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生活與教育是—個東西,而不是兩個東西”(陶行知),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罢Z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華特),如今,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是遵循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作文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受到啟迪;賦予教材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我在這些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大膽探索,積累了不少的體驗:
一、拼音教學生活化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假如我們一年級教師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理解認同,拼音學習很可能成為學生跨進校門的第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教學實踐表明,拼音教學生活化,不失為優(yōu)化拼音教學的一種好方法,如教學拼音中的四聲,就告訴學生:這四聲啊,就如我們坐汽車外出游覽觀光一樣,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平走是(一),汽車爬山坡是(/),汽車上坡又下坡(V),汽車下坡是(\)。然而僅僅是生活化的語言還不夠,拓展拼音教學時空,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拼音的生活大環(huán)境,顯得更為有效。開學初,把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使用拼音化的課程表,給教室里的每一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把水果、蔬菜、動物用拼音配上精美的插圖抄貼在墻上。并為每個孩子制作一張名片,名片上畫上孩子們喜歡的卡通形象,一面寫漢字,一面寫拼音,讓學生在相互拼讀中認識全班同學的姓名,既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又提高了拼音能力,再則讓家長配合學校,也給家里原物體貼上“拼音標簽”,鼓勵學生在家講給家長聽。還可以安排學生觀察各種帶有拼音的廣告牌、標語牌、指路牌、街名、店名等,比一比誰拼得準、認得多,孩子們拼讀音節(jié)的熱情相當高。如此種種,循序漸進,學生容易接受,并很快地掌握了拼音。
二、識字教學生活化
識字不是語文課特有的任務,教識字也不是語文教師的專利,數(shù)學、音樂、美術、品德等各門學科哪一門能脫離漢字?報刊、圖書、影視、廣告哪里缺得了漢字?學校里各任課教師、學生的家長、同學親鄰,哪一個不是的漢字“擁有者”和“教育者”?現(xiàn)實生活就是識字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生活化識字教學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絕不可忽視的。生活為學生的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識字來源于生活,再讓識字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身邊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主動識字。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寓識字教學于學生認識校園、家園及周邊環(huán)境中;寓識字教學于學生人際交往中;寓識字教學于學生游戲、課外活動中;寓識字教學于“親子活動”中。
三、閱讀教學生活化
讓閱讀的課堂與生活有機結合,即閱讀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閱讀教學生活化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在教學《雪孩子》這課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重點詞“化”,學生很會理解,有的學生說,夏天里吃雪糕含在嘴里就化了;有的說把糖含在嘴里,糖也會慢慢地化了;還有的說把塑料做成的東西放在火爐上,不一會兒塑料也會慢慢熔化了。就這樣引導學生走進了生活,“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化”。教學中還可以把整個文本還原成生活場景,以《自己去吧》一課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鴨、鴨媽媽、小鷹、鷹媽媽,模仿日常生活中孩子與父母的對話口吻,并讓學生通過形體、語氣體會、對話等方式進入課文情境,促使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有了比較深刻的領會。
四、口語交際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堂是生生和師生之間進行口頭交際的最佳場所,是學生開展口頭風采的沃土。師生不斷鍛煉口頭語言,優(yōu)化課堂語言,比如“我認為”“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使口頭交際能力得到升華。
現(xiàn)在的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交際面很窄,很多人都不知該如何與同學交往。學校的口語交際活動,兒童生活溝通,了解、收集那些來自于生活中的問題,積累口語交際的好素材。由于我們不可能總是等到發(fā)生問題后再去學習交際,因此創(chuàng)設一種與現(xiàn)實生活相似的情境讓學生在其中學習,不知不覺掌握交際就成了最好的方法。
五、作文教學生活化
作文就是生活,它伴隨著人們的生活需要應運而生,走進生活,處處都有寫作素材:節(jié)假日后,向朋友講述外出旅游的經(jīng)歷;談自己的理想;夸夸自己的爸爸媽媽;小伙伴之間的矛盾……那么怎樣把這些寫生動具體呢?
(一)讓學生練說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每個練習中都安排口語交際。如五年級(上)口語交際一:“開卷有益”或“開卷未必有益”。我讓學生辯論,還未板書課題,學生就嘰嘰喳喳議論開了:有的說“作家小時候愛看書,才寫好作文……”有的說“隨著西方文化的逐漸影響,一些不健康的書籍出現(xiàn)在我們周圍,難道開放這些書有益嗎?……”一個個爭得面紅耳赤,看著他們一副不說不唱的架勢,我索性給他們分成正方、反方兩組,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辯論。同學們口齒伶俐,個個說得頭頭是道。最后,引導學生把剛才聽到的或自己經(jīng)歷過的寫下來,這就是作文。
(二)讓學生寫好想象性作文
當學生忘記了對作文的恐懼,享受到生活這一源泉時,個性化語言就會在課堂寬松、和諧、民主、激勵的氛圍中迅速滋長起來,學生想象的翅膀立刻舒展開來。如續(xù)寫《去年的樹》這個故事,學生發(fā)揮自主能力,激勵他們暢所欲言,有的說過了很久很久,被砍伐的大樹留下的樹樁終于長出來一些小枝條,那只守信用的小鳥又飛回來唱歌,小鳥又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有的說小鳥傷心極了,它哭著離開了那片樹林,再也沒有回來過。后來那片樹林里的樹越來越少,小鳥也越來越少。最后那兒成了一座死氣沉沉的荒山;有的說小鳥那種歷經(jīng)千辛萬苦,遵守諾言的做法很值得人們歌頌,樹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欽佩,伐木工人的所作所為應該嚴厲批評……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個性化語言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