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魯云+劉庚碧
摘要:預防艾滋病教育受限于社會發(fā)展、高校預防艾滋病教育的現(xiàn)狀、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特征等因素,教育效果不顯著。同伴教育以較強的文化適宜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具有較高的投入和產出比,被引入高校預防艾滋病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易于實現(xiàn)100%知曉率的目標;能有效改變學生歧視艾滋病的態(tài)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預防艾滋病教育隊伍中;可教會學生熟練掌握相關預防艾滋病的技能,從而遠離艾滋病。
關鍵詞:同伴教育;高校;預防艾滋病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5-0083-03
艾滋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藥,也沒有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唯一的有效措施。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受云南省重點地區(qū)預防艾滋病項目資助,于2012年1月啟動“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探索預防艾滋病綜合干預模式研究”項目,項目以同伴教育為主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基本實現(xiàn)了提高廣大同學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和技能,并逐步養(yǎng)成自覺的意識和行動的目標。
一、同伴教育在高校預防艾滋病教育中的必要性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經歷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和過程?!鳖A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生的趨眾傾向及同伴壓力的積極因素開展預防艾滋病知識教育。在社會發(fā)展、高校教育、大學生特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同伴教育在高校預防艾滋病教育中優(yōu)勢顯著。
(一)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性自由”和“性解放”等性觀念不斷滲入,傳統(tǒng)道德對大學生的約束力在不斷減小,婚前性行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現(xiàn)象呈上升趨勢,而性教育則嚴重滯后,教師、家長在談及性時總是遮遮掩掩,更有甚者談性色變。正處性欲旺盛期的大學生們渴望獲得相關的性健康知識。“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探索預防艾滋病綜合干預模式研究”項目,以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1000名在校學生,進行預防艾滋病知識基線調查,調查數(shù)據顯示學生獲得性病及艾滋病知識的主要渠道是網絡(78.01%)、報刊雜志(77.91%)、電視廣播(74.64%)、課堂(51.43%)、朋友(47.24%)、家人(27.4%)、其他(25.86%),毫無鑒別能力的大學生在魚目混珠的網絡、報刊雜志、電視廣告中獲取相關信息,極易被錯誤信息誤導。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可由教師首先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大學生(同伴教育志愿者)進行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預防艾滋病知識和技巧,然后再由他們向周圍的大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實現(xiàn)教育目標。
(二)高校預防艾滋病教育的內在要求
長期以來,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方法主要有:納入生命教育課程、發(fā)放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處方、宣傳活動等。課堂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缺乏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利于學生良好態(tài)度和行為的培養(yǎng);發(fā)放AIDS健康教育處方及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呈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集中于“12.1”、“6.26”等特定日子開展活動,且活動僅停留在知識傳播的層面,對學生態(tài)度的轉變及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顯。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改變了教師的說教,由同伴教育志愿者主導,能有效提高預防艾滋病知識傳播的有效性,促進廣大同學態(tài)度和行為的轉變。
(三)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大學生正處于性欲旺盛的青春后期,好奇心強,世界觀尚不成熟,容易受各種不良思想及行為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對婚前和婚外性行為持認同的態(tài)度,甚至有的學生已經發(fā)生性行為或邊緣性行為。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的基線調查顯示,有部分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支持或無所謂的態(tài)度;性作為一個隱晦的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不能公開提及的,教師和家長常常因難以啟齒而回避性的問題,即便個別能正面回答,孩子也會覺得在說教,造成大學生在性的方面“羞于開口而勇于實踐”。而性傳播已成為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正處于性心理和性生理發(fā)展不平衡的大學生易成為艾滋病傳播的高危群體。因此,處在青春后期的大學生更愿意、也更容易從同輩群體中接收有價值的觀念,模仿有益的行為方式,同伴教育的方式無疑是非常適用的。
二、同伴教育在高校預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效果評價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以全體在校學生為對象、學校紅十字會為載體,采用自愿報名的方式面向全校選拔200名組織能力強、樂于奉獻、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學,作為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聘請校內外禁毒防艾專家,以參與式教學的方式對志愿開展培訓,接受培訓后的志愿者每季度開展一輪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在每輪同伴教育過程中以宿舍、班級、社團為單位開展面對面的同伴教育30人次,要求每次同伴教育時間90分鐘。同時,安排紅十字會骨干志愿者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打分。在同伴教育前、后分別開展基線調查及評估調查,基線調查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問卷2000份,有效問卷1987份,無效問卷13份,有效回收率為99.35%;評估調查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1764份,無效問卷20份,有效回收率為87.2%。結合問卷,進行如下分析:
