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雁鴻
當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人的素質(zhì)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開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zhì)這一層面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一一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發(fā)展性目標,即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個是防冶性目標,即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使學生達到心理健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發(fā)展性目標和防治性目標來開展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以健康發(fā)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在當前小學,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困難的問題,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校恐怖,注意力障礙等;心理品質(zhì)與行為的問題,如兒童強迫癥,學習能力缺失、說謊、孤獨、嫉妒、自卑、抑郁、多動癥,以及極少數(shù)學生因受環(huán)境影響和不良影視劇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自暴自棄,厭世輕生,玩世不恭的念頭和行為。對對些問題的克服,也是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二、教學方法存在的誤區(qū)
1、不尊重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對學生的體罰、諷刺、挖苦以及家長式的“霸權主義”作風,使學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從而產(chǎn)生了羞愧、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慌、無助、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xiàn)象,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2、不講究科學,使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障礙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研究學生的心理,不講究科學,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濫用不正確的懲罰措施,例如有錯誤罰做20遍作業(yè)等,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學生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植馈⒆员案?、受挫感、喪失自信、缺乏興趣、憂郁、壓抑、膽怯、畏難、自我形象降低……破壞了兒童的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個問題恰恰就是長期被我們廣大教育者尤其是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問題。
三、產(chǎn)生原因的探究
造成這種小學面積大學生心理頻受不同程度的傷害,從而產(chǎn)生各種心理障礙,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的健康發(fā)展、影響學生個人素質(zhì)的完善與提高的根源何在?
1、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
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當然地把它理解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認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實,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主更談不上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
也有一些教師,朦朦朧朧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卻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無,與己關系不大,與教育教學關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該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專家學者的事。
3、教師地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的缺乏
也有部分教師,切身體會到了心理健康對于學生、對于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當他想認認真真地來做這方面事情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是那么缺乏,無力支撐,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辦法操作。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的教育的一項內(nèi)容和整個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一門全新學科,是心理學理論的技術體現(xiàn),屬于應用心理理解范疇,是直接服務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門獨特的理論與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單項的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的某些理論與手段,而更多的則是心理教育與訓練。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體現(xiàn)、開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轉變,行為訓練的新方法、新思路。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動態(tài)的心理教育活動的影響、啟發(fā)、引導、提高學生對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對自身調(diào)節(jié)的自控力,從而幫助他們的心理健康地成長、發(fā)展。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應該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自強自立,勇于嘗試,敢于創(chuàng)新,不畏艱難,對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對自我充滿成功的信心。要搞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求老師必須用平等的態(tài)度、關愛的精神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說教或者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講解。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應該是應用最廣泛也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專題教育,如講座、報告會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使學生有發(fā)泄的渠道,減輕心理壓力。
(4)創(chuàng)造條件,開辦家長心理學校,或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這樣可以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家庭互相配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5)自我教育。學生通過自我矯正、自我診治、自我訓練、自我修復心理障礙,這樣也最鍛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既是一個人的全面素質(zhì)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學生成長發(fā)展載體。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現(xiàn),87%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不是智商與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心理狀態(tài)的問題,也就是說,87%的學生學習困難,是因為他們的心理處于不健康狀態(tài)。這也足以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所占的傷量之重。
總之,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突破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成長變化。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心理健康工作開展得更好。當然,有些有效的途徑是靠教師們在親身的工作體驗中摸索出來的。只要我們用心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把這項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會越來越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習,總結教育實踐中的經(jīng)驗教訓,努力培養(yǎng)孩子們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