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
國外大學生學習調查與評價方式研究
陳樂
質量保障是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核心主題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上開始從大學生學習調查與評價的視角探索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有效路徑。本文以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六個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NSSE、AUSSE、NSS、SERU、UCUES、AHELO為切入點,分析國際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的運作模式和基本特點及其發(fā)展趨勢。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參與學生調查項目,大學生學習調查的理論基礎、分析框架、方法工具等方面都會進一步改革。
高等教育 質量保障 大學生學習調查 國際趨勢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市屬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理論研究”(A1501)。
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高等教育規(guī)??缭绞桨l(fā)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高等教育質量危機?!凹訌娚鐣栘?、建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的社會中介組織”等思路是有益的探索,然而并未觸及問題的根源。美國著名高等教育專家伯頓·克拉克認為“教育改革只有觸及底層操作結構才能產(chǎn)生實際意義”[1]。也就是說要想改變現(xiàn)狀,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就必須要深入到教育活動的微觀操作層面去改革。要“重視教育質量的生成過程——質量是在活動中生成的,有什么樣的活動就有什么樣的質量”[2]。教育最基本的活動就是教與學,即教學和學習——學生是否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獲得了怎樣的學習成果;教師的教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這些才是決定高等教育質量的基本因素。國外高校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調查和評價,以改進高等教育質量并回應高等教育問責。[3]
進入21世紀這十多年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開展了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如:NSSE、A U SSE、NSS、A H E L O、SE R U等,他們通過實際調查搜集了大量有關課程、教學、學生的學習投入、學習結果的數(shù)據(jù)信息,不僅幫助高校更準確地追蹤大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也為高等教育質量改進提供了堅實的數(shù)據(jù)支撐,還回應了公共問責的需求。從全球范圍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學生學習的調查與評價并組建或參與相關項目,以此作為改進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學習調查與評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的學習投入(stu d ent engagement),“學習投入”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1)學生在學習以及其他教育活動(e d ucati o na l purp o sefu l activity)中投入的時間和努力的程度;(2)學校如何配置資源、組織課程以及其他學習機會,以促進學生參與到和學習有關的活動中①。學習投入——學生的課堂準備、積極的課堂發(fā)言與討論、課后閱讀、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互動、參與實踐活動等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第二個要調查的內容是“學習成果”(l earning o utc o mes),“學習成果”包括多方面的內容,總體而言涵蓋知識、技能、能力等要素,這些要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比如“能力”包括“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交流寫作能力”等。學習成果反映了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后所取得的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程度,是大學生未來生涯發(fā)展的基礎,也是高等教育質量的基本體現(xiàn)。除了“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果”之外,學生的“背景信息”是調查的第三個重要內容,主要指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相關信息,包括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個人性格特征、高中時期的學業(yè)水平等要素,這些要素對他們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果無疑具有重要影響。
大學生的“背景信息”“學習投入”“學習成果”三者構成“接受高等教育前、中、后”一個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脈絡。美國學者Astin (1970)提出“輸入——環(huán)境——輸出”(input-envir o nment-o utput)的框架以分析學生進入大學前、中、后的發(fā)展過程。[4]其中“輸入”對應于“背景信息”;“環(huán)境”即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學生對教育環(huán)境的利用程度,對應于“學習投入”;“輸出”對應于“學習成果”。這個框架成為國際上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的基本概念框架,具體項目可能在這三個方面有所側重:有的調查項目側重“學習投入”,有的項目側重“學習成果”。此外,不同調查項目所涉及的“學習投入”“學習成果”的具體內容也有所差異,但總體而言,大多數(shù)調查項目或直接或間接都包含學生背景信息、學習投入、學習成果三個主要方面。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調查,了解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情況,也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進一步挖掘與分析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從而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進提供可靠的參考信息,進而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改進,并回應高等教育的公眾問責。
