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玲
摘要:交流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通過案例分析解釋了有效交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通過提高自身素質(zhì)、認真傾聽和積極評價來引導課堂的有效交流。
關鍵詞:有效交流;案例分析;教師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187-02
交流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古人云: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只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斷交流,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課堂精彩紛呈,課堂效率的提高才能實現(xiàn)。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地區(qū)強調(diào)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建立了自主互助學習小組,以小組、自主、互助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和溝通交流的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原有的滿堂灌、一言堂式的課堂不見了,在課堂上呈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多樣化、互助探究常態(tài)化、展示交流多樣化的特點,一片活潑生動景象。但同時一些新問題也出現(xiàn)了:師生互動頻率增加了,課堂交流的時效性卻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的教學效率卻沒有得到提高。人們開始反思:課堂上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僅僅是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示給教師聽嗎?什么是有效的課堂交流?教師如何才能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我想通過王潔教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的教學案例研究和大家一起來了解有效的課堂交流。課堂內(nèi)容是“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第一次設計與教學:誰能把他的方法重復一遍。
上課教師首先創(chuàng)設春游的情境,然后提出問題:“76-19”的差是多少?
當學生清晰地回答出答案時,教師很高興,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然后接著問:“聽懂他的方法了嗎?誰能把他的方法復述一遍?”
幾名學生依次模仿著說了一遍,而后教師進行了歸納小結(jié),最后進行了大量的鞏固練習。
應該說這是一節(jié)常規(guī)課,教師通過讓學生回答—學生復述—教師歸納—鞏固練習—大量的課下作業(yè)的教學模式來進行的。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能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方法,但是學得比較被動,課堂交流也不活躍,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明顯不夠。看來:“交流”不僅僅是讓學生重復別人的正確算法,交流應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把不同的計算方法展示出來。
上課教師自己對課也很不滿意,思考之后又進行了第二次設計和教學。
第二次設計和教學: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要求: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給大家聽,看誰的方法多?
在小組內(nèi)充分交流后,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師則不時地用“你怎么想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計算方法多樣。
應該說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課堂中氣氛活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地思考,使不同的學生思考出多樣的計算方法,甚至教師都驚嘆“學生的方法真多”;同時放心給學生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小組和全班中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但是問題來了:交流僅僅是讓學生把不同的計算方法展示出來嗎?老師理解了學生的計算方法,但是同學之間是否也相互聽懂了呢?看來熱鬧的交流過程只是表面現(xiàn)象,講和聽的兩方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講的同學關注于自己的方法,聽的同學也只關注自己的方法,大家沒有真正參與交流。這樣的交流也談不上是有效的交流。
第三次設計和教學:聽懂他的意思了嗎?誰能解釋一下?
學生在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時,教師不斷引導:誰聽懂他的意思了?誰能解釋一下?與他的方法一樣的還有嗎?誰還有和他不一樣的方法?
