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艷
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劉曉艷
目的:評價護理干預措施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擇110例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加用護理干預措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比較兩組術后24h、48h以及72h疼痛情況、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24h、48h以及72h的VAS評分均降低(P<0.05);觀察組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骨折術后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可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減少術后疼痛藥物使用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護理干預 骨折 術后疼痛 滿意度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機械工業(yè)和交通也隨之不斷的發(fā)展,導致意外事故也逐漸增多,骨折的發(fā)生率明顯的增高。骨折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較嚴重,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生理現象,也受到多種心理、生理、環(huán)境以及文化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2]。由于骨折患者手術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比較嚴重、術后長時間的限制體位、石膏繃帶固定以及神經組織發(fā)生炎性水腫等各種原因,使得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嚴重,從而不僅影響到患者傷口的愈合,也對患者康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3]。本院骨科對55例骨折患者在常規(guī)術后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了護理干預措施,并觀察其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 13~74歲,平均年齡(42.5± 10.4)歲;脛腓骨骨折17例,股骨骨折13例,髕骨骨折10例,脛骨骨折8例,尺骨骨折7例。對照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14~71歲,平均年齡(42.9±11.2)歲;脛腓骨骨折19例,股骨骨折16例,髕骨骨折11例,脛骨骨折6例,尺骨骨折3例。采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包括:①環(huán)境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準備舒適、干凈、安靜的病房,減少探視人員,以免影響患者休息;可以指導患者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看電視、聽音樂、聊天等形式,以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的感覺;可以指導患者在疼痛時進行深呼吸,以減輕疼痛感。②心理護理干預:發(fā)生骨折后,患者多出現焦慮、緊張、煩躁的情緒,術后長時間的固定體位,也導致患者的不適感和疼痛感明顯的增強;因此,護理人員要熱情、主動的與患者交流、溝通,使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懷和安慰;并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建立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減輕煩躁的情緒,配合治療和護理,爭取早日康復出院。③體位護理干預:骨折術后,一般要對患者的體位進行長時間的限制,導致患者的肌肉僵硬,無法正?;顒?,痛苦明顯的增加,也加重了煩躁的情緒和疼痛的感覺。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放松,調節(jié)心態(tài),并對肌肉進行定時按摩,緩解肌肉的緊張程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的感覺[4]。④疼痛護理:可以采用冷敷、熱敷等理療的方法有效地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神經肌肉的興奮性,以減輕疼痛感[5]。可以采取預防性的藥物止痛,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而且藥物劑量較小、鎮(zhèn)痛效果較好,不良反應較少,以減輕疼痛、促進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疼痛程度:兩組患者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術后24h、48h以及72h的疼痛程度,具體方法:將一根標尺兩端標有0~10的數字,0~10依次代表疼痛感覺的程度;患者疼痛程度比較輕,可以忍受,不影響睡眠選擇1~4分為輕度疼痛;患者疼痛比較明顯,對睡眠產生影響,難以忍受,要求使用鎮(zhèn)痛藥物選擇5~7分為中度疼痛;患者疼痛感十分劇烈,無法忍受,嚴重影響到睡眠,必須使用鎮(zhèn)痛藥物來鎮(zhèn)痛選擇8~10分為重度疼痛。②術后使用鎮(zhèn)痛藥物率。③護理滿意度評價:使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在術后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調查。調查項目主要包括5個方面: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水平、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懷程度、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以及病房環(huán)境等;共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得到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率(%)和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分別采用x2檢驗和t檢驗進行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24h、48h以及72h的VAS評分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為10.9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4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骨折術后疼痛多發(fā)生于術后24~72h,且發(fā)生率較高,可達90%[7]。疼痛不僅可以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對切口的血液供應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得切口愈合延遲,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8];另外,疼痛可以使得機體免疫球蛋白水平明顯的降低,機體免疫力也降低;還對患者的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造成影響,增加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
我們對55例骨折術后患者在常規(guī)術后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護理干預措施,給予患者提供舒適、清潔、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對緊張的肌肉進行按摩,適當的使用鎮(zhèn)痛藥物,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24h、48h以及72h的VAS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率為10.9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4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對骨折術后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明顯的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減少術后疼痛藥物使用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進行大力的推廣及應用。
1 劉玉萍.綜合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14,27(9):154~156.
2 吳群.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39(10):1434~1435.
3 丁小麗.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2,16(9):1381~1382.
4 何秀云.舒適護理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研究[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2,26(7):116~117.
5 童水蓮,陳姝.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2~23.
6 林姍姍.護理干預對創(chuàng)傷術后疼痛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9(7):1731~1732.
7 韓鳳蓮.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因素與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3):113~114.
8 胡立元,賀麗群.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22):73~74.
