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紅
海南儋州市中醫(yī)院檢驗科 儋州 571700
腦梗死(CI)是一個涉及多因素、多階段的復雜病理過程,占我國致死疾病的首位,據(jù)第3次全國死因調(diào)查報告,每月有15萬左右的新發(fā)CI患者,同時每月有12.5萬人因CI死亡[1]。糖尿?。―M)已經(jīng)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DM并發(fā)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為16.4%~18.6%,而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占其89.1%;同時,約1/3的CI患者患有DM[2]。本研究通過對40例患者進行治療,觀察VF、FBG、TM及血脂等指標值的變化,并探究預后的表現(xiàn),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05-2013-06接受治療的CI合并DM患者40例及40例健康人為研究對象。經(jīng)病史、體檢及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病患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9.47±7.69)歲;健康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57±6.99)歲,既往無糖尿病病史;經(jīng)頭顱CT或MRI檢查正常,既往無腦卒中病史。納入標準:(1)既往無腦卒中病史;(2)發(fā)病1周內(nèi)就診;(3)年齡40~80歲;(4)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排除標準:(1)既往腦卒中病史;(2)近期有手術及重大外傷史;(3)自身免疫性疾?。唬?)存在腫瘤,嚴重肝、腎、心臟、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糖尿病周圍血管病,并排除病歷資料不全患者,或者術后隨訪脫落患者。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體重指數(shù):隔夜空腹8h后,于入院當日或次日由專人測定身高和體質(zhì)量。身高以厘米(cm)為單位,體質(zhì)量以kg為單位并精確到0.1kg。體重指數(shù)(BMI)=體質(zhì)量/身高2(kg/m2)。腰臀比:腰圍取第12肋下緣和髂前上棘連線的中點水平測量周徑,臀圍以股骨粗隆水平測量周徑,腰臀比(WHR)=腰圍(cm)/臀圍(cm)。血壓值:由專人使用標準的袖帶水銀柱式血壓計測量,分別記錄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
血脂及血糖指標的測定:各組患者于入院后采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mL,血液樣本置于混有EDTA抗凝管中,1h內(nèi)以3 000rpm/min離心15min,分離血漿,取血清。用于測血脂的指標有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測定血清中的指標有FBG、VF及TM。
人血清FBG、VF及TM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測定。測定儀器為ELX-800型酶標儀(美國Bio-Tech公司)。試劑盒購自深圳菲鵬生物有限公司,具體批號為091105,091011,具體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內(nèi)的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組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指標比較 從表1中可以看出:病患組臨床常用指標,BMI值、WHR比值、血壓值均顯著高于健康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2組臨床指標比較 (±s)
表1 2組臨床指標比較 (±s)
注:與健康組比較,*P<0.01
組別n BMI(kg/m2) WHR SBP(mmHg) DBP(mmHg)健康組40 20.88±2.11 0.82±0.07 120.73±7.98 69.77±6.12病患組40 23.12±2.09*0.94 ±0.09 *143.22 ±12.01 *88.45 ±12.96 *t 值3.695 5.156 7.641 6.385 P值 <0.01 <0.01 <0.01 <0.01
2.2 2組血脂相關指標比較 病患組TC、TG和LDL的值均高于健康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病患組HDL的值較健康組有顯著降低(P<0.01),見表2。
表2 2組TC、TG、HDL及LDL的比較 (±s,mmol/L)
表2 2組TC、TG、HDL及LDL的比較 (±s,mmol/L)
注:與健康組比較,*P<0.01
組別 n TC TG HDL LDL健康組40 3.88±0.31 1.12±0.09 1.41±0.10 2.77±0.78病患組40 5.02±0.39*1.72 ±0.17 *1.18 ±0.11 * 3.62±0.86*t 值11.210 15.281 7.579 3.587 P值 <0.01 <0.01 <0.01 <0.01
2.3 2組血糖和血清相關指標比較 表3中結(jié)果顯示,病患組的空腹血糖(FBG)指數(shù)顯著高于健康組。同時病患組血清中VF和TM值均高于健康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3 2組FPG、VF及TM比較 (±s)
表3 2組FPG、VF及TM比較 (±s)
注:與健康組比較,*P<0.01
組別n FBG(nmol/L)VF(ng/mL)TM(ng/mL)健康組40 4.88±0.51 34.12±12.98 3.77±0.92病患組40 7.64±1.19*57.22 ±19.87 *7.45 ±1.26 *t 值10.444 4.768 11.556 P值 <0.01 <0.01 <0.01
