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張學文 張潔
摘要:近年我國高校大學生安全危機事件頻發(fā),給人才培養(yǎng)帶來巨大負面影響??偨Y歸納大學生安全危機類型,有助于我們制定正確的預防策略,從而減少安全危機的發(fā)生。大學生常見的安全危機主要有自殺傷亡事故、校園交通安全事故、運動傷害事故、消防火災事故、食物中毒事故、突發(fā)疾病事故、意外事故、群體性事件、詐騙案件、校內外刑事案件等十大類。就造成的學生非正常死亡而言,自殺和突發(fā)疾病猝死所占比例最高;就學生受傷而言,運動傷害事故較多。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危機;類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0-0221-02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安全危機事件頻發(fā),不僅給學生、家庭和學校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也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據報道,近年我國大學生年意外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受傷致殘學生數量更多[1]。如2009年僅上海高校就發(fā)生了52起安全危機事故,導致24名大學生死亡[2];2012年9~10月份,寧波市15所高校發(fā)生盜竊、詐騙、行兇等案件95起[3]。觸目驚心的大學生安全危機給高校學生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因此,正確探究和闡明大學生安全危機類型,有助于高效管理者對癥下藥,事先做好危機防范工作,從而有效減少大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一、安全危機類型
1.自殺傷亡事故。自殺傷亡事故是高校學生安全危機最主要的類型之一,每年在各地常有發(fā)生,在非正常死亡大學生中占較高比例,近年數量上還有上升的趨勢。自殺造成的后果慘痛,不良影響波及面較大。自殺事故起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學生情感、學業(yè)、性格、就業(yè)等方面出現的危機有關,自殺對象中不僅有大學生,而且還涵蓋碩士生和博士生。這些學生心理脆弱,在遭遇挫折后,為了逃避危機,輕率地選擇了自絕的道路。據媒體披露,僅2015年1~7月,就有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安徽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武漢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天津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等10余名大學生或研究生發(fā)生自殺傷亡事故。
2.校園交通安全事故。隨著高校學生人數和校園機動車數量急劇增加,校園道路治安狀況惡化,導致校園交通安全事故數量急劇增長,對學生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傷害。如2010年10月發(fā)生在河北大學校區(qū)內交通事故造成大學生一死一傷;2012年7月,魯東大學校園內一名大學生被撞身亡;2013年10月該校園內出租車與小轎車相撞后,又將三名女學生撞飛,造成嚴重傷殘。
3.運動傷害事故。體育鍛煉是大學生必須的運動。然而,在學生運動過程中(尤其是長跑、籃球、足球、田徑和體操等),也時常伴隨發(fā)生學生猝死、骨折、挫傷、扭傷等傷害[4]。2004年,我國至少有4名高校大學生上體育課時猝死;僅2012年11月,我國廣州、上海和湖北就發(fā)生了3例大學生運動猝死事件。此外,近年來日益增多的大學生校外活動也成為其安全危機的新隱患。如2012年12月,來自上海的10名大學生被困黃山;2015年5月吉林建筑大學兩名大學生探險巴丹吉林沙漠,造成一人遇難;2015年7月,三名大學生假期結伴到密云水庫邊游玩,其中一名男生在踏水時不幸溺水身亡。
4.消防火災事故。高?;馂氖鹿拭磕臧l(fā)生頻率較高,給學生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威脅和損失。如2008年11月上海商學院宿舍失火,造成4名學生高樓墜亡;2005年11月;北京林業(yè)大學學生樓爆炸起火,造成兩名研究生喪生?;馂氖鹿势鹨蚝芏?,學校房屋及電器設施老化、實驗室管理不善均會引發(fā)火災,但更多的火災事故則是由于學生違規(guī)使用電器造成的。如2003年2月武漢大學男生宿舍火災、2003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宿舍火災、2014年9月貴州黔南師院學生宿舍火災都是學生違規(guī)使用大功率電器所致。
5.食物中毒事故。食物是大學生日常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然而,目前校內和周邊食物供應渠道呈現多樣化發(fā)展趨勢,食品供應點良莠不齊,經營及衛(wèi)生條件差異很大,使學生食品安全隱患重重。如2003年5月西安科技大學167名大學生食物中毒;同年9月鄭州市中山大學1720名學生及員工食物中毒;2014年11月河北省會石家莊24名高校學生通過網上訂餐,食用后發(fā)生食物中毒;2015年3月,福州36名大學生在校外餐館就餐后腹痛腹瀉,惡心嘔吐,3人病情嚴重,送醫(yī)時已出現早期休克現象。
6.突發(fā)疾病事故。由于個別學生自身體素質存在先天性缺陷,有時在過分緊張的學習和運動中突發(fā)疾病,導致學生受到傷害[5]。據上海市統計,2009年高校學生安全事故死亡的24人中,因突發(fā)疾病猝死的大學生比例占7人。再如2014年4月,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一名大學生打羽毛球后感覺不適導致猝死;2014年6月,湖南商學院一名大學生登山時突發(fā)疾病意外死亡;2015年5月,四川南充一名大學生上課期間突發(fā)疾病,最終治療無效死亡。