/(編審:馮 毅 施仲賦)
◇醫(yī)學基礎與藥學研究◇
Hp分型和消化性潰瘍的關系
李 玲 湯思潔
【摘 要】目的:探索幽門螺桿菌(Hp)的分型以及Hp分型在消化性潰瘍中的構成比,評價Hp分型對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89例確診消化性潰瘍(胃鏡確診)且伴有Hp感染患者血清中與Hp感染相關的抗體。根據檢測到的細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等其他Hp抗體,將患者分為Ⅰ型或Ⅱ型Hp感染。結果:在89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中Ⅰ型感染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生率顯著高于Ⅱ型感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69例HpⅠ型感染者中,CagA+VacA雙陽性率顯著高于單個CagA/VacA抗體檢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免疫印跡法對消化性潰瘍進行分型,有利于病情的判斷,對治療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分型 免疫印跡法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發(fā)生在胃以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機制主要包含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1]。消化性潰瘍形成的諸多因素中,胃酸對黏膜的侵襲消化影響起著重要的作用,絕大多數的潰瘍發(fā)生于胃和十二指腸,即胃潰瘍(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近年來的探索實驗與臨床經驗顯示,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保護作用削弱和Hp感染等環(huán)節(jié)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
Hp存在有至少兩種分型,Ⅰ型主要是產生細胞毒素的Hp菌株,包括細胞毒素相關蛋白(CagA)以及空泡細胞毒素(VacA)。Ⅱ型為不產生細胞毒素Hp菌株。Hp感染可能導致不同的臨床癥狀,與Hp不同的毒力菌株、環(huán)境因素、宿主遺傳背景密切相關[2]。其中Ⅰ型Hp菌株毒力較強,對胃、十二指腸疾病的誘導作用不容忽視。Ⅱ型菌株毒力較弱,通常只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F階段確認Hp感染后利用基因分型技術檢測對Hp進一步分型,有助于Hp引發(fā)的相關疾病的精確診斷和治療。本研究應用胃鏡、免疫印跡法檢測CagA、VacA抗體、Hp尿素酶(Urease)A、B,旨在研究探討Hp感染的血清學分型是否有利于臨床疾病診斷和跟進。
1.1 研究對象 本院2014年7月~2015年3月,89例確診為消化性潰瘍且Hp感染患者。其中男47例,女42例,年齡18~80歲。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為胃鏡確診胃、十二指腸潰瘍;1個月內無服用制酸藥、抑酸藥、抗菌藥、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史;無潰瘍性結腸炎、Crohn病史、肝硬化病史;未接受過根除治療者。
1.2 Hp陽性診斷標準 在胃后壁距幽門4cm左右的胃竇或胃竇大彎內,取黏膜進行實驗室培養(yǎng),利用快速尿素酶檢測結合組織HE染色進行病理學檢驗,以上實驗有一項為陽性,則診斷Hp陽性。1.3 Hp的分型 對診斷為Hp陽性的患者,取靜脈血2~5ml,待血液凝固后離心分離血清,Hp分型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試劑盒購自深圳市伯勞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操作。Hp抗體陽性判斷和分型標準:CagA陽性:出現116KD區(qū)帶;VacA陽性:出現95KD和91KD兩條區(qū)帶或95KD單獨出現;UreA陽性:出現30KD;UreB陽性:出現66KD。Ⅰ型Hp抗體陽性:CagA、VacA兩條區(qū)帶單獨或者同時顯現;Ⅱ型Hp抗體陽性:僅UreA、UreB區(qū)帶單獨顯現或同時顯現,未見CagA、VacA;Hp感染陰性:CagA、VacA、UreA、UreB抗體均為陰性[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作頻數分布統計,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樣本率比較采用校正四格表卡方檢驗及多個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89例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中,運用免疫印跡法檢測Hp分型,其中Hp陽性患者88例,陽性率達98.88%,在符合率97.00%范圍內。89例Hp感染者免疫印跡分型結果見表1,而對于HpⅠ型感染者雙CagA和VacA抗體陽性檢出率以及單個CagA/VacA抗體陽性檢出率則見表2。
表1 89例Hp感染者免疫印跡分型結果 例(%)
表2 HpⅠ型感染者雙CagA+VacA抗體和單個CagA/VacA抗體檢出率 例(%)
在病變的組織中發(fā)現Hp是對消化性潰瘍病因學和治療學重新認知的里程碑[4]。而應用免疫印跡法對Hp進行分型,則為Hp感染的不同類型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分類建立了完善的思路,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臨床思維,構建了分類研究消化性疾病的新療法,為臨床醫(yī)學開展“選擇性根治”提供了有力的實驗依據。HpⅠ型菌株產生細胞毒素,利用免疫印跡技術可以檢測出多條免疫活性蛋白區(qū)帶,包括128、116、110、95、91、66、54、50和30KD等。128、116KD區(qū)帶對應細胞毒(CagA)蛋白,95、91KD區(qū)帶對應空泡毒素(VacA)蛋白,66、30KD區(qū)帶對應尿素酶蛋白,54、50KD區(qū)帶對應鞭毛蛋白;HpⅡ型,即CagA(-)和VacA(-)菌株,無細胞毒素生成。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HpⅠ型菌株有 69例(77.53%),Ⅱ型菌株19例(21.35%),提示消化性潰瘍以Ⅰ型菌株感染為主。消化性潰瘍中Hp感染的檢出率,Ⅰ型顯著高于Ⅱ型,表明前者感染對消化性潰瘍發(fā)生和發(fā)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此研究結果與國內外文獻報道基本一致[5~7]。經統計學分析發(fā)現各型Hp菌株在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類型方面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Ⅰ型Hp有較強致病力,但各組間的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69例HpⅠ型菌株進行分析,兩組間Ⅰ型抗體以CagA和VacA雙抗體陽性為主,總檢出率占Ⅰ型抗體的88.41%,顯著高于單個CagA/VacA抗體檢出率(P<0.05),其中十二指腸潰瘍CagA和VacA雙陽性率高達92.31%。Hp感染不僅會產生CagA、VacA以及Urease,還會促使脂多糖等毒力因子的生成和生物釋放。Hp的致病機制錯綜復雜,包括:Hp的侵襲、胃酸分泌異常(胃泌素、生長抑素調節(jié)失衡)、胃黏膜損傷(毒素、宿主免疫應答)等。Hp眾多的毒力因素中,CagA和VacA最為重要,在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Suriani R等[8]的報道一致。HpⅡ型陽性率較低,因為其不表達CagA、VacA,無毒素活性,所以在感染此型Hp以后發(fā)病輕或者不發(fā)病,僅引起輕微臨床癥狀的慢性淺表性胃炎。
