發(fā)展,老年患者的手術適應證也隨之放寬,然而隨著老年患者的生理變化,心、肺、腦等主要臟器功能低下,反應性和應激能力降低,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交織,極易發(fā)生并發(fā)癥[1]。臨床上,做好早期預防及加強護理,對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為重要。以下是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共90例老年骨病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共90例資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0.5歲;疾病種類,髖部疾病占33.3%(股骨頸骨折1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11例、股骨頭缺血壞死4例),各種脊柱疾病占20.1%(頸椎疾病2例、腰椎間盤突出9例、胸椎壓縮骨折5例、椎體骨脫3例),關節(jié)疾病占14.4%(膝關節(jié)各種疾病12例、關節(jié)感染1例),四肢骨折占31.1%(上肢骨折16例、下肢骨折12例),住院前合并有全身基礎疾病的30例。
老年骨病患者的臨床分布
1.2 護理方法:患者入院后,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加強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同時實施正確完善的早期預防護理措施,從而降低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1 加強觀察。老年患者因活動能力下降,對疼痛的感知敏感性下降,護士要加強觀察,特別是對手術后的老年患者,要嚴密觀察血壓、呼吸、脈搏、血氣分析等指標的變化,尤其是術后的第一個24h,如有疏忽或處理不當,可能對病患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因此,加強觀察和記錄十分重要。
1.2.2 加強特殊問題的處理。例如尿潴留,老年患者術后,特別是腰部、尾骶部術后,因排尿反應被抑制等多種因素作用,尿潴留較為常見,對老年患者,應警惕尿潴留的發(fā)生并及時處理。其次是腹脹、便秘、腹瀉、發(fā)熱、嘔吐、肺不張和肺炎等。護士在工作中對以上特殊情況的征兆,要高度重視,對處理方法,要非常熟練。
2.1 加強心理護理。因活動能力受限等因素,老年人生活單調寂寞,一旦經受病痛困擾,易產生憂慮、恐懼、危機感。因此,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有計劃的進行護理。心理護理要從病人進入病房開始,護士親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談、恰到好處的疏導,會起到正性效應。護士要注意與患者情感上的溝通,使用得體的語言。護士對老年人一是要尊重他們,二是要理解他們,三是在生活上要關心他們,讓他們很自然的在心理上感到溫暖。
2.2 加強生活護理。護理要盡量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如:降低環(huán)境中威脅的措施,減少床邊雜物,固定好床腳剎車,安置洗手間夜燈等。對行動不便者,應注意行走及上床時的保護,必要時給予輪椅,防止跌倒。年老體弱者加度床欄,防止墜床。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加強生活護理,保持口腔、頭發(fā)及皮膚的清潔,協助生活所需。
2.3 營養(yǎng)護理。向患者說明營養(yǎng)的重要性,鼓勵多飲水,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便秘,同時我們應做好生活護理,盡量滿足患者一切需要,讓病人精神上得到安慰,為進一步配合手術、藥物治療打下基礎。
2.4 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4.1 預防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功能普遍下降,特別是有煙酒、嗜好者,長期臥床易引發(fā)肺部感染。因此,患者入院后要求戒煙、戒酒,鼓勵患者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注意病房通風,同時協助病人定時翻身、拍背,如自感痰液粘稠,給予霧化吸入,如咳痰無力者,應給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
2.4.2 預防泌尿系感染[2]。老年人由于膀胱括約肌松弛,加之臥床疼痛,不習慣使用排便器等原因,易發(fā)生尿潴留,長時間的尿潴留,可導致膀胱過度充盈,成為無張力膀胱,增加尿路感染機會。因此,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要進行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促使尿液排空,注意觀察尿量、顏色、性質的變化,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會陰部清潔,需行導尿的患者,應嚴格無菌操作,并且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定期更換尿袋及尿管,發(fā)現異常及時留取尿常規(guī)。
2.4.3 預防壓瘡。長期臥床,由于血液循環(huán)減慢,皮膚抵抗能力下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尤其是骨骼隆突處容易形成壓瘡。因此,老年患者宜在入院后,給予海棉墊或者氣墊墊于骨突處,在骨突處粘貼水膠體,根據病情,定期更換體位,按摩受壓皮膚,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
2.4.4 預防靜脈血栓。老年病人臥床期間活動減少,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機率相應增加。術后早期進行腿部肌肉的按摩與擠壓,指導患者患者早期進行主動功能鍛煉,同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密切觀察雙下肢感受運動及血運情況。
本組均安全實施了麻醉及手術。住院期間并發(fā)肺部感染2例(發(fā)生原因是氣溫變換比較頻繁,溫差比較大,老年患者由于感冒引發(fā)肺部感染)、深靜脈栓塞1例(發(fā)生原因是患者較長時間臥床,致小腿靜脈回流壓力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性增高)、尿路感染2例(發(fā)生原因均為男性老年患者因細菌粘附于尿道上引起感染),無褥瘡發(fā)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5.6%,遠低于本科室早期記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小結:根據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點,加強護理,針對性地預防和控制并發(fā)癥,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病死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金芳.骨科臨床實用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49-53.
[2]蔣國強,李 放.老年脊柱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4: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