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陽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留守兒童游戲缺失的諸多原因,如農活、家務活繁重,性格較孤僻,學習壓力大及網(wǎng)絡電視普及等。游戲缺失問題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和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為此,筆者借小組工作介入留守兒童服務行動為契機,圍繞留守兒童游戲缺失問題,提出以政府為主體、以學校為主陣地、以農村社區(qū)為基礎平臺,村民家長積極配合等系列性的系統(tǒng)建議,為留守兒童開展相關游戲活動服務,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游戲缺失;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3-0008-02
一、留守兒童游戲缺失問題的原因分析
有學者指出,需要指的是一種動機力量,這種力量是由于特定的缺乏在體內產(chǎn)生的不平衡或緊張狀態(tài)造成的。此外,一個人可以有消費某種物品的驅動力而沒有需要,如抽煙、酗酒、吸食毒品等;但同時有做另一件事的需要而沒有任何驅動力,如兒童游戲、鍛煉身體和節(jié)食等。在前者之中,驅動力與以某種可以普遍化的方式防止嚴重傷害之間沒有關聯(lián)。而后者,如果這個人一直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可能會受到傷害。留守兒童的游戲缺失問題即屬于后者。留守兒童對游戲的需要是沒有任何驅動力的,是天賦的、自發(fā)的、有益的,如果剝奪留守兒童的游戲權,長遠地看必將對其造成一定的緊張狀態(tài)甚至傷害。因此,對留守兒童游戲缺失這一問題的原因進行客觀而科學地進行研究,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留守兒童游戲缺失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如下。
(一)家長或監(jiān)護人要求孩子以學習為重,留守兒童疏離游戲
在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背景下,大批的農民外出他鄉(xiāng),打工掙錢。與此相伴,留守兒童問題也應運而生,6000多萬留守兒童的巨大數(shù)據(jù),已然成為日益突顯的社會問題。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家庭親子互動教育,缺乏父母的關愛與鼓勵。再者,農村家長受到時代和環(huán)境的影響普遍的文化程度較低,家長們認為,小孩子玩游戲是幼稚的,毫無意義的,這樣加劇了留守兒童疏離于游戲之外。
(二)老年監(jiān)護人隔代管教,深怕發(fā)生意外,導致不輕易讓留守兒童參與游戲
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以(外)祖父母為主,六歲以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九成以上是(外)祖父母,且監(jiān)護人以女性居多;6歲以上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74.5%是(外)祖父母。隔代管教,深怕發(fā)生意外事故,導致了對游戲的嚴格限制。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時期的留守兒童,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而這些問題可能就需要孩子們的游戲娛樂來完成和解決。但隔代管教者或監(jiān)護人,唯恐孩子們在游戲中可能發(fā)生危險,可能受到傷害,不好向孩子父母交代,只能嚴格禁止孩子玩游戲。
(三)應試教育現(xiàn)象依然嚴重,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
兒童游戲,是打破主客對立,以自由、超越為內涵的一種人的存在方式,強調參與并解放游戲參與者的主體精神,調動個人體驗,達成共同建構知識的目標,這對擺脫灌輸?shù)睦Ь?、改進灌輸?shù)姆椒ǖ染哂薪梃b意義。應試教育體制把全身心投入學習和備考當成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第一件大事,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一切活動要聽從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不同階段的指揮大棒。一些教育部門、學校領導和老師認為,學習知識與游戲娛樂活動是相互沖突的,游戲娛樂占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得不償失。這些觀點根本上忽視了留守兒童這個特殊年齡成長階段的真正需要,比如對游戲及游戲與學習并重的需要,忽視了勞逸結合的重要性,壓制了兒童的游戲、游玩的天性。應試教育由于升學率、平均分兩根指揮棒自上而下被層層強化,教學中廣泛采用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做法,造成學生作業(yè)量過大,中小學生必不可缺的游戲時間、娛樂時間和體育鍛煉時間沒有保障,連正常的星期六、日和假期也被擠占,影響青少年學生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同時,也造成許多心理疾病,如無目標地學習,恐學病、逃學病,學習和考試反復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
(四)現(xiàn)代電子科技發(fā)展吸引留守兒童沉迷電子虛擬游戲,不擅長現(xiàn)實游戲
當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游戲機、電視、電腦、手機、網(wǎng)絡逐漸普及,不少兒童還成了“網(wǎng)絡成癮者”、“屏奴”,大大減少了兒童的游戲時間。隨著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掙錢的增加,物質條件的改善,添置一些必要的現(xiàn)代科技設備和成品玩具,家長們是舍得花錢投入的。于是,電視機、游戲機、電腦等現(xiàn)代設備迅速走進留守兒童的生活,看電視、玩電腦成了孩子居家時的主要活動,甚至有一些孩子沉湎于其中,導致兒童的游戲時間減少了。同時,在玩具市場高度繁榮的今天,大量新穎的成品玩具成為主流,盡管玩具品種繁多,而過去那種自我開發(fā)型的原始性、半成品玩具制作和自娛游戲幾乎消失,留守兒童在便捷化、序列化、簡單化的玩具堆中顯得游戲形式、內容單一,即使同伴有交流,也缺乏交流的深度,人際間相互學習和互動不足,社會性發(fā)展程度低。
二、需要視角下留守兒童解決游戲缺失問題的幾點對策
(一)家長或監(jiān)護人應從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快樂成長出發(fā),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游戲,促進與朋輩群體的交流