研究發(fā)現,雖然Hp的感染率高,致病性強,但其導致的病變程度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在于Hp致病因子存在差異。正是由于其產生不同的毒力因子,也使得在治療與Hp感染相關性疾病時可以根據不同的Hp分型進行不同方案的選擇。臨床上通過免疫印跡法一次性檢測病人血清,得到Hp的細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以及尿素酶A、B抗體譜,判定病人感染的Hp類型,從而根據Hp感染類型與消化性潰瘍之間的相關性,有的放矢地針對病情發(fā)展進行校正。
綜上所述,Ⅰ型Hp感染和消化性潰瘍關系密切,其產生的CagA、VacA毒素在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于CagA(+)、VacA(+)Ⅰ型Hp感染者,有必要進行Hp根除治療。在消化性潰瘍患者或其他消化道疾病明確存在Hp感染后,需進一步進行Hp分型檢查,旨在確定毒力菌株,建立高效的清幽方案,減少耐藥菌株的發(fā)展?,F階段,Ⅰ型Hp感染因其特殊的臨床作用機制,主張根除治療,而對于輕微臨床癥狀或者無臨床癥狀的Ⅱ型Hp感染者,可實時監(jiān)測,暫緩抗菌治療。
參考文獻
1 劉鵬.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消化性潰瘍80例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7,7(6):19.
2 Ami eva M R,El-Omar E M.Host-bacterial interactions in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Gastroenterology,2008,134(1):306~323.
3 胡紀文,馬東禮.免疫印跡法檢測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的應用價值 [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3,13(8):952~953.
4 高文,胡伏蓮.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2,18(5):257~258.
5 Molaei M,Foroughi F,Mashayekhi R,et al.CagA status and VacA subtypes of Helicobacter pyliri in relation to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in Iranian population[J].Indian J PatholMicrobiol,2010,53(1): 24~27.
6 SiavoshiF,Asgharzadeh A,GhadiriH,etal.Helicobacter pylori genotypes and types of gastritis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Int J Med Microbiol,2011,301(60):506~512.
7 張麗,王芃,魏莎莉,等.幽門螺桿菌毒力基因分型和宿主遺傳多態(tài)性與胃病關系研究進展[J].遺傳,2011,33(6):558~566.
8 Suriani R,Colozza M,Cardesi E,et al.CagA and VacA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ies in gastric cancer[J].Can JGastroenterol,2008,22(3):255~258.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pylori Helicobacter(Hp)and Hp typing in peptic ulcer,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p typing for peptic ulcer.Methods:Detection of antibody which associated with Hp infection in serum of 89 cases patients of peptic ulcer confirmed (gastroscope diagnosis)and Hp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tected cell toxin(CagA),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urease(above)and other Hp antibody,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type I or typeⅡHp infection.Results:the incidence of type I infection gastric ulcer and duodenal ulcer in 89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ypeⅡinfection,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In 69 patients with Hp I infection,the positive rate of CagA+Vac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 single CagA/VacA antibody,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sing western blot method to classification of peptic ulcer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ndition judgment,and it also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to treatment.
Key Words:Hp;Western Blot;Peptic ulcer
/(編審:劉付平 施仲賦)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patients with fracture
Wuhu First People's Hospital,Wuhu 241000,Anhui LIU Xiao-yan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pain postoperative 24h,48h and 72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use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postoperative 24h,48h and 72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P<0.05).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drug us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 can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medication usage,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Fracture;Postoperative pain;Satisfaction degree
Relationship between Hp typing and peptic ulcer
Zhangjiagang Aoyang Hospital,Zhangjiagang 215600,Jiangsu LI Ling,TANG Si-jie
R473.6
A【文章編號】1671-8054(2015)06-0068-02
R573.1 【文獻標識碼】A
1671-8054(2015)06-0070-03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 安徽 241000
2015-09-19收稿,2015-10-20修回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澳洋醫(yī)院 江蘇 215600
2015-09-20收稿,2015-11-06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