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珍珠 代 飛 方 令 高 龐
(重慶市萬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重慶 404000)
2型糖尿病超早期使用胰島素對胰島β細胞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
汪珍珠 代 飛 方 令 高 龐
(重慶市萬州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重慶 404000)
目的分析超早期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響。方法收集T2DM(病程<3個月)的患者100例,以胰島素治療3個月后,測定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及胰島素水平的變化,并觀察血糖的控制情況。結果患者的血清胰島素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血糖水平明顯降低(P<0.05),12例患者僅靠運動及飲食控制便取得了良好的血糖控制。結論對初診T2DM患者超早期進行胰島素治療,能夠快速控制血糖水平,有效改善其胰島β細胞功能,并可減輕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值得推廣應用。
2型糖尿病;胰島素;血糖;胰島β細胞
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1],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范圍內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會縮短,生活質量顯著降低[2]。在所有類型的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率最高,中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達到93.7%[3]。如何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改善或者逆轉胰島β細胞的功能惡化,是廣大糖尿病醫(yī)務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標。本文旨在探討超早期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初診的新發(fā)糖尿病患者46例,入選標準:不同2 d內空腹血糖≥10.0 mmol/L,HbA1c≥9%;病程<3個月),從未使用過胰島素。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齡17~62歲,平均(32±7)歲。排除以下情況:①體質量指數>28 kg/m2。②應激狀態(tài)(感染、外傷、手術等)。③急性并發(fā)癥。 ④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期間新發(fā)現的糖尿病。⑤惡性腫瘤,預計生存期<5年。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⑦執(zhí)行治療方案困難如精神或智力或視力障礙等。
1.2 方法:對入組的患者進行空腹靜脈葡萄糖測量、HbA1c測定、空腹及餐后2 h血漿胰島素水平測定、BMI。記錄入院血糖控制滿意(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8.0 mmol/L)時的日胰島素用量。監(jiān)測治療后3個月以上指標的變化。所有入組患者均選用2次/天的預混胰島素或三短一長的強化治療方案,兩組治療及隨訪期間均堅持糖尿病飲食和適量有氧運動。
胰島素采用化學分光法測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HbA1c采用高效液相微柱色譜法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的FBG、2hPBG及HbA1c比較:經胰島素強化治療3個月后FBG、2hPBG 及HbA1c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與治療3月后的FBG/2hPBG以及HbA1c比較()
表1 治療前與治療3月后的FBG/2hPBG以及HbA1c比較()
時間點 n FBG(mmol/L) 2hPBG(mmol/L) HbA1c(%)治療前 46 10.8±3.9 15.2±2.5 9.7±1.6治療后 46 7.1±2.2 8.6±2.3 8.2±1.8 t 4.531 6.672 3.455 P 0.044 0.030 0.483
2.2 治療3個月后的INS1、INS2:治療3個月后的INS1、INS2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颊呔S訪1年,有12例僅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無需任何藥物,FBG及2hPBG就能控制在較為理想的范圍,28例需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僅6例仍需胰島素治療。
表2 治療前與治療3月以后的INS1 、INS2
2.3 治療前后血糖控制滿意的情況下外源性胰島素日耗量:觀察組開始治療時外源性胰島素日耗量(44±6)U,3個月后日耗量(12±4)U,1年后(11±4)U。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在不同階段中表現為不同的狀態(tài):葡萄糖失敏感、β細胞消耗和高糖慢性毒性作用。葡萄糖失敏感是指短期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的快速可逆性的β細胞胞吐機制的異常,是一種生理性的適應。β細胞消耗是在較長期促分泌物質葡萄糖的作用下,細胞內可釋放的胰島素池的耗竭。而高糖慢性毒性作用則是在較長期高血糖作用下對β細胞功能的慢性、進行性的不可逆的損傷:包括β細胞的凋亡和β細胞量的減少[4]。
造成β細胞發(fā)生失代償的因素較多,而持續(xù)性的高血糖引發(fā)甚至加重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而血糖升高可導致糖毒性,導致血糖進一步升高,從而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損害加重甚至喪失[5-6]。相關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β細胞功能損害是一個可逆的過程,若減輕患者胰島β細胞糖負荷,可有效地改善或逆轉β細胞功能,從而緩解病情的發(fā)展[7-8]。近期臨床工作者和糖尿病專家發(fā)現,對于存在明顯高血糖的初診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早期盡早啟動胰島素治療能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荷,盡快糾正高血糖狀態(tài),迅速解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甚至逆轉殘存β細胞功能,從而實現長期臨床緩解[9-10]。
本研究通過對新發(fā)現的2型糖尿病,病程在3個月內的,一經診斷即啟用胰島素治療,比較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的FBG、2hPBG控制情況、血漿胰島素水平變化、HbA1c控制情況及血糖同樣達標的情況下胰島素日耗量的變化來觀察早期使用胰島素對胰島β細胞的保護作用。結果發(fā)現在發(fā)病3個月內即啟用胰島素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率更高,而且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外源性胰島素的日耗量逐漸減少,而病程1年以上啟用胰島素的則血糖的達標率更低,外源性胰島素日耗量更大,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高更嚴重。由此,我們提倡對于初發(fā)糖尿病,血糖較高(FPG≥10.0 mmol/L,HbA1c≥9%)、代謝紊亂較重的患者,超早期進行胰島素治療,尤其是胰島素強化治療或胰島素泵治療,對胰島β細胞的保護作用能達到最大效能,且在某種程度上可逆轉β細胞功能的惡化,減少后期胰島素的用量或口服藥的用量,甚至誘導其緩解或進入一個較長的蜜月期。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2007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8,24(2):增錄2a-1-增錄2a-23.
[2]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7(12):增錄12b-1-增錄12b-3b.
[3]楊軍,李俊.預混還是基礎: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思考[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5):增錄5b-1-增錄5b-4.
[4]陳銘道.胰島B細胞的“糖毒性”、“脂毒性”與“糖脂毒性”[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9,25(1):5-8.
[5]Retnakaran R,Zinman B.Short-term intensified insulin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 :long-term effects on β-cell function[J]. Diabetes Obes Metab,2012,14(Suppl 3):161-166.
[6]Hu Y ,LiL,Xu Y,et al.in Short-term intensive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partially restores both insulin sensitivity andβ-cell function in subjects with long-term remission[J]. Diabetes Care,2011,34(8):1848-1853.
[7]朱銀亭.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分析[J].河北醫(yī)學, 2011,17(1):105-107.
[8]郁衛(wèi)剛,黃文龍,施廣德,等.強化血糖控制2-4周對改善初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對照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08,2(2):35-37.
[9]王樹鳳.二甲雙胍對威海地區(qū)非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尿酸的影響及減重時安全性的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138-139.
[10]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臨床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1):1-5.
R587.1
B
1671-8194(2015)02-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