2.4 病患組預后表現(xiàn) 血清TM濃度較健康組有明顯升高,提示腦梗死的面積會更大。合并DMCI患者的預后比未合并的DMCI患者差,而且極易復發(fā),且導致癡呆或死亡。
DM的主要特征是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可能引起系列代謝紊亂,如高血糖、高血壓、TG、LDL、HDL以及凝血系統(tǒng)的異常[3]。CI是DM的常見并發(fā)癥及主要致死原因之一。DM合并急性CI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高血糖、血脂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癥、高血壓(DBP增高是影響DMCI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及肥胖等[4]。高血糖及血脂代謝紊亂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灌注壓改變、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血液成分變化引起CI。DM還可增加CI的復發(fā)率,且常反復發(fā)作,進行性加重,而大部分DMCI患者復發(fā)后預后欠佳。因此DM在CI復發(fā)過程中復發(fā)的作用不可忽視,近年來DMCI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本研究對病患組與對照組的TC、TG、BMI、WHR、VF、FBG、TM等指標值的變化。DMCI患者的臨床常用指標,BMI值、WHR比值、血壓值均顯著高于健康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BMI、WHR是間接反映體內(nèi)脂肪量的指標,BMI顯示的肥胖程度,而WHR則反映脂肪的分布。大量研究表明,肥胖癥是DM、CI、血脂紊亂、高血壓等疾病密切相關[5]。DMCI的血壓研究結(jié)果,SBP和DBP的值顯著高于健康研究對象,提示在DMCI患者中血壓升高可能預示著腦梗死的開始,這可能與長期高血糖、高血脂代謝異常導致腦動脈硬化、血液動力學改變及血液成分變化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改變相關。
高血糖可使乳酸的產(chǎn)生增多,造成局部腦組織酸中毒,破壞血腦屏障,加重腦水腫。高血糖還可引起彌漫性血管病變,影響梗死一側(cè)側(cè)支循環(huán),使腦梗死面積更加擴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本研究結(jié)果,病患組的血脂指標TC、TG及LDL值顯著高于健康組,HDL的水平顯著低于健康組,提示DMCI患者伴血脂代謝異常??赡芘c血清VF能促進脂肪組織的分化、合成、聚集及參與脂肪細胞周期的調(diào)節(jié),且對脂肪組織的直接效應相關。VF可能作為一種炎癥介質(zhì),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斑塊的失穩(wěn)定。有研究表明,血清VF是DM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DMCI患者血清VF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研究提示血清VF水平升高可能是DMCI的發(fā)病機制之一。血清高濃度的TM可減少血管的狹窄,且可改善血管在狹窄時的炎癥反應,而低濃度的TM則促炎癥及促凝的改變。
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表明,合并DMCI患者的預后比未合并DMCI患者差,而且極易復發(fā),且導致癡呆或死亡。同時,高血糖狀態(tài)會加速缺血中心區(qū)的形成,致使梗死病灶范圍擴大,腦細胞損傷更多,神經(jīng)功能缺損明顯,預后相對較差。本研究DMCI的血清TM濃度較健康組有明顯升高,提示腦梗死的面積會更大。要改善DMCI患者的預后,必須積極控制CI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代謝紊亂、心臟病、肥胖等。
綜上所述,血壓指數(shù)及血清VF、FBG、TM、血脂等指標值與合并DMC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密切相關;積極尋找DMCI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干預對降低發(fā)病率和改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
[1]張紅瑾.糖尿病合并腦梗死78例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9):100-101.
[2]Cui R,Iso H,Yamagishi K,et al.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Among Japanese 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 Study[J].Stroke,2011,42(9):2 611-2 614.
[3]Zhang B,Gao C,Hou Q,et al.The potent different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ype 2diabetes:Subanalysis of the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Study(YCIS)[J].Atherosclerosis,2012,221(1):215-220.
[4]呂占清.糖尿病性腦梗死與非糖尿病性腦梗死預后比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8):60-61.
[5]Ichikawa H,Shimizu Y,Kuriki A,et al.The brainstem is at high risk for recurrent noncardio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hospital-based study[J].European neurology,2011,67(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