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寶倩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結合新時期大學物理課程的特點,探討了大學物理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物理教學效果。
關鍵詞:大學;物理;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9-0134-02
一、引言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及其相互轉化規(guī)律的科學。它的基本理論已經滲透在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之中,是自然科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物理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知識已被應用于所有的自然科學領域,因此大學物理是一門不可替代的、面向非理工類理工科專業(yè)本科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通過大學物理的學習不僅可以為本科學生系統(tǒng)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礎,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激發(fā)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科學方法[1]。但是目前很多學生認為大學物理深奧難懂,將來也很少能用到,缺乏學習興趣。并且,當前的大學物理教學面臨著內容多課時少的困難。因此,教師的講授方法顯得非常重要。本文從課堂導入、課堂教學形式和課后與學生的溝通三個方面探討了提高大學物理教學效果的方法。
二、大學物理教學方法探討
(一)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和思維的開始,是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以前的大學物理教學對課堂導人重視不夠,也很少有人進行深入的探索。但是,近年來隨著新時期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深化,課堂導入顯得尤為重要。一堂課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節(jié)課的導入。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系著學生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果課堂導入成功,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理解和記憶的質量就會相應提高。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很多的,結合大學物理課程的特點,有實驗導入法、物理學史或故事導入法、游戲導入法、個人經歷導入法等等。因此,結合每一節(jié)課的特點巧妙地安排課堂導入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物理是一門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許多物理規(guī)律都是直接建立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課堂教學的素材也都來源于生活、生產實踐。因此用實驗進行物理課的導入是一種常見的教學導入方式,特別是通過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可以把學生的注意一下子吸引到課堂上來。要重視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帶給學生的感觀刺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解駐波時,可以先給學生演示一些小實驗,比如魚洗等,這些實驗生動有趣,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這些現(xiàn)象很好奇,自然地就會想知道其中的奧妙,由此自然地切人本節(jié)課題;在介紹波的疊加原理時,可以給學生放一段音樂,學生會很好奇,物理課堂出現(xiàn)音樂?接著可以提出問題:能否分辨出各種樂器的聲音?這樣,學生就可以深刻理解波的獨立傳播原理了。物理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中的各種現(xiàn)象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能從身邊的各種現(xiàn)象出發(fā),挖掘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運用于課堂導入,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究興趣和學習動機,另一方面也可以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得能力。另外,科學史中對人類發(fā)展有重大意義的人、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會讓他們對物理學有全新的認識,對物理學在人類文明歷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有一定認識。從全新視角認識物理學,不僅是技術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導人課中選取合適的史料,有針對性地、有明確目標地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在介紹電磁學內容時,可以將法拉第、安培、麥克斯韋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在人文氣息中進人學習,可能更容易讓他們接受[2]。只要我們積極探索、不斷地去想、去實踐、去總結,與時俱進,就會產生好的效果。
(二)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作為現(xiàn)代的教學形式之一,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運用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它不僅可以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學課件中所運用的“圖、文、聲、像和動畫”等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更能夠全面地刺激學習者的感官,激發(fā)學習興趣[3]。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引論,而且目前的學時設置的還比較少。所以,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面臨著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大學物理內容多學時少的困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自行設計多媒體課件,把一些不必要的推導和結論直接呈現(xiàn)出來節(jié)省時間;對于涉及到的物理實驗和現(xiàn)象等,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動畫播放。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多媒體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很多學生反應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速度比較快,課堂上還沒來得及理解就結束了,特別是教師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課件,將所有內容都用課件展示出來,很多內容都像是一閃而過,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我們應該注意下面一些問題:(1)要堅持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代替學科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充分體現(xiàn)其輔助作用;(2)在課堂教學和電子課件制作中使用動畫、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技術非常重要。但是,必須合理使用動畫、圖片、視頻,應體現(xiàn)教學內容是根本,教學形式是手段,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的教學理念。為此需要我們對大學物理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地分析,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動畫、圖片、視頻和演示實驗等技術組織教學,使其既增強直觀效果和感性認識,又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教學的嚴肅性。另外,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地位。板書是教師自身頭腦中的認知結構,是對課本內容的濃縮,作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重要代表,具有其他教學媒體所無法替代的功能。
1.板書可以把一節(jié)課的結構、層次和重點直觀的反應出來,長時間地向學生傳遞信息,加深學生印象、便于提綱挈領、突出教學重點,深化課程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思路[4]。學生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體會,可以對知識進行再加工,有時還會由此而產生新的問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作用。
2.對于涉及過多的重要公式推導的課節(jié),教師的板書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主動思考,從而與教師的講授同步,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所以,不能減弱或者放棄這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板書內容構成直接影響板書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板書藝術也是教學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備課時,應該設計好板書,要做到條理清晰、簡明概括。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等等。當然,板書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書寫速度慢、空間有限等,需要與多媒體結合起來,優(yōu)勢互補,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比如,涉及到物理實驗或者物理現(xiàn)象(波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等),可以借助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而在講解理論推導或例題時,要發(fā)揮板書的優(yōu)勢,這樣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3.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拓展學習空間。溝通是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潤滑油。溝通是消除隔膜,達成共同遠景、朝著共同目標前進的橋梁和紐帶。溝通更是學習、共享的過程,在交流中可以學習彼此的優(yōu)點和技巧,提高個人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我。而課堂畢竟是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要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恰恰是在課后。大學物理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一節(jié)課的上課人數比較多,一般都是在一百人左右,很多老師點名都用抽查式的,而且上完課就走人。有的學生會感覺老師不愿意和他們交流。教師僅僅利用課堂時間是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的。有些學生甚至是上過這門課都不知道老師的長相,叫什么名字。所以,課后的交流顯得非常重要。我們要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欣賞他講課的過程,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使學生愿意主動和你交流溝通,進而促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熱愛?,F(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得人們的交流多樣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方式。我們可以為每個班級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等等,這些通訊工具可以發(fā)文字、語音、圖像等,學生有問題可以詳細地、及時地反映出來,與大家和老師進行討論,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當然,要做到能夠讓學生愿意向你敞開“心扉”,讓學生認為你是一個值得信任的老師是前提。老師不僅需要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也一定要和藹可親,這樣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另外,由于學時的限制,課堂的講解是有限的,教師可以結合課堂知識留給學生一些有趣的聯(lián)系實際或者拓展的問題,留給學生課后自己去解決。這樣,學生課后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等各種信息技術,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知識面。
三、結束語
總之,大學物理作為理工科類本科生必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可以初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工程技術以及今后知識的更新打好必要的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當前大學物理課程的實際情況、教學環(huán)境、學生的特點等,深入研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其更好地發(fā)揮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送寧.大學物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何瑩松,李芒.大學文科物理導入課教學探討與思考[J].物理通報,2014,(50.
[3]朱光,王聞琦.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大學物理教學方法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4,29(6).
[4]田文波,田靜波.新課程下板書設計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