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勇
所謂“話題”,就是談話的中心,就是引發(fā)談話的由頭。閱讀教學中話題的設置是應運新時代的需求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全新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即話題教學。話題教學顛覆了閱讀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是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話題設置,以問題的方式來開啟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教學內(nèi)容,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從不同的觀察點、不同的思維角度、不同的情感著眼點,得出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觀點,引出特定環(huán)境下需要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
話題教學中如何設置話題至關重要。余映潮老師以為,話題的設置,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設置“主話題”,二是設置“微型話題”。主話題就是突出重點的“以此為主”的話題,如教學《安塞腰鼓》,可以只討論一個主話題:說說《安塞腰鼓》的語言美與陽剛之氣。在我看來,話題教學其實分為主話題和分話題更為形象,“話題”就好比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主話題是樹干,分話題是枝葉,只有樹干和枝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濃陰?;蛘哒f,主話題就是散文的“神”,分話題就是散文的“形”,雖說“形”散,然而“神”聚。
話題教學中,主話題可以為一個,也可以是兩個、三個,這就需要根據(jù)教學的需求來安排。在主話題確定的情況下,分話題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主話題的需求事先預設的話題,另一種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臨時提出的即時性話題。分話題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特別是對于沒有預見性的突發(fā)性話題,教師要做到正確引導,收放自如,張弛有度,要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駕馭好全局。
一、話題教學目的明確,單刀直入,凸顯主題
如《云南的歌會》,可以目標明確地設置一個主話題:作者寫云南的歌會,目的僅僅是表現(xiàn)云南歌會的形式及民風民俗嗎?答案是否定的,作者借云南的歌會,要表現(xiàn)的是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圍繞這個主話題,可以設置以下分話題:(1)文章寫了幾種歌會?(三種: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2)每種歌會側(cè)重寫什么?(山野對歌是唱情歌,側(cè)重寫人;山路漫歌是唱山歌,側(cè)重寫唱歌的環(huán)境;村寨傳歌是民歌展示,側(cè)重寫場面。)(3)山野對歌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的?表現(xiàn)出唱歌女孩什么特征?(動作、神態(tài)、外貌;聰明、開朗、活潑……)(4)山路漫歌寫了那么多的環(huán)境與鳥雀,是否偏離主題?(不是,主要是通過環(huán)境及鳥雀來展示唱歌小女孩的淳樸、本色、青春、活力。)(5)村寨傳歌為何要重點寫唱歌的場面?(主要是通過熱鬧的場景來展示和諧、淳樸的民風民情。)……這些一個接一個的分話題直接服務于主話題,抽絲剝繭一般使文章主題自然顯露。
二、話題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如《春》的閱讀教學主話題可設置兩個:一個是“我心目中的春天”,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所見,在頭腦中構(gòu)思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然后向全班同學講述春天的美景。第二個主話題可設置為“我心中的春天與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天的異同”,教師引導學生在對比交流分享的情況下掌握朱自清《春》的意境與主題。再如《云南的歌會》,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分話題:假如你是一位攝影記者,你會選擇文中哪位人物為拍攝主角?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當?shù)厝搜埬銋⒓痈钑?,你會參加哪種歌會?再如《散步》一文,可以設置“給文章重擬一個題目”這個話題。這些話題都是以學生為主動性,并且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
三、話題教學豐富教學內(nèi)容,開闊學生視野
話題教學在課堂上將更多的說話機會交給了學生,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將會使學生想得更多、更廣,能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眾人拾柴火焰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端午的鴨蛋》一文,可以設置“端午的由來及讓學生講述自己所知道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端午習俗”這個分話題;《赤壁》一詩可以設置“我所知道的三國及曹操、周瑜……”分話題;《天下奇人》一文可設置“我所知道的牛人”分話題。在教師適當把握尺度的情況下,這些分話題的設置,不僅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開闊學生視野。
總之,話題設置作為新課改下閱讀教學的一種全新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將會逐步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流。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