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旭,李 軍
近年來,海洋石油的勘探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勘探工作已達到或超過3 000米水深的超深水區(qū)域。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及水動力分析軟件AQWA對某深海功能船在靜水力及波浪彎矩作用下的強度進行初步估算。
本船為雙螺旋槳、電力推進、航行工況為無限航區(qū)的肥大型平底船。主甲板之下為船首、尾及貨物甲板區(qū)域。主甲板之上為首樓區(qū)域、船員居住區(qū)域(上層建筑一) 及施工人員居住區(qū)域(上層建筑二)。本船設有傾斜首柱、方尾,具有連續(xù)的主甲板。
船總長約144.00 m,垂線間長約131.46 m,型寬40.00 m,型深10.75 m,設計吃水5.50 m,結構吃水7.50 m,最大坐底作業(yè)水深9.50 m。
總體坐標系以81號肋位的底部中點為坐標原點。X軸指向為船首方向,Y軸指向為左舷方向,Z軸指向為船舶吃水高度方向。坐標系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坐標系示意圖
根據(jù)船舶結構圖紙資料進行結構建模。船的甲板、舷側、底部、艙壁等板裝結構以及強橫梁、強肋骨等桁材結構均采用板單元進行建模,各種骨材均采用梁單元進行建模。81號肋位的橫艙壁結構及有限元模型的其他視圖如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
圖2 橫艙壁模型圖
圖3 有限元模型局部視圖
圖4 有限元模型單艙段視圖
圖6 船尾放大圖
模型建好后,按照圖紙為各個板和線設定相應的屬性。對板單元采用shell63單元進行網(wǎng)格劃分,梁單元采用beam188單元進行劃分。有限元模型的主體網(wǎng)格尺寸設定為1.4 m,結構較復雜的區(qū)域進行細化,如吊機擱架處。有限元模型共包括節(jié)點7.869萬個,單元13.618萬個。網(wǎng)格劃分如圖7所示。
圖7 有限元模型網(wǎng)格劃分示意圖
對整個船體進行慣性釋放。計算工況根據(jù)所提供的重量重心計算表。按照所給的數(shù)據(jù)對燃油艙和壓載水艙進行加載。壓載艙及燃油艙分布參考艙容圖及總布置圖,將每個艙中總的液體質量均布在艙底的節(jié)點上,即給艙底的節(jié)點賦予質量屬性MASS21,在艙壁處按深度施加梯度載荷。
以自存工況為例進行分析。自存工況吃水6米時,不計及吊機作用。計算工況根據(jù)所提供的重量重心計算表,按照所給的數(shù)據(jù)對燃油艙和壓載水艙進行加載。加載空船質量中輪機專業(yè)重量、外舾專業(yè)重量、內舾專業(yè)重量、管系專業(yè)重量及電氣專業(yè)重量,不計及吊機作用。對整個船體同樣賦予重量,及添加垂向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船體吃水6 m,波高8 m。采用AQWA-LINE軟件計算單位波高下,不同頻率、角度的波浪力,取迎浪時中拱和中垂兩種情況,通過AQWA-WAVE衍射到船體模型上,如圖8和圖9所示。
圖8 自存吃水6 m中垂時的波浪力載荷示意圖
圖9 自存吃水6 m中拱時的波浪力載荷示意圖
風載荷和流載荷根據(jù)風載荷計算書和波流載荷計算書所給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風力和波流力統(tǒng)計表
根據(jù)迎浪時中拱和中垂兩種工況,加載在相對應作用面的節(jié)點上,如圖10和圖11所示。
圖10 自存吃水6 m迎浪時風載荷示意圖
圖11 自存吃水6 m迎浪時流載荷示意圖
通常使用經(jīng)驗公式來計算作用在船上海流的力和力矩。在計算時,可以使用船在靜水中估算船舶阻力的方法。Froude數(shù) 很小,以至于波浪阻力相對于黏性阻力可以完全被忽略??捎孟率龅慕乒接嬎悖?/p>
式中β——流速和縱向x軸之間的夾角(x軸的正向為船尾方向);
S——船的濕面積,且其中β取0度。
由工況下分析可知,漂浮工況時,主體部分中垂波浪彎矩下的最大應力值約為172 Mpa,中拱波浪彎矩下的最大應力值約為211 Mpa,均成云狀分布,船中處較大向兩側逐漸減小,應力分布均勻。因為中垂時,波浪力與首尾的壓載艙的壓力相抵消,因此應力較小。坐底工況時,主體部分的最大應力177 Mpa。自存工況、航行工況時,無吊機作業(yè),最大應力值約為185 Mpa,各工況下的應力均小于許用應力,符合結構要求。在某些點由于結構及加載的原因,應力集中,但是也沒有超過200 Mpa,遠小于許用應力,符合強度規(guī)范。內部結構所承受的應力較小??v骨最大應力為188 Mpa左右,出現(xiàn)在約束處,符合規(guī)范要求。有少數(shù)部位應力集中,不影響強度結果。
[1]胡毅,胡紫劍,劉元丹,等.基于AQWA的大型LNG船碼頭系泊分析[J].艦船科學技術,2012(2):70-73+110.
[2]史琪琪,楊建民.半潛式平臺運動及系泊系統(tǒng)特性研究[J].海洋工程,2010(4):1-8.
[3]閆功偉,歐進萍.基于AQWA的張力腿平臺動力響應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2):304-310.
[4]吳先彪,熊云峰,駱婉珍.鋼制雙體客船結構總強度有限元分析[J].艦船科學技術,2014(5):31-35.
[5]馮堅,谷家揚.11.9m雙體交通艇總強度有限元分析[J].江蘇船舶,2010(3):5-7+10+47.
[6]鄭杰,謝偉,駱偉,等.穿浪雙體船橫向強度與扭轉強度的有限元計算[J].中國艦船研究,201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