通過大學生學習調查以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思路在國際上產(chǎn)生重要影響,已成為主流趨勢?!霸谠S多情況下,由高等教育帶來的相對價值(re l ative va l ue)是按照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商業(yè)化程度來衡量的,然而,同等重要和關鍵的還要了解學生從他們的高等教育體驗中得到了什么,他們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w h at an d ho w we ll t h ey l earn)以及他們所獲得的技能和知識如何服務他們個人的興趣,以及其他更加寬廣的社會目標”[5]。
為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得怎樣,國外大學或社會組織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其中NSSE、A U SSE、NSS、SE R U、U C U ES、A H E L O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這六個項目的主辦者、覆蓋范圍、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方法都各有特色。本文從這六個各有特色的大學生調查項目切入,分析國際上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的基本運作模式及其特點,并探析從大學生學習調查的視角保障高等教育的質量。
1.NSSE
NSSE——Nati o na l Survey o f Stu d ent Engagement,即“(美國)全國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創(chuàng)立的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主要調查本科生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果。高??筛鶕?jù)調查結果了解本校學生的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果的情況,還可與同類院校進行對比。該項目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NSSE通過調查大學生的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果,了解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從而為高校改進教育政策、改革教育模式、改善教育質量提供信息和數(shù)據(jù)的支持。NSSE創(chuàng)建時間較早,規(guī)模較大,發(fā)展較為成熟,為世界其他有關大學生學習投入的調查項目建立了基本框架和模式,后來各國發(fā)展起來的調查項目都或多或少借鑒了NSSE的經(jīng)驗。比如,澳大利亞的A U SSE項目、我國清華大學主持的“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追蹤研究”項目(CCSS——C h inese C oll ege Stu d ent Survey)都源自于NSSE。2012年,NSSE進行全新改版,于2013年推出新版的NSSE調查②。新版的NSSE調查問卷的基本結構如表2所示。
2.A U SSE
A U SSE——Austra l asian Survey o f Stu d ent Engagement,即“澳大利亞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該項目由澳大利亞教育研究委員會于2007年創(chuàng)立,借鑒了NSSE的經(jīng)驗,并進行了一定的修改。A U SSE的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
A U SSE調查問卷的整體框架和問卷的題項都與NSSE相似,具體內容上有一定的修訂。問卷包括6個方面的“學習投入”(stu d ent engagement)和7個方面的“學習成果”(l earning o utc o mes),如表4所示。
A U SSE除了本科生調查之外,還發(fā)展了“研究生學習投入調查”(POSSE——P o stgra d uate Survey o f Stu d ent Engagement)和“教師學生投入調查”(SSES——Staff Stu d ent Engagement Survey)兩個調查項目。POSSE調查研究生的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果,問卷內容和A U SSE本科生調查問卷相同。SSES調查教師個人信息以及教學情況,并從教師的視角評價大學生學習投入的程度和學習成果的質量,有專門的調查問卷。隨著國際上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的不斷發(fā)展,調查對象將從本科生延伸到研究生以及教師,從A U SSE所延伸出的兩個項目可以看出這一趨勢。
表2 新版NSSE問卷的基本結構
表3 AUSSE的基本信息
表4 AUSSE調查問卷的基本結構
3.NSS
NSS——Nati o na l Stu d ent Survey,即“(英國)全國大學生調查”。該項目創(chuàng)立于2005年,由英國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負責協(xié)調。NSS的基本信息如表5所示。
NSS側重于調查學生對課程質量的看法以及學生個人發(fā)展的情況,調查問卷的主要指標有八個模塊:課程教學、評價與反饋、學業(yè)支持、組織與管理、學習資源、個人發(fā)展、總體滿意度、對學生會的滿意度。每個指標之下有若干個題項,整個問卷有24個題項,相比于其他調查項目而言,NSS的問卷題量較小,回答較為容易。目前NSS正在進行改版,修訂當前調查問卷,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討論,將于2017年開始新版NSS調查③。
4.SE R U
SE R U——Stu d ent Experience in t h e R esearc h U niversity,即“研究型大學學生就學經(jīng)驗調查”。該項目由加州大學發(fā)起,在全球范圍內開展針對研究型大學學生的就學經(jīng)驗的調查。SE R U的基本信息如表6所示。
SE R U的基本框架是“輸入(學生背景信息)——環(huán)境(學習投入)——輸出(學習成果,學生滿意度)(如表7所示),通過這些方面的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從而為學校改進教育質量提供參考信息。
表5 NSS的基本信息
表6 SERU的基本信息
表7 SERU的基本框架
5.U C U ES
U C U ES——U niversity o f Ca l if o rnia U n d ergra d uate Experience Survey,即“加州大學本科生就學經(jīng)驗調查”。該項目是加州大學SE R U項目的一個部分,基本框架相似(如表7所示)。與SE R U不同的是,U C U ES是加州大學內部的調查項目,針對加州大學9個分校。U C U ES的基本信息如表8所示。
表8 UCUES的基本信息
6.A H E L O
A H E L O——Assessment o f H ig h er E d ucati o n L earning Outc o mes,即“高等教育學習成果評估”。是由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 D)于2008年創(chuàng)立的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旨在測量大學生畢業(yè)之時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并通過調查進行跨國、跨語言、跨文化的對比,以幫助高校了解自身的教育質量狀況并進行改進。該項目于2010—2013年進行“可行性研究”(Feasibi l ity Stu d y)以考察“對大學生畢業(yè)時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評估,是否可行是否科學”。④目前A H E L O尚處于發(fā)展的初期,調查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斷試驗之中。A H E L O的基本信息如表9所示。