無疑,這堂課是非常成功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用多種方法計算,還能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磥斫涣鞑粌H僅是教師讓學生把不同的計算方法展示出來,還在于引導學生彼此溝通、相互理解,以及讓學生比較和分析他人的發(fā)言。有效的交流不僅是學生對思維結(jié)果和思維過程的表達,它更是一種對話——多種觀點的傾聽、分享與理解,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批判和整合的互動過程。
看來,有效的課堂交流應該是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過程,是學生與學科本質(zhì)的一種對話。教師在課堂交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坝行Ы涣鳌毙枰處煹木念A設,需要教師的適時介入。有效交流對教師有什么要求?教師如何才能保證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一、提高自身素質(zhì),是有效交流的先決條件
正所謂“欲教人,先教己;要助人,先自助”,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交流,就必須充實知識,練好內(nèi)功,提高自身素質(zhì)。
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如果一個教師對教材一知半解,專業(yè)知識浮夸膚淺,語言枯燥無味,板書馬虎潦草,課堂組織雜亂無章,又怎能讓學生信服,學生又怎會愿意敞開心扉與你交流,即使交流,這種交流又怎會有效。教師只有“練好內(nèi)功”,才能“行走江湖”甚至“笑傲江湖”??梢姡處熤挥芯邆錅Y博的知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樣學生才會打心眼里敬佩你,樂于與你交流,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應該始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適當?shù)恼故酒脚_,還要能駕馭好課堂的各項活動,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時能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教師是依靠語言來傳授知識的,生動有趣的語言,恰當?shù)谋磉_方式,幽默詼諧的調(diào)侃,能使課堂氣氛輕松而有活力,交流和諧而有效。其次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水平。如果一個老師的語言思路凌亂、條理不清、用詞不準、邏輯混亂,試想他如何能夠培養(yǎng)思路清晰、具有良好交流能力的學生,又如何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設法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積累豐厚的語言素養(yǎng),教學語言應盡力做到精練、準確、規(guī)范,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交流的效率;同時課前要精心預設,要盡可能防止過多的非學科教學語言,以便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提高學生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尊重學生主體,是有效交流的必要前提
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總是對學生不放心,更不放手,不敢大膽地給學生展示和交流的機會,整個課堂采用“滿堂灌”的形式,牢牢把控著整個課堂,從而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沒有機會動口、動手和動腦,久而久之,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意識和積極性被扼殺。而要改變這一情況,關鍵是要尊重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雙邊的互動活動。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前提下,超越個體差異,構(gòu)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分流培養(yǎng)”的教育原則。既要讓優(yōu)等生有動力,也要照顧到中等生和后進生,這樣才能有效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有效地參與教學過程,參與交流過程。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采用靈活和恰當?shù)姆绞胶蛯W生交流,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避免把主觀意志無原則地強加給學生。否則勢必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又何來有效交流?
三、教師學會傾聽,是有效交流的重要保障
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總希望學生給出正確的參考答案,讓課堂能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當學生的思路和老師的問題設計意圖不一致時,老師往往會急于找另外的學生回答,這樣就將能夠產(chǎn)生的有效交流扼殺在了搖籃中。所以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回答。
首先,教師不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不重復學生的發(fā)言,不以自己預設的答案去“整理”學生的發(fā)言。沒有“下一步怎么辦”或者“教學任務完不成”的焦慮感。當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問題時需要教師不打斷、不重復、有耐心將其聽完,然后,教師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下面的同學考慮,并在臉上流露出疑惑的表情,這就給下面的學生提示,引導他們繼續(xù)思考。
其次,教師面對發(fā)言的學生,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注視發(fā)言的學生,更能捕捉學生發(fā)言時的心情和想法。這是從體態(tài)語言去判斷一個教師是否在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往往這種無聲的語言更能反映一個教師的真實狀態(tài)。
四、適時積極的評價,是提升有效交流的重要手段
課堂氣氛直接關系到教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diào)動,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積極評價可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升有效交流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堅持鼓勵原則。愛是師德的靈魂,愛是教育的需要。教師充滿愛的積極的評價如“講得很好”、“回答完全正確”,是促進學生獲得成功的動力,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轉(zhuǎn)化為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從而促進有效交流的達成。
其次,要堅持平等原則。教師要善于建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學生發(fā)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機會,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其原有的基礎和素質(zhì)上能夠得到發(fā)展;要精心呵護學生交流展示的積極性,多鼓勵少批評;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分別對待,對于能準確、清晰地回答問題的學生要給予積極和及時的肯定,對交流遇到障礙的學生,教師則要細心地引導和鼓勵。
課堂中有效的交流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深刻理解有效交流的內(nèi)涵,從新的角度重新理解課堂交流的有效性,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課堂交流高效地進行,促進課堂效率的更好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潔.課例研究[Z].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高紀良.破譯課堂有效教學的密碼[Z].金山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3]謝佳.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Z].北京師范大學株洲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