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珊,王浩彥
1.北京房山區(qū)良鄉(xiāng)醫(yī)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2.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呼吸科,北京 100050
脈沖振蕩 (impulse oscillometry,IOS) 是在強迫振蕩(forced oscillometry,F(xiàn)OT)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測定呼吸阻抗的新方法,采用的是潮式呼吸法,不依賴于患者的合作,也不改變患者的氣道緊張性,更加符合呼吸生理狀況,因此在測定氣道阻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1]。目前關于IOS 的研究很多,但是對患者吸氣相和呼氣相IOS 參數(shù)的研究認識相對缺乏。近年來CHEST 公司推出的MostGraph-01 肺功能儀能夠?qū)崟r動態(tài)檢測全氣道阻力包括呼氣相及吸氣相的氣道阻力隨頻率的變化,有助于理解阻塞性疾病的平靜呼吸動力學機械特性[2]。該研究整群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間北京友誼醫(yī)院及北京房山區(qū)良鄉(xiāng)醫(yī)院呼吸門診收治的91 例患者,通過分析呼氣相共振頻率(expiratory phase resonance frequency,eFres)與小氣道功能指標的相關性,探討eFres在小氣道功能檢測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 2013年1月間北京友誼醫(yī)院及北京房山區(qū)良鄉(xiāng)醫(yī)院呼吸門診收治的91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 例,女性患者47 例。年齡23~78 歲,平均(54.78±15.41)歲;身高144~182 cm,平均 (165.00±8.12)cm;體重44~95 kg,平均(66.56±11.49)kg。
1.2.1 一般資料采集 登記所有患者年齡,測量其身高、體重、血壓、脈搏。
1.2.2 IOS 測定 使用日本CHEST 公司的MostGraph-01 肺功能
測試儀進行IOS 的測定,患者取坐位,咬緊口含嘴、夾鼻夾,雙手輕壓住頰部,頭部稍上抬,平靜呼吸,重復3 次,檢查間隔1 min/次,取平均值。
1.2.3 肺通氣功能測定 采用德國JAEGER 公司的Master Screen-DIFF 進行肺通氣功能的測定,患者取坐位,鼻夾夾鼻,咬緊口含嘴。操作時按照(ATS)與歐洲呼吸學會(ERS)規(guī)定的肺功能測定指南[3]進行檢測,囑患者深吸一口氣,然后盡全力呼氣并持續(xù)6秒以上,直至檢測不到任何氣流,然后松弛地最大限度吸氣,使呼氣容積/時間曲線平滑,達到容量平臺。重復操作直至有3 次記錄的呼氣容積/時間曲線合格,且曲線之間的變異≤5%或≤100 mL,記錄最佳參數(shù)。
1.2.4 測定參數(shù) 檢測IOS 參數(shù)包括呼氣相共振頻率 (eFres)、吸氣相共振頻率(inpiratory phase resonance frequency,iFres)及平均共振頻率(resonance frequency,F(xiàn)res)。肺通氣功能參數(shù)包括最大呼氣中期流速 (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用力呼氣75%、50%、25%肺活量的瞬時流速(Forced expiratory flow,FEF75、FEF50、FEF25),計算FEF75、FEF50、FEF25、MMEF 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xiàn)EF75%pred、FEF50 %pred、FEF25%pred、MMEF%pred,以FEF50%pred、FEF75%pred、MMEF%pred 三項指標中有兩項低于65%作為小氣道異常診斷指標[4],將患者分為小氣道功能異常組(65 例)與小氣道功能正常組(26 例)。
使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兩變量間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繪制各參數(shù)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ROC 曲線。以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入組91 名患者,其中小氣道功能異常組65 例,男性31例,女性34 例,年齡(55.47±15.10)歲,身高(165.04±8.43)cm,體重(66.91±11.33)kg;小氣道功能正常組26 例,男性13 例,女性13 例,年齡(52.13±16.22)歲,身高(164.92±7.12)cm,體重(65.71±12.03)kg。兩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參數(shù)均呈正態(tài)分布,小氣道功能異常組IOS 參數(shù)Fres、eFres、iFres 及肺通氣功能 參數(shù)FEF25、FEF 50、FEF75、MMEF 與小氣道功能正常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表2。
表1 小氣道功能異常組與正常組肺通氣功能參數(shù)比較(±s)
表1 小氣道功能異常組與正常組肺通氣功能參數(shù)比較(±s)
注:FEF75、FEF50、FEF25 指用力呼氣75%、50%、25%肺活量的瞬時流速,MMEF 指最大呼氣中期流速。