與其他項目僅調查大學生的通用技能不同的是,A H E L O既調查大學生畢業(yè)時所掌握的“通用技能”(Generic Ski ll s)也調查“專業(yè)技能”(D iscip l ine-specific ski ll s)。其他項目調查學生的學習成果一般主要包括“課程成績、人際關系、解決問題的能力、量化分析的能力等”,A H E L O所指的“通用技能”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分析推理、問題解決、寫作交流能力”。
從上述分析可知,NSSE、A U SSE、NSS、SE R U、U C U ES、A H EL O六個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各有特色,調查內容、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等方面有各自的側重,表10展示了六個項目的基本特點:
結合表10,將六個項目進行比較分析,可得出如下基本結論:
表9 AHELO的基本信息
表10 六個調查項目特點的比較
1.從覆蓋范圍來看,六個項目中既有本國的項目也有跨國項目??鐕椖啃枰紤]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差異,調查問卷的編制、調查結果的分析就更為復雜。總體而言,覆蓋面小的調查項目更能切合當?shù)氐奶卣鳎欢采w面大的調查項目的調查結果能夠進行大范圍的對比,發(fā)現(xiàn)高校之間的差異和優(yōu)劣。
2.從參與高校來看,SE R U和U C U ES只針對研究型大學;NSSE 和A U SSE主要針對四年制的學院或大學;NSS和A H E L O沒有限制參與調查的高校類型。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項目的參與者各有不同,所有項目組合起來囊括了現(xiàn)有的高等教育機構類型。不過針對不同層次的高校,調查問卷的設計也要有所區(qū)別,方能體現(xiàn)高校的特點。
3.從調查對象來看,大多數(shù)項目都調查了大一和畢業(yè)班學生的情況,將二者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校教育給學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和提升。此外,A U SSE和SE R U分別從2012年和2014年開始進行針對研究生的調查(SE R U的研究生調查項目尚處在試驗階段),說明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大學生調查項目的調查對象范圍在逐漸擴大,未來或將開展高中生的調查項目,由此可以了解高中、本科直到研究生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其相互影響機制。
4.從調查目的來看,“促進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是所有大學生調查項目的共同目的。實際上,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方面,“促進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是促進“質量改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回應問責”的重要方式。因此,各種目的實際上是相互關聯(lián)的,從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視角切入,能夠找到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以及回應公眾問責的有效路徑。
5.從調查內容來看,“學習投入”“學習成果”和“學生背景信息”是各個項目都涉及的主要內容,但不同項目的側重點不同。如NSSE調查的“學習投入”涉及到課堂準備、課外活動、師生交流等多個方面;而NSS主要側重“教學和學習方面”。此外,除A H E L O既調查通用技能也調查專業(yè)技能之外,其余項目都只調查通用技能。調查專業(yè)技能是必要的,但調查的難度較大一些。
6.從調查形式來看,所有調查項目都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只有A H E L O采用問卷調查和任務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這也與其調查內容有關(既調查通用技能,也調查專業(yè)技能)。
7.從完成調查的時間來看,A H E L O調查問卷耗時較長,需要90-120分鐘,其余調查項目的問卷只需15-30分鐘。調查時間過長,可能會降低學生完成調查的認真程度,最終影響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Ou L y d ia L iu等人(2012)指出學生對待調查問卷的動機和態(tài)度對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具有較大影響。[6]因此,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要考慮這一因素,綜合調查內容、數(shù)據(jù)可靠性等多個要素,控制好問卷的長度。
8.綜合上述分析,不同調查項目各有側重,各有特色。此外,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調查項目已有十幾年的發(fā)展歷史,各個項目都在不斷地進行修改:重構基本理論,優(yōu)化調查問卷,創(chuàng)新調查工具和調查方法,增加研究生調查、專業(yè)調查,乃至高中生調查,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從目前的調查來看,訪談法尚未得到很好的應用,未來可以進一步從這一方面去思考。
綜上所述對國外六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的系統(tǒng)性對比分析可大致把握國際大學生學習調查的發(fā)展趨勢:
1.從調查的覆蓋范圍和參與調查的高校來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qū)、院校參與其中。一方面可提高大學對學生學習的重視度,另一方面可將調查結果進行校際、國際間的對比,從而幫助高校了解自身情況,激勵高校進行自我改善。此外,在進行跨文化、跨語言的比較時,面對的問題會更加復雜,隨著AH E L O項目的進一步推進,在這方面將會積累更多的可資借鑒的經(jīng)驗。
2.從調查對象來看,未來將不僅局限于本科生的調查,從2012年開始已有項目陸續(xù)開發(fā)研究生的調查項目(如A U SSE、SE R U)以及針對教師的調查項目,也有項目開始調查高中生的學習投入。擴大調查對象是基本趨勢,因為本科生的教育質量受高中教育質量的影響,本科教育質量也會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的情況,將有助于不同層次的教育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共同致力于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改進。
3.從調查內容來看,目前基本上沒有哪個項目僅僅調查學生的“學習投入”或者“學習成果”,一般都會將“學生的背景信息”“學習投入”“學習成果”都考慮在內,從而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未來還需在調查的基礎上開展深入的研究,理解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內在機理,優(yōu)化調查問卷的基本概念框架,使得調查問卷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搜集到更有效的數(shù)據(jù)。