7.意外事故。主要是指由于學校教學和生活設施(房屋、設備等)陳舊、老化、產品質量不達標、危險物品管理不善、學生自律不夠或對學生管理不嚴等原因,導致大學生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如2009年,上海高校2名學生飲酒過量造成猝死,1名學生實習期間廢氣中毒受傷,1名學生不慎從陽臺墜樓受傷[6]。再如2013年3月,柳州某高校的一宿舍天花板石灰層掉落,導致一名男生受傷;2015年4月,中國礦業(yè)大學實驗室發(fā)生爆燃事故,造成1名大學生死亡、3人輕傷。
8.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非法集會、游行示威、靜坐、罷課等)一般參與學生人數較多,持續(xù)時間及場面難以管控,容易發(fā)生擁擠、踩踏、絕食、傳染病暴發(fā)等事故,甚至大學生在情緒亢奮狀態(tài)下出現違法舉動,從而造成其身心傷害。據報道,我國西部某省僅省直高校2006~2008年就發(fā)生群體性事件17起。2005年6月25日晚,江西九江學院由于宿舍搬遷引發(fā)學生群體事件,參加人員多達2000余人,對學生、學校和社會均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后果。
9.詐騙案件。近年來,越來越多詐騙犯罪突破了時空限制,已經在校園、校園周邊及遠離學校的地方發(fā)生,廣泛波及到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如“求助式”詐騙、“病危”詐騙、推銷詐騙、傳銷詐騙、網絡詐騙、手機詐騙、兼職求職詐騙等,使得部分大學生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如某高校一學生從網站上訂購10臺“名牌”手機,被騙現金9萬余元。此外,非法傳銷已經成為大學生安全危機的重災區(qū)。僅2014年8~9月,警方就成功地從廣東、河北霸州和河南商丘解救了被騙入傳銷窩點的來自山東、湖北、安徽、湖南、陜西等地的大學生10余名。
10.校內外刑事案件。校園及周邊不良治安環(huán)境已經成為導致大學生安全危機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一些社會人員閑散人員經常在大學校園和周邊地區(qū)從事刑事犯罪活動,如殺人、搶劫、盜竊、滋事等,嚴重地威脅著大學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學生在校外活動中(如飲食、娛樂、住宿、當家教、找工作)也時常遭遇不法侵害。如2003年2月發(fā)生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餐廳的爆炸案造成9人受傷;2013年6月,徐州某高校一名女大學生在當家教時慘遭殺害。此外,近些年大學生在假期往返學校途中發(fā)生多起失聯被害案,成為大學生安全危機關注的新熱點。僅2014年9月,就有河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南京理工大學3名女大學生在假期往返途中遇難。
二、不同類型發(fā)生率分析
大學生安全危機主要指大學生學業(yè)期間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受傷、人身及財產侵害,甚至死亡等突發(fā)事件[7]。根據我國高校學生面臨的安全危機現狀分析,除了不可抗力引起的傷害外(如自然災害、傳染病暴發(fā)),大學生常見的安全危機中,非正常死亡發(fā)生率較高的類型是自殺和突發(fā)疾病猝死,自殺多與學生的心理疾病有關,而突發(fā)性猝死多與其自身先天器質性疾病有關。學生受到身體傷害較多的類型是運動傷害。消防火災事故和食物中毒事故發(fā)生較為普遍,對于學生生命和財產影響較大。此外,校園交通傷害、校內外刑事案件、詐騙案件造成大學生傷害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有時發(fā)生的偶然性也較大??傊?,對于學生安全危機的防范,不僅應該抓好重點類型,而且還要兼顧一般類型,根據事故、事件、案件發(fā)生特點,采取綜合有效的預防措施,全力保護大學生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確保高校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王大洋,盧秋婷.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的預防[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29(1):114-116.
[2]何偉全,桂皎,段萬春.高校學生意外傷亡的十年觀察[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5(4):117-124.
[3]朱興華.論大學生安全意識的教育和培養(yǎng)[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1(1):118-121.
[4]朱文玉,李仿.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現狀及預防管理對策[J].成人教育,2014,(11):64-67.
[5]王沛陳少平.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9):83-84,96.
[6]馬萍.大學生非正常死亡的成因及其緊急預案研究[J].新西部,2011,(18):176-177.
[7]李魏,譚福強,王凌.論大學生安全危機處理機制構建[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3(增刊):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