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春
摘要:隨著我國逐年的發(fā)展,教育也在逐漸的革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中,討論教學法變得異常的耀眼,也開始廣泛的應用在教師的課堂中。接下來本文將著重闡述討論教學法的含義及注意事項、討論教學法在歷史科目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字:新課程改革 歷史教學 討論教學
引言
我國教育局在針對小學、初中、高中的課程中不斷的進行著改革,但高中的課程改革尤為重要。在我國的教育發(fā)展中,我們應從傳統(tǒng)的教育開始轉變成素質教育,開始從德、智、體、美等全方位去培養(yǎng)學生,也可以讓學生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潮流發(fā)展的步伐?,F(xiàn)在很多的教師接受了新的教育思想,開始嘗試新課程的改革,尤為突出的是在高中這門課程中,老師們開始研究了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自己進行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也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去進行調(diào)整,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討論教學法的含義及注意事項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討論教學法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到課堂中去。通常授課方法是以完成教學目標所實施的有效手段,即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討論法是教師在授課時與學生一起研究、一起總結,一起辨識正確與否的過程。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以各種方法回答問題,除查看參考資料外,還可以查閱一些課外的閱讀資料。然后師生一起討論、研究。它可以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們?nèi)轿坏乃伎紗栴}、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邏輯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給予學生肯定及尊重、加深學生對課堂上所學到知識的記憶及一些復雜知識的認識。而討論教學同樣還需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貼切授課內(nèi)容;要難易適中,讓學生們即思考了問題還有能力答的上來問題;要有創(chuàng)新,教師提出來的問題首先要使學生們感興趣然后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結合當下,在討論教學的過程中適當?shù)囊氘斚略掝},可以讓學生們有更多的代入感,增加記憶深度。
2、討論教學法在歷史科目中的實際應用
2.1歷史與當下相結合,增強代入感
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收看歷史劇、宮廷劇、名著劇的人群中高中學生占據(jù)了相當一部分比例。但喜歡上歷史課學生的人數(shù)與收看電視劇的人數(shù)相比卻是天壤之別,喜歡看歷史劇的學生人數(shù)遠遠超過了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這其中可能有學生的叛逆,但更多的是教師授課的方式方法出現(xiàn)了問題。如:授課過程乏味,學生們沒有積極性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帶入當下所發(fā)生的學生們感興趣的的事情。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器材。讓歷史能夠活靈活現(xiàn)的出現(xiàn)在學生們的眼前。以人教版高中一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為例,在講授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下設郡縣實行中央集權制時,可以把當下極為流行的動漫連續(xù)劇《秦時明月》也帶入其中,使用多媒體器材播放幾個與課本相關的場景。比如動漫中曾經(jīng)描述過始皇帝在統(tǒng)一六國后也統(tǒng)一了全國的文字、度量衡,派遣蒙恬修筑長城的畫而。教師可以在學生們觀看動漫的時候講述這些關鍵的知識點,所見與所聽相結合,學生們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就會異常的深刻,學習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
2.2課前備課,把握授課節(jié)奏
教師在課前應該精心準備下一節(jié)課程應該講到的知識點,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例如可以給學生放一些與本節(jié)課程相關的歷史音頻或者歷史視頻,讓學生提前進入狀態(tài);還可以給學生講關于本節(jié)課相關的歷史故事,使學生的精力放在課堂上。也應該準備好上課時應提問的問題,提出的問題也要根據(jù)課程的順序有邏輯性的提問。要注意到的是,問題要難易的把握要恰當,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水平提出問題,否則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可以有簡單的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有難度的問題可以提問基礎較好的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對了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谋頁P。而且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歷史,如我們一直沿用至今的紙張,便是東漢時期蔡倫發(fā)明的。還有秦昭襄王時期李冰監(jiān)督建造的都江堰到現(xiàn)在任然造福著后世子孫。以現(xiàn)實中的實例來結合歷史的方法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帶來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2.3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討論
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們相互討論。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奶崾緦W生們思考問題的方向,但是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如果教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往往就會不假思索的隨著老師的想法走,就會產(chǎn)生依賴性。那樣討論教學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們各抒己見,讓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心里所認為的并闡述出得出結論的觀點。即便學生們的想法與教材內(nèi)容出現(xiàn)了分歧,教師也不用當場否定學生的意見。應當鼓勵學生們從其他角度思考,潛移默化的引導回來。在討論中,教師可以慢慢了解學生們的思想,以便調(diào)整在課堂上的授課方案。而學生也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了解到表達自己想法的難處,以便調(diào)整敘述問題的方式。比如可以讓學生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慢慢的培養(yǎng)了學生們思維邏輯性,還能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而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學會相互合作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在團隊的討論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并在進步的途中互有競爭。有時候一個團隊不可能總是只有一種觀點,而最后的觀點往往是經(jīng)過了激烈的辯論才能統(tǒng)一的。這也變相的提高了學生們的機變能力,對學生們未來的團隊意識打下了基礎,也對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了條件。
結束語
通過以上所述,討論法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對問題思考的全面性、增加了學生對復雜事物的理解性、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獨到的見解及對外的交流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合理的運用討論法,來完成師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肖榮榮.對新課標下討論法教學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5(4).
[2]李天媛.運用討論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基礎教育,2014(3).
[3]馬敏.如何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J.當代教研論叢,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