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娟
摘要:本文以甘肅政法學院為調(diào)研對象,從教師與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分析了當前學校通識選修課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實現(xiàn)途徑。加強通識選修課考核方式的改革,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通識選修課在高校課程體系中發(fā)揮獨特作用。
關鍵詞:通識選修課;考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1-0104-02
當前,我校通識選修課的設置較為合理,師生基本認同選修課在學校課程體系中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師生普遍認為我校選修課的設置、考核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改革。此次調(diào)查問卷分為教師篇和學生篇兩種,學生篇問卷主要在我校大二大三學生中進行,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800份,回收有效調(diào)查問卷786份,專業(yè)涉及我校十二個二級分院的28個專業(yè)。教師篇調(diào)查問卷主要在通識選修課代課教師中進行,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涉及我校十二個二級分院的部分教師。
一、我校通識選修課現(xiàn)狀
目前,我校通識選修課主要實行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上”通過傳統(tǒng)的教師開課、學生選課、上課考試、取得學分等步驟進行;“課下”主要指網(wǎng)絡通識選修課,通過學生網(wǎng)上選課、網(wǎng)絡視頻觀看、師生討論、隨機考試、取得學分等步驟進行。通識選修課已經(jīng)成為我校課程體系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調(diào)查問卷的分析,結合訪談,我們發(fā)現(xiàn):
1.學校對通識選修課的考核做了基本規(guī)定。我校規(guī)定通識選修課(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的考核主要以考察方式為主,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由三部分構成,即平時成績(20%)、期中成績(20%)、期末成績(60%)。平時成績包括作業(yè)、實驗、課堂提問、小測驗、報告、論文、個別質(zhì)疑等。平時成績不及格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都以開卷考試為主,教師可結合課程實際,開展豐富多樣的考察形式。
2.教師能夠嚴格按照學校的要求對課程進行考核,并及時上報成績。在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大多以考勤、課堂發(fā)言、平時作業(yè)為主要的考核方式來衡定平時成績。期中期末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作答若干個論述題、提交課堂論文、調(diào)研報告等形式最為普遍。其中,當堂完成幾道論述題是絕大部分通識選修課教師采取的方式,約占被采訪教師的92%。個別教師采取口試、小組辯論等形式考察課程,約占被采訪教師的8%。
3.學生期望豐富多樣的考核方式。從考核方式看,47%的學生傾向于喜歡教師采取寫論文、分析報告來完成考試;喜歡教師用出勤率及課堂表現(xiàn)代替開卷考試的占20%;12%的學生認同當堂完成若干題目的形式;8%傾向于課堂討論或辯論;6%的學生喜歡口試,認同以小組作業(yè)合作形式;課堂陳述所學內(nèi)容方式考核的占5%;還有2%的學生認為可以取消期中考試,以平時和期末為主。
二、我校通識選修課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調(diào)查中,我們設計了相關題目調(diào)查學生對我校通識選修課從課程開設、上課、考核的滿意度等方面,我校通識選修課考核方式改革勢在必行。
1.從教師的角度分析,教師普遍認為開設通識選修課非常有必要,對學生知識結構改善、視野的豐富、求知欲的提高很有幫助,部分教師認為通識選修課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的提高、甚至人際關系的拓展都有幫助。調(diào)查中86%的教師認為學生對通識選修課不重視,大部分學生抱著混學分的態(tài)度上課,很多學生曠課現(xiàn)象很嚴重,甚至一些學生只是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來兩次,由于是開卷考試,基本對所考題目都能作答,也能通過考試。與此同時,教師普遍認為由于我校通識選修課一般都安排在下午7~8節(jié)課,而且是大班教學,一個教學班人數(shù)都在150~250人之間,大班教學限制了教師采用很多比較好的教學與考核方法,例如平時的點名、上課的討論、辯論、口試等都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好選擇最為普遍的開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教師普遍建議學校管理部門能夠在選課時把班級數(shù)額盡量控制在小范圍之內(nèi),結合我校硬件情況,控制在130人左右比較合適,避免出現(xiàn)特大班額(個別班級甚至超過250人)。針對實際情況,教師普遍認為必須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把平時成績的比例加大,期末考試視班級、課程具體情況而定,緊緊圍繞平時所講所學進行考核。