(一)同伴教育提高學生HIV/AIDS知識知曉率
開展預防艾滋病綜合干預前學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識,82.17%的同學能夠說出艾滋病傳播途徑的一種,88.42%的同學懂得“艾滋病病毒的縮寫是HIV”,但經過調查僅有26.11%同學知道“AIDS準確的中文醫(yī)學全稱”。通過一年的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各項指標有所上升:“艾滋病三條傳播途徑、艾滋病病毒的縮寫、艾滋病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三項指標的知曉率均達到了100%的目標。
(二)同伴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理念endprint
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學生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存在一定的偏差,有17.63%的同學認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不應該參加工作”,10%的人認為“艾滋孤兒不關自己的事情”,僅81.18%的人“愿意幫助艾滋病患者”,69.11%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有過高危行為,愿意自愿接受HIV病毒檢測”。通過一年的同伴教育,學生對待艾滋病的態(tài)度明顯改觀,認為“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不應參加工作”及“艾滋孤兒不關我的事”下降為零,“愿意幫助”和“自愿參與HIV檢測”的人也提高到100%和91.04%。
(三)同伴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方式
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學生對“共同用餐”、“蚊蟲叮咬”、“吸毒”是否會傳播艾滋病的知曉率分別為:58.58%、54.86%、69.15%,通過一年的同伴教育,三項指標分別提升到100%、96.88%、97.56%,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性傳播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上實現(xiàn)了100%的目標,同伴教育幫助學生將正確的艾滋病知識內化為健康的生活理念從而指導日常生活,實現(xiàn)遠離艾滋病的目標。
幫助大學生掌握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和技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保護自身健康的同時,又能宣傳、帶動全社會的年輕人,形成維護健康,關愛生命,不歧視HIV感染者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高校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實施方法
(一)抓好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的選拔
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教育水平,雖然志愿者與廣大同學有相近的背景、經歷和年齡,更有助于溝通,但志愿者所傳授的知識遠遠不如專家講解的權威和全面。加之同伴教育在培訓中會涉及到道德等問題,如果同伴教育志愿者不能恰當?shù)氖褂谩皟A聽、無條件積極關注、共情”等技術,可能使同伴感覺不到自尊、溫暖和關愛,因而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拒絕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這就對同伴教育志愿者提出了較高的能力要求,在選拔志愿者的過程中要選擇組織能力強、樂于奉獻、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人。
(二)加強對同伴教育質量的考核
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質量不能僅憑同伴教育志愿者的總結來進行評估。更有效的方式是對志愿者的同伴教育過程進行評估,這就涉及到同伴教育評估人員的選拔,評估人員不能是教師,教師到場容易影響同伴教育效果,評估人員要選拔志愿者的同伴,被選拔出來作為評估人員的志愿者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較強的組織應變能力。評估人員首先對志愿者的同伴教育過程進行評估,必要時參與同伴教育的準備工作,在培訓過程中協(xié)助志愿者完成同伴教育,在必要時進行及時必要的補充,保障同伴教育知識傳遞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其次,對志愿者的同伴教育內容進行評估,內容涉及:同伴教育志愿者的形象(著裝、形體語言)、知識的傳遞、語言的表達、同伴教育技巧的運用、同伴教育的態(tài)度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評估。評估人員根據同伴教育情況現(xiàn)場打分并對同伴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及時反饋。
(三)跟蹤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續(xù)發(fā)展
項目實施一年來,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顯著,為繼續(xù)推進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續(xù)性,適當?shù)男薷耐榻逃桨福偨Y同伴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成為擴大和提高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持續(xù)性的最佳方式。此外,認真落實活動后期的評估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被教育者的個案訪談、同伴教育者的總結以及跟進工作等方法,做好對活動效果的評估才能繼續(xù)推進同伴教育有效性及影響范圍。
同伴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轉變,高校大學生艾滋病預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同伴教育在高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的主導作用,提高高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呂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為同伴教育項目評價設計[J].中國健康教育雜志.1999,11.15:11.
[2]教育部體衛(wèi)司.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師資培訓教材[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3]陳華.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6(21):159-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