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秘的傳統(tǒng)民居
美麗富饒的馬來西亞是一個森林資源極其豐富的東南亞島國,正是那些郁郁蔥蔥覆蓋著廣袤沃土的綠色環(huán)境,為馬來西亞人民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繁衍棲息之地,馬來西亞傳統(tǒng)民居建筑也因地制宜地構(gòu)建在林地與木頭的世界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馬來西亞傳統(tǒng)民居。
沿著馬來西亞的國道駕車行駛,可以瀏覽整個馬來半島。這條國道從北至南貫穿整個馬來半島,連結(jié)包括首都吉隆坡在內(nèi)的各大城市、小鎮(zhèn)、鄉(xiāng)村,在綠樹紅花的掩映之中,各種各樣的住房盡收眼底。這其中就有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兩種民居:浮腳樓和長屋。
馬來西亞人居住的傳統(tǒng)房屋與中國傣族竹樓樣式相似,是單層建筑,房子離地面幾尺高,由若干根木柱支撐著,所以稱它為“浮腳樓”。
浮腳樓是馬來西亞的傳統(tǒng)民居,別具風采。在首都吉隆坡,到處是高聳入云的摩天大廈和鱗次櫛比的現(xiàn)代化建筑群,但在鄉(xiāng)村或城郊,馬來西亞人卻喜歡住在傳統(tǒng)的“浮腳樓”里。這是因為馬來人早期的住房與海、河密切相關(guān),為了捕魚、喝水、運輸?shù)姆奖悖驮诤_吅优洗钗莩杉?,漁村建在水上,所謂街道就是一些連接起來的小橋。在馬來西亞北部,常常可以見到放木排工人的村莊,寬寬的木筏上有竹制的茅屋,在馬來西亞的港口城市,有許多船上人家,他們終生在船上居住。
在“浮腳樓”的單層建筑里,房子的骨架是由木柱做成,而墻、天棚和地板都是用竹板和絲篾做成。屋頂一般是兩面坡的,上用樹葉(現(xiàn)在也有用木板)鋪蓋而成,屋頂?shù)钠露群芏敢埠荛L,一方面為了雨水能暢流,另一方面是為了遮住窗前強烈的光線。地板離地有數(shù)尺高,可防止?jié)駳夂蜕?、鼠的侵害。門口有一架固定的梯子,來訪客人須先脫鞋,后踩著梯子上去。屋子底下用來圈養(yǎng)水牛和其他家畜,有些類似中國傣族的吊腳樓。
海邊或漁村的住房一般把正面朝向海,為了防季風,則把屋頂朝向陸地一側(cè)的坡面做得特別陡峭,并且很低。按照馬來人習慣,屋門不能朝南,有一種說法是這會給屋里人帶來不幸。
在馬來西亞東部地區(qū)沙撈越州的熱帶雨林中,有一種被稱為“長屋”的獨特民居。長屋往往沿河而建,因地勢不同,有的呈“一”字型,外觀整齊,有的蜿蜒起伏,連綿成片。長屋短則數(shù)十米,長則超過百米,與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成為馬來西亞特有的人文景觀。
長屋的主人主要是當?shù)氐囊涟嗳?。有的長屋可以住幾戶人家,有的可以住幾百戶人家,長屋就是一個大家庭,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他們選舉有威望的人當屋長,負責處理長屋內(nèi)的婚喪嫁娶之事,有了糾紛也需要屋長來裁決,不稱職者隨時可以撤換重選。長屋內(nèi)巫師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不僅替族人主持宗教儀式,還為病人驅(qū)魔鬼、醫(yī)治疾病,是受人尊敬的神的使者。
長屋由高架木樁支起,離地面2至3米,上面住人,屋下飼養(yǎng)家禽牲畜。傳統(tǒng)的長屋充滿民族色彩,多是竹木結(jié)構(gòu),以木板或椰樹葉覆蓋屋頂,周圍有籬笆環(huán)繞,以防偷襲。長屋的結(jié)構(gòu)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曬棚,供暴曬谷物和其他用途;二是居室,房間和臥室用木板做墻壁隔開,居住者一般都席地而睡;三是長廊,上有屋頂遮蓋,是長屋用途最廣的地方,既是家庭開會場所、活動中心,又是會客地點,重要的儀式與慶典都在長廊舉行。
住在同一間長屋里的人互有親戚關(guān)系。每當添丁進口,就不斷增蓋。因此,長屋越長,說明這個家族越興旺。多個長屋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村子。村子里的長屋少則幾十間,多則近百間。在古老的長屋里,人們還會見到用草繩吊起的骷髏頭,這就是傳說中的“獵人頭”。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伊班族人就有獵取人頭的風俗。男孩年滿18歲時,就必須設(shè)法獵取一個敵人的頭顱掛在門外,以示長大成人。據(jù)說懸掛頭顱越多的人家,來求親的女孩子就越多。
雖然獵人頭的風俗早已絕跡,但那些早年留下來的頭顱依然保存在一些長屋中。這些頭顱骨當年以火烤或風干等方式進行“清理”,被套在吊網(wǎng)中,懸掛在房檐下。按照伊班人的傳統(tǒng),這些頭顱骨是不可以用手隨便觸碰的。盡管已過了上百年,看上去仍然令人毛骨悚然。
馬來西亞的傳統(tǒng)民居遠遠不止這兩種,這里居住著不同的種族,所以房屋的建造也會各有不同。不過最具標志性的還是浮腳樓和長屋,去到馬來西亞旅游,一定要去體驗一次這種特有的居民房屋,才不枉馬來西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