組別FEF25 FEF50 FEF75 MMEF小氣道功能異常組(n=65)小氣道功能正常組(n=26)t 值P 值2.453±1.570 6.681±1.524-11.191 0.000 1.180±0.816 3.614±0.974-10.773 0.000 0.417±0.331 1.109±0.578-5.500 0.000 0.972±0.716 2.8154±1.005-8.170 0.000
表2 小氣道功能異常組與正常組IOS 參數(shù)比較(±s)
表2 小氣道功能異常組與正常組IOS 參數(shù)比較(±s)
注:Fres、eFres、iFres 分別指平均、呼氣相及吸氣相共振頻率。
組別Fres eFres iFres小氣道功能異常組(n=65)小氣道功能正常組(n=26)t 值P 值26.133±7.802 13.027±4.538 9.489 0.000 25.183±8.013 10.622±2.835 12.126 0.000 27.082±8.086 15.432±7.603 6.038 0.000
小氣道功能異常組Fres、eFres、iFres 與FEF25、FEF 50、FEF75、MMEF 呈負相關(P<0.01)。見表3。
表3 小氣道功能異常組共振頻率與肺通氣功能參數(shù)相關性分析(r 值)
以Fres、eFres、iFres 為自變量,小氣道功能是否為異常為因變量(小氣道功能異常=1,小氣道功能正常=0)建立Logistic 回歸方程,結(jié)果顯示,進入回歸方程的為eFres,即Y=--5.656+0.427e-Fres[OR=1.533,95%CI(1.229,1.912)]。
ROC 曲線是以Fres、eFres、iFres 為檢驗變量,小氣道功能是否為異常為狀態(tài)變量建立。觀察各參數(shù)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結(jié)果提示:Fres、eFres、iFres 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AUC 分別為0.908 [95%CI (0.845,0.970)],0.945 [95%CI(0.898,0.991)],0.831 [95%CI (0.725,0.938)](見圖1)。以eFres 的AUC 最佳,F(xiàn)res、eFres、iFres 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最佳分界點、靈敏度、特異度見表4。以eFres>14.205 作為小氣道異常的分界點,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879,0.917。
圖1 共振頻率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ROC 曲線
小氣道指的是內(nèi)徑<2 mm 的氣道,具有總橫截面積大,阻力小,氣流緩慢,軟骨缺如,平滑肌相對較豐富等特點[5]。小氣道發(fā)生炎癥會造成組織水腫、平滑肌收縮從而導致小氣道阻塞。有學者認為小氣道功能下降會導致氣道敏感性和反應性增加[6]。臨床工作中可以通過評估小氣道功能指標包括FEF75、FEF50、FEF25及MMEF 來判斷小氣道炎癥的情況。由于肺通氣功能測定這些指標通常都需要患者用力呼吸,因此兒童、老年人或體弱患者通常配合不佳。而IOS 則不需要患者用力呼吸,可以對呼吸系統(tǒng)阻力可進行細化和量化分析,并且與肺通氣功能檢查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可以作為肺通氣功能的補充與佐證[7]。Fres 是IOS 測定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慣性阻力隨著頻率的增加而增加,彈性阻力隨頻率的增加而降低,兩者均有頻率依賴性,兩種阻力隨振蕩頻率的變化呈相反方向變化,當兩者到達阻力值相等的頻率,則正負抵消,此時的頻率稱為Fres,也稱為響應頻率,因此Fres 是反映氣道阻力增加的非常敏感的指標。
表4 共振頻率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靈敏度特異度
該研究表明小氣道功能異常組IOS 參數(shù)Fres、eFres、iFres 均高于與小氣道功能正常組,說明Fres 能夠敏感的反映小氣道功能的異常。同時小氣道功能異常組Fres、eFres、iFres 與小氣道功能指標有良好的相關性,這與國內(nèi)魏玉平等[8]的研究是相符的,該研究提示IOS 指標與常規(guī)肺通氣功能指標有良好的相關性,尤其與非用力低容積部分相關指標MMEF 相關性更強。也有一些研究表明Fres 可運用于篩選早期小氣道阻塞患者[9],并且是診斷氣流阻塞最敏感的指標[10]。故Fres 對診斷早期小氣道功能異常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敏感反映小氣道功能的變化。
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eFres 與小氣道功能異常有回歸關系,而Fres、iFres 無回歸關系。這可能是由于氣道慢性炎癥導致小氣道管腔狹窄,小氣道阻力增高,以及肺泡壁彈性成分大量破壞,對小氣道的牽張作用減弱,呼氣時更容易出現(xiàn)小氣道陷閉造成呼氣流速受限及呼氣末壓力增高[11]。而且由于小氣道的解剖特點,氣道反應性增高在早期也常表現(xiàn)為呼氣中、后期流速受限,因此呼氣相Fres 測定對小氣道阻塞的敏感性要高于吸氣相,比吸氣相Fres 更具有診斷意義。這與Kubpta 等人[12]的研究結(jié)果相符,該研究比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pulmonary obstructive,COPD)患者治療前后IOS 參數(shù)在呼氣相和吸氣相的異同,結(jié)果提示治療前后呼氣相IOS 參數(shù)的變化較吸氣相明顯增大,認為呼氣相IOS 參數(shù)更能反應COPD 患者周邊氣道阻塞的情況。