4.從調查方法來看,目前大部分的調查項目都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少數(shù)項目采用測試或任務操作的方式(如A H E L O)。但訪談法尚未得到有效的應用,訪談法能夠搜集到更加深入的信息,有助于深入剖析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狀況。未來的調查或將采用訪談法作為問卷調查的補充,同時也會針對訪談法的局限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
5.從調查數(shù)據(jù)的使用情況來看,大學生學習調查的數(shù)據(jù)幫助高校了解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情況,為教育教學改革、高校教育質量改進提供了數(shù)據(jù)信息的支撐。但大學生學習調查數(shù)據(jù)是否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是否因此而得到改善?這是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以及參與調查的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未來高校將進一步對數(shù)據(jù)進行挖掘,充分利用數(shù)據(jù)資源進行分析,更深入地理解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機理,提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改革方案。
現(xiàn)代大學自中世紀誕生伊始,便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基本的職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順理成章成為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部分,因此從大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的視角思考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策略是必然的選擇。“要想獲得教育改革的成功,要想保障、評估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以學習者為主體,以學為中心才是根本”。[7]從國際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的發(fā)展歷程及發(fā)展趨勢來看,未來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機構都將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的評價與改進,我國高校也已逐漸意識到這一點,目前已有許多大學參與了相關調查項目。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龐大,高校數(shù)量眾多,高校的層次和類型也已走向多元化,在我國建立分層分類的大學生學習調查系統(tǒng)十分必要。通過在多所高校大范圍、常規(guī)化的大學生學習調查,積累大量數(shù)據(jù),有助于建立我國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追蹤系統(tǒng),并為大學人才培養(yǎng)和高等教育質量改進提供強大的數(shù)據(jù)支持。國外大學生學習調查項目經(jīng)過多年運作已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其運作模式、調查方法和工具可資借鑒。但需要指出的是,國外的大學生學習調查根植于特定的社會文化和校園文化,借鑒國外經(jīng)驗的同時也必然要考慮我國高校的基本情況,不然就會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境。
注釋:
①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About NSSE:W hat is student engagement[EB/OL][2015-10-04],http: //nsse.indiana.edu/htm l/about.cfm.
②2013年以前,NSSE的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五大可比指標(Bench Mark):學業(yè)挑戰(zhàn)度、主動與合作學習、師生互動、豐富的教育經(jīng)歷、學校環(huán)境的支持。2013年起,NSSE的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四個主題(theme):學業(yè)挑戰(zhàn)度、同伴學習、與教師的經(jīng)驗、學校環(huán)境(見表2)。
③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NSS).Timetabl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SS[EB/OL][2015-10-06],http://www. hefce.ac.uk/lt/nss/future/.
④OECD.Getting the right data:the assessment instruments for the AHELO feasibility study[EB/OL].[2015-10-06]. http://www.oecd.org/edu/skills-beyond-school/gettingtherightdatatheassessmentinstrumentsfortheahelofeasibilitystudy.htm#generic.
[1]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tǒng):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王承旭譯,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2]別敦榮、邵士權:《高等教育質量觀與優(yōu)質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第10期,第50-56頁。
[3]Ou Lydia Liu.Outcomes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Voluntary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Educational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2011,30(3):2-9.
[4]Astin,A.The Methodology of research on college impact.Sociology of Education,1970,43:223-254.
[5]菲利普·阿特巴赫、利斯·瑞絲伯格、勞拉·拉莫利:《全球高等教育趨勢——追蹤學術革命軌跡》,姜有國、喻愷、張蕾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第102頁。
[6]Ou Lydia Liu,Brent Bridgeman,Rachel M.Adler.:“Measuring Learning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 Motivation Matters”.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2,41(9):352-362.
[7]郭芳芳、史靜寰:《全球化時代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基于“全球化時代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研究”國際研討會的分析》,《比較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第24-29頁。
(作者系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