家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外出務工的父母應該時常打電話回家詢問孩子的情況,讓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不斷線,進行成長指導;多問一些玩游戲、玩什么游戲、得到什么啟發(fā)的事情,少問一些學習,以減輕壓力,也應經(jīng)常與孩子所在學校的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把孩子的狀況轉告給家里的監(jiān)護人,希望他們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出現(xiàn)的某些問題引起關注;另外,家長也可以在經(jīng)濟允許的情況下把孩子接到身邊,或者至少每年和孩子團聚一次或多次。有了家長的關愛和指導,留守兒童才能在今后的成長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二)學??茖W調整教學模式,增加留守兒童游戲空間和設施
學校調整教學計劃時,在課余時間設計安排兒童游戲環(huán)節(jié),改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幫助他們消化所學知識,促進其交流與互動。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學校保護”有諸多對包括留守兒童在內的未成年人的保護措施,都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來進行,如“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學校”,學?!皯斀踩贫龋訌妼ξ闯赡耆说陌踩逃?,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等。學??烧{整教學模式,增加留守兒童游戲空間和設施,適當組織、策劃一些適合留守兒童需要、促進健康成長的相關游戲,吸引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在抓好德智體全面教育的同時強化安全教育,貫徹落實這部法律,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
(三)調動農村社區(qū)村干部及專業(yè)社區(qū)工作者積極性
農村村干部及社區(qū)工作者熟悉村情、民情,發(fā)揮其積極性是解決留守兒童游戲缺失問題的基礎性工作。村干部或社區(qū)工作者以“留守兒童之家”為服務平臺,挖掘當?shù)貍鹘y(tǒng)游戲,啟發(fā)留守兒童創(chuàng)新游戲,為留守兒童開展相關游戲活動服務,包括設計和提供合適的游戲場所即游戲設施、設計小組游戲方案,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增強留守兒童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強化社區(qū)歸屬感。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農村社區(qū)也有許多保護留守兒童的責任與義務,比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xié)助有關部門教育和挽救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預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經(jīng)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等。通過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游戲活動,達到預防其不良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的目的。
(四)政府出臺購買服務政策,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有效組織留守兒童游戲
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促進“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政策法規(guī),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推動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賦予留守兒童的權利,發(fā)揮農村社會工作服務留守兒童的專業(yè)優(yōu)勢。提出這一舉措的法律依據(jù)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憲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眱和?、青少年在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是我國的教育方針,也是留守兒童在基礎性、發(fā)展性、可塑性等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而不僅僅是強調學習和智力發(fā)展?!段闯赡耆吮Wo法》有關規(guī)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jù)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特點給予特殊、優(yōu)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薄案骷壢嗣裾畱斀⒑透纳七m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適合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并加強管理”。留守兒童各種權利如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的保護落實,各級政府應建立適合于留守兒童的活動場所和設施,即應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體現(xiàn)政府和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懷。
參考文獻:
[1]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社會工作實務(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2][英]多爾亞,高夫.人的需要理論[M].汪淳波,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3]呂萍萍,何慧星.需要理論視角下新疆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1,(4).
[4]潘小娟,盧春龍.中國農村留守群體生存狀況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5]王瑞鴻.人類行為與社會環(huán)境[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6]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民政部社會工作司.中國社會工作相關政策法規(guī)匯編[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