該研究結(jié)果提示:Fres、eFres、iFres 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AUC 均>0.7,其中以eFres 的AUC 最大,說明Fres、eFres、iFres 在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方面有較高的準確性,而eFres 的診斷準確性最高。以eFres>14.205 作為小氣道異常的分界點,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的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879,0.917,說明eFres 在診斷小氣道功能異常方面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目前公認的Fres 判斷氣道阻力增高的分界點為10 Hz,老年人則為15 Hz[13],但是關于Fres 尤其是不同呼吸時相Fres 判斷小氣道功能異常分界點的研究鮮有報道。國內(nèi)張洪波[14]的研究是以Fres>10 Hz 為標準,提示Fres 診斷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953和0.932。因此,有待于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該研究仍存在著不足,由于樣本量偏小,未能將小氣道異常的疾病細化分組,尚需擴大樣本對各亞組如COPD,支氣管哮喘進行研究,由于COPD 和哮喘的氣道炎癥存在不同的發(fā)病機制,因此小氣道功能異常也會存在不同的差異,在今后將進一步深入研究。
總之,eFres 與肺通氣功能參數(shù)FEF25、FEF 50、FEF75、MMEF 均有很好的相關性,對小氣道功能異常的診斷有較高準確性。對于不能配合進行肺通氣功能檢測的患者采用IOS 法測定eFres 能夠為小氣道功能的評估提供參考。
[1]趙珊,王浩彥.脈沖振蕩法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中的應用[J].國際呼吸雜志,2014,34(19):1516-1520.
[2]徐瑋涵,王浩彥.脈沖振蕩肺功能檢測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3,32(4):519-522.
[3]Miller MR,Hankinson J,Brusasco V,et al.Standardisation of spirometry[J].Eur Respir J,2005,26(2):319-338.
[4]鄭勁平,陳榮昌,鐘南山.肺功能學-基礎與臨床[M].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78-79.
[5]朱蕾,劉莉.小氣道功能在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意義[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8,7(3):163-164.
[6]林桂陽,陳愉生,林明,等.小氣道功能與氣道高反應性的相關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41(10):30-32.
[7]蔣雷服,王虹,殷凱生,等.脈沖振蕩法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評定中的價值[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8,31(12):912-914.
[8]魏玉平,江雪紅,蔣國華,等.脈沖振蕩肺功能(IOS)評價臨床控制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氣道功能狀態(tài)[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9):1555-1557.
[9]楊思嘉,劉錦銘,劉盼盼,等.脈沖振蕩肺功能在COPD 分級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1,51(16):44-46.
[10]許萍,劉曉靜,徐春燕,等.脈沖振蕩技術在支氣管哮喘診斷中的臨床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1,40(1):7-8.
[11]Daniele M,Anna F,Jorge B,et al.Flow limitation and dynamic hyperinf lation during exercise in COPD patients after single lung transplantion[J].CHEST,2002(118):1248-1254.
[12]Kubota M,Shirai G,Nakamori T,et al.Low frequency oscillometry param eters in COPD patients are less variable during inspiration than during expiration[J].Respir Physiol Neurobiol,2009(166):73-79.
[13]朱蕾,劉又寧,于潤江.臨床肺功能[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67-268.
[14]張洪波,林耀廣,林江濤,等.脈沖振蕩響應頻率檢測小氣道功能障礙的應用價值[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2,16(5):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