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霞
摘要:本文從語文課程理念出發(fā),詳細地對閱讀課堂的活動策略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在閱讀課堂活動中如何有效引發(fā)學生多角度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閱讀能力,建構高效的閱讀課堂。
關鍵詞:研讀策略 對話 語用 高效
課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51
學生是閱讀實踐中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內涵時,要善于優(yōu)化閱讀策略,努力拓寬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尋找文本趣味性的內涵,采取多角度的閱讀策略,運用閱讀思維與情感和文本、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品味與分析文章的中心,使學生閱讀個性獲得張揚,錘煉和提升學生個性閱讀能力,構筑高質量、高效的閱讀課堂。
一、入情入境品讀,品味文本內涵
教師應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閱讀的因素,立足于學生閱讀學習情況,運用多樣化朗讀方式,利用具體形象的多媒體,或者立體的掛圖,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文本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深入文本內涵,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情感共鳴,入情入境地品讀文本內涵,激發(fā)學生解決文本問題的需求,促使學生品味、揣摩文本的內涵,體驗文本的獨特思想內涵。
例如,教學《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時,學生一邊看課文,一邊聆聽教師范讀。接著,學生采用自由讀、同桌對讀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通過聲音辨別學生在朗讀中是否讀準字音,是否讀通語句。等待學生朗讀幾遍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及時進行評價,指出朗讀中的優(yōu)缺點。朗讀課文之后,教師可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開始解讀課文內容,緊扣文中重點段落,進行熟讀、細讀,采用指名讀、男女生對讀、接讀、引讀等朗讀方式,通過反復地讀,把課文的重點章節(jié)讀得有節(jié)奏,讀懂、讀透,引發(fā)學生全身心地走進文本,與文本情感相互共鳴,產生閱讀體驗,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又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屏幕出示文中第四節(jié)語句,輔以朗讀。在激情的語言渲染下,教師提出:“大家聽了朗讀后,眼前仿佛出現(xiàn)什么畫面?”學生抒發(fā)個性閱讀見解時,教師應給予評價,以無比憤慨的語調提出要求:“地球是哺育人類的母親,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場所,而人類卻肆意運用化學武器和化學藥品,讓人類自身生活在這樣的陰影中。如今,你看到在電視的畫面上,講述了人們生活在被破壞的地球環(huán)境里,那種絕望、痛苦和哭泣的表情。此時此刻,同學們的心情怎樣?請大家?guī)е约旱母惺芾首x這一片段?!痹趲е瘧嵡閼牙首x文中片段時,形象的閱讀情境與文本內涵相互融為一體,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解讀能力。
二、品味研讀語句,建構對話閱讀
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挖掘小學教材文本中的傳神語句,并緊扣這些語句,通過研讀與品味,揣摩文本語言中的精彩地方,在閱讀對話中發(fā)表獨特的見解,積極地表達對文本的個性化感悟,懂得文本作者如何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理解和掌握文本的思想內涵。同時,教師應采取相應的閱讀策略,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時空,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閱讀感悟能力,逐步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訓練學生良好的閱讀語感,實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課堂教學。
例如,教學《再見了,親人》時,教師出示思考題目:“課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個人物最令人感動?為什么?”有的學生說:“文中大娘帶著全村婦女……這真是雪中送炭?。 边@時,一個學生提出:“‘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什么?”另一個學生回答:“‘雪中送炭意思是指下雪時把炭送給別人取暖?!逼渌麑W生補充回答:“當有的人出現(xiàn)困難,急需別人的幫助時,我們及時給予幫助,就是‘雪中送炭?!庇械膶W生聯(lián)系文中上下文,說:“文中勇敢的志愿軍戰(zhàn)士空著肚子,跟敵人戰(zhàn)斗了長達三天三夜,急需食物的時候,朝鮮大娘帶著全村婦女,穿過硝煙,冒著生命危險,到陣地上給志愿軍戰(zhàn)士送來打糕。這就是雪中送炭?!庇械膶W生說:“從朝鮮大娘帶著全村婦女送來打糕的事,可以看出朝鮮人民已經把志愿軍戰(zhàn)士看作自己的親人了。”有的學生補充回答:“所以志愿軍戰(zhàn)士才會說:‘這真是雪中送炭??!”學生感悟課文深刻的內涵,相互彌補自身認識的不足,達到了知識與能力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又如,教學《生命 生命》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提出:“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內容?”然后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把它們畫下來,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課文后,有的學生提出:“文中的‘但它掙扎,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這句話有什么含義?它跟課文的題目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教師及時贊賞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在疑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討論交流,學生在激勵的氛圍里熱情地釋疑。經過一番探究、點撥,學生感悟小飛蛾的掙扎是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它絲毫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在詞句研讀過程中,相互糅合閱讀情感與文本情感,學生以自己的心靈去品讀文本,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閱讀見解。
三、深化閱讀感悟,發(fā)展語用能力
尋找文本語言點,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人物的對話活動,引導學生把個性閱讀情感與文本人物情感相互融合,達到對文中人物個性和文本思想內涵的掌握;可以緊扣教材中的空白之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閱讀想象能力,進行補白活動,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深化解讀文本內涵;可以采取角色演繹活動,再一次展現(xiàn)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把枯燥、深奧的文本語言,轉化成平面、直觀的生動閱讀場景,有利于學生錘煉閱讀思維,訓練學生運用文本語言進行表達,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作者的表達方式,發(fā)展學生的語用能力。
例如,《窮人》一文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時,運用了很多的省略號,留下無限遐想。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空白處訓練學生閱讀想象思維能力。教師先出示文中語句:“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俊麜嵛业?!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以上的5個省略號蘊含有豐富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補白想象,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豐富的閱讀想象,動筆這些空白處進行填補,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在補白的語言訓練活動中,學生再次體驗與感悟文本的內涵,強化了對文本內容掌握。而且,這個活動的有效實施可以使學生語言表達和思維想象得到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實踐能力。
總之,教師應多方位采用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積極自主參與閱讀活動,促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涵,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實現(xiàn)構筑高質量閱讀課堂的目的。(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