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彥平
《一剪梅》這篇課文是高中新課改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一單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專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賞析這首詞之前要對作者進(jìn)行全面而細(xì)致的了解。李清照是宋朝詞人,山東濟(jì)南人。中華史詩上杰出的女作家,我國詞壇的一位奇女子。她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細(xì)膩而真實地抒發(fā)了詞人自己的感受。李清照早年生活優(yōu)越,富足。她出生在有文化教養(yǎng)的仕宦家庭,父親李格非是當(dāng)時著名的學(xué)者。少年時代的李清照身上到處充盈著青春的活力與生活的熱情,那時的她無憂無慮,天真爛漫。18歲時嫁給了趙明誠,婚后她與丈夫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一起唱和詩詞,鑒賞詩畫,??苯鹗?,生活幸福美滿。然而,好景不長,結(jié)婚不久趙明誠就外出游學(xué),她不忍離別,找來錦帕,寫下《一剪梅》一詞。她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琢磨的情感以樸素真實的語言表現(xiàn)的具體感人,耐人尋味。
《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詞的上片“紅藕香殘玉簟秋”交代了時令,環(huán)境?!凹t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同時以點帶面,我們可以想象,荷花既已凋謝,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難見到,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荷花凋謝,更讓人感受到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瞬間把人帶入一幅蕭條的畫面??芍^:“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個少婦孤獨,落寞,在面對眼前種種時孤寂,傷感之情更加濃重。此時,暑退秋來,竹席浸涼,不止是說天氣變涼,其實,也含有丈夫離家日久的慨嘆。“人去席冷”,她獨守空房的冷清與孤寂。短短幾個字,詞人李清照的心情已躍然紙上。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睘榱伺徘残闹械睦淠c孤寂,詞人換上秋裝,獨自蕩舟水上。一個“獨”字用得好,一個人的世界,牽掛的是遠(yuǎn)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怎能排遣她此刻的心情,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卻獨自劃舟,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又怎樣排遣憂愁呢?這是一種背面敷粉的寫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好啊!雙雙劃舟,共賞美景,一起唱和詩詞,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可是眼前只有詞人孤零零的一人。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睍r間在流逝,因思念太深,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dá),所以遙望云空,產(chǎn)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思念之情縈繞于詞人心頭。
詞的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這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與“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呼應(yīng);啟下,花飄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態(tài),女詞人見此景象,極為傷懷,但花和水不理會她的情懷,依舊不停地飄落,不停地流逝,引出“相思愁”。移情于物,借景抒情。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人居兩地,情發(fā)一心。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足見二人兩心相印。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一句又把情感推向一個高潮?!扒椤币谩坝嫛毕?,可知其重,“無計可消除”,可知其深?;昧朔吨傺驮凇队中小分械木渥樱骸懊奸g心上,無計相回避。”李清照將這句化得出奇了: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把愁說成是一種能夠運動的有形之物,更為出奇的是它的運動方式。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相思之情無法排遣。“才——卻——”有連接關(guān)系,表現(xiàn)“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lǐng)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詩人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幻起伏,真實形象,給人以遐想。
總之,這首詞上片主要寫女詞人的獨居生活,下片以抒情為主,整首詞寫出了他們分別的相思之情,坦率大方,不輕佻,不艷麗,具體而真實。詞中我們既能看到一個少婦真摯的剖白內(nèi)心的純真,又能感受到那種無計排遣的愛情。那種愛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癡,真可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愧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