2.從學生角度分析。學生對通識選修課的開設普遍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個別學生認為可以不開設此課。當問及“你對學校開設的通識選修課是否滿意”這一問題時,46%的學生選擇比較滿意,12%的學生選擇滿意,5%的學生選擇非常滿意,27%的學生選擇了不滿意。34%的學生認為現(xiàn)有的通識選修課設置不合理,在選課時,學生都會參與“搶課”,搶先在網(wǎng)上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或考試容易過的課程。在我校學生普遍反映“搶課”很辛苦,但最后還是很難選上自己比較滿意的課程,只能是“被選課”了。只有17%的學生選擇上課能夠認真聽課、做筆記、認真對待選修課,39%的學生能夠按時上課,但課堂上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究其原因,學生認為是對學習課程不感興趣、教師授課方式枯燥等原因所致。此外學生普遍認同教師用生動幽默的方式上課,聯(lián)系幻燈片、跟隨教材的上課方式是學生最反感的。當問及“對通識選修課考試,你會?”這一問題時,選擇認真?zhèn)淇嫉闹挥?%,選擇略有備課的占42%,選擇隨便的應付的也占到12%。問及原因時,學生大多認為由于是開卷考試,所占學分不多,容易獲得學分,所以平時基本上不重視。
三、我校通識選修課考核方式改革的途徑
1.加大平時考核在考試成績中的比重。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我校學生對通識選修課不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試容易過。因為我校的選修課考核規(guī)定了平時成績只占20%,很多學生課選上了,就抱定上課可以逃課的態(tài)度,反正是開卷考試,老師出幾道題目,大家做的一樣,不會的抄其他同學,或借助手機“百度”,也能輕松應對,只要交了試卷,老師也不能不給分數(shù)。針對這種情況,加大平時考核的比例十分必要。在本人所講授的《中國哲學概論》課程的考核中,本人將兩個班級考試做了對比,發(fā)現(xiàn)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學生到課率有了大幅提高,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做筆記,在最終成績評定中,平時出勤率低的學生分數(shù)較低,個別學生沒有拿到學分,絕大部分學生認可這種方式,覺得很公平。基于此,建議學校將平時考核的比例加大到60%~70%之間,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
2.側重考核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我校,大多選修課程屬于人文社科類課程,這類課程的考核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考核上。調(diào)查中,教師更多注重的是對一學期所學知識的考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教師在設計考試題目時,在注重對課程內(nèi)容理解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有的教師雖然只出了兩道題目,但每一道題目都能宏觀上貫穿本學期所講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或自身學習狀況、社會實際問題等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即使有的學生的分析不到位,但只要是學生自己認真思考了,同樣可以得到高的分數(shù),這種方式學生也很認可。
3.嚴肅通識選修課考試紀律。我校通識選修課都是隨堂進行,開卷考試,又是大班上課,學校也沒有相關的通識選修課程考試紀律,在調(diào)查中,98%的教師都沒有要求學生關閉電子設備,只有個別教師嚴肅考試課堂紀律,要求學生關閉一切電子設備,如果發(fā)現(xiàn)雷同試卷考試就不能通過。沒有嚴肅的考試紀律,考試課上學生互相交頭接耳、互傳筆記、甚至抄襲他人試卷、電子設備搜索等較為普遍,教師也無可奈何。因此,建議今后要嚴肅通識選修課課堂考試紀律,教師可以聯(lián)系分院教輔人員保證兩位教師在場,發(fā)現(xiàn)抄襲他人者按作弊處理。
4.“開卷考試”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我校的選修課考試都是以考察為主,師生也普遍接受。但為了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在考核上除了傳統(tǒng)的出題做題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其他考核方式。小組討論完成法、研究性方法都比較適合我校的通識選修課課堂。小組討論完成法就是教師結合每節(jié)課所講內(nèi)容,針對學生在生活或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或提出的問題設定選題,學生3~4人分為小組,每一個專題結束后每個小組要將自己討論的結果在課堂上發(fā)言總結,其他小組可以互相評議,最終依據(jù)課堂發(fā)言和總結報告完成情況給出最終分數(shù),如果是小額班級的話,操作起來效果更好。當然,為了避免小組只是一個人發(fā)言或代勞的情況,在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小組成員必須完成總結發(fā)言的一部分內(nèi)容,并在報告中要實名標注出來。研究性方法是要學生以問題為出發(fā)點,選定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與探討,并最終形成課程論文的形式,也可分組進行。這兩種方式結合了平時的考察,使學生始終帶著問題去聽課,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口試等方法也可大膽嘗試,我校部分院系教師也采取過口試,但每個院系要求不一樣,有的是由代課教師一人進行,給出分數(shù);有的學院口試要求必須有三位教師在場,給出最終分數(shù),學??沙雠_相關的口試規(guī)定,盡量做到分數(shù)公平、公正。
綜上,如何真正發(fā)揮好通識選修課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獨特作用,不再出現(xiàn)“選課時熱鬧搶課,搶到課不去上課”的現(xiàn)象,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必不可少,也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曹樹國.也談高校選修課建設重慶教育學院學報[J].2004,(9).
[2]劉海霞.學生選修課“選而不修”問題探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5).
[3]孫明娟.高校通識選修課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黑龍江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