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將新聞進行到底,將育人進行到底,將科學進行到底,保持新聞本色、育人底色、科學特色,是高校校報的立身之本、發(fā)展之路,也是高校校報辦報理念的應有之義,是校報與社會報紙的共同特征和區(qū)別于社會報紙的鮮明特色。
關鍵詞:高校;校報;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5-0158-02
高校校報是高校的窗口,是高校重要的新聞宣傳陣地。統(tǒng)觀國內(nèi)高校校報,從報道內(nèi)容方面看,存在“四多四少”的情況——領導報道多、會議報道多、工作動態(tài)多、正面表揚多,師生報道少、深入報道少、輿論批評少、問題報道少;從育人的情況看,存在“一重一輕”的情況,即重視稿件的采編,輕視隊伍的建設;從宣傳效果看,校報的輿論引導作用在一步步弱化,在信息化、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應對明顯不足,高校新聞宣傳主陣地的地位正在逐漸失去,迫切需要引起高校黨委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重視。
在信息化發(fā)展方興未艾、自媒體傳播勢頭正猛的情況下,如何確立校報的正確理念,全面發(fā)揮校報的特殊功用,辦出校報的特色和影響,必須樹立將新聞進行到底、將育人進行到底和將科學進行到底的辦報理念,努力保持校報的“新聞本色、育人底色、科學特色”。
一、將新聞進行到底
新聞無疑是媒體的本色。將新聞進行到底,理應成為校報的使命。校報周期長、印量少、新聞小、讀者近,這為校報增強話語權、擴大影響力帶來了局限性。高校校報很難辦成“大報”和“名報”,但決不能辦成“簡報”和“板報”。要想把校報辦好,使校報在校園里擁有忠實讀者群和較大影響力,首要的是要遵循新聞規(guī)律,堅持將新聞進行到底。
校報讀者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校辦新聞采寫的特殊性。對校報而言,受眾是高學歷、高素質、高層次的“三高”群體。他們普遍關注學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關注師生身邊的熱點事件,對獲取信息的需求旺盛。但是,從校辦實際辦報情況來看,校報貼近師生實際、反映師生訴求的報告遠遠落后于師生的閱讀訴求,會議報道、工作動態(tài)多,枯燥有余、活力不足。
將新聞進行到底,一要擴大報紙的信息量,增強報紙的可讀性。新聞的價值和讀者的評價都是衡量媒體優(yōu)劣的尺度。校報在消息渠道單一、消息內(nèi)容重復的情況下,要努力擴大新聞報道面,不斷拓寬新聞渠道,增加消息來源,努力全方面多渠道廣角度地反映師生的工作學習。只有報道面廣,才能做到消息量大。廣大師生員工,在校報上能經(jīng)常看到自己熟悉的普通人的身影,能經(jīng)常了解到自己關注的日常中的事件,能經(jīng)常聽到自己入心入腦的聲音,才會對校報有興趣、有感情,想看、愛看。要增加信息量,就要倡導短小文章,精僻語句,獨特視覺,避免空話、套話,提高新聞的報道質量。要注意表現(xiàn)手法的靈活多樣,注意多采用特寫、圖片新聞、調查報告、讀者來信等多種形式和體裁的新聞作品,借鑒社會報紙所追求的新聞標題的精美制作,新聞圖片的視覺沖擊,版面樣式的出新出奇,給人以閱讀的愉快、欣賞的美感和深刻的印象,進而吸引讀者。
將新聞進行到底,二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貼近實際,要求校報的采編隊伍主動走出辦公室,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到校園生活的各個角落,圍繞學校的重點工作和中心環(huán)節(jié),使校報成為反映學校和師生的窗口,成為凝聚共識、推動發(fā)展的重要助力。貼近生活,就是要堅決避免“假、大、空”的宣傳式文稿,以發(fā)生在師生身邊的小事、實事為切入點,以小見大,撰寫更多更好的師生想讀想看的新聞報道。貼近師生,采編人員要牢記“為師生說話,讓師生說話、替師生解難”的辦報理念,找準結合點、交叉點、切入點,使校報成為學校工作的喉舌和輿論宣傳的工具,成為教師、學生的言論陣地。校報務必要實事求是,堅持不編材料,不寫套話,注重用事實說話。否則,與社會報紙相比,會更易走向絕路。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校報才能充滿張力和活力、才能讓師生信任、才能讓學校滿意。
將新聞進行到底,三要做好報紙的精心策劃、精深采寫和精美編排。校報難以用“短平快”的新聞取勝,要注重深入挖掘大學文化、校園精神,挖掘深度、拓寬廣度、變幻形式,以深見長,以寬見新,以活見優(yōu);要配合學校工作的重點、師生困惑的疑點和輿論出現(xiàn)的熱點,用教育家的思維、政治家的胸懷審視教育發(fā)展趨勢,宏觀把握輿論方向,微觀切入師生實際;要善于挖掘出師生關注的熱點、難點,讓師生在知情渴望的產(chǎn)生之初,就能通過校報了解到他們關心的人和事。精品文章是報紙的“眼”,唯有把“眼”做好,才能抓住讀者的眼球,產(chǎn)生心理共鳴,進而成為報紙吸引讀者的軟廣告;要把精品做精,把精品做深,把精品做活。校報必須精美編排,版面既要活潑,又要深沉;專欄既要有較強的理論穿透力,又要有濃厚的文學藝術色彩。
二、將育人進行到底
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是大學的使命,新聞宣傳工作以“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方針,從這個意義上,校報是育人的工具,辦報是育人的過程。
將育人進行到底,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高校校報作為高校黨委機關報,要自覺宣傳黨委的主張,積極推動黨委意圖的貫徹落實;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要站在黨委的立場上,在準確報道事實的同時,更要揚正擊邪、傳真遞善、求真去偽。校報在學校整體育人工作中,要率先摒棄生硬的、僵化的和灌輸式的說教模式,成為鮮活的、生動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的典范。
將育人進行到底,二要以“求真、傳善、示美”為己任,使校報成為大學精神的家園、社會良知的窗口和人類德性的載體。以青年學生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校報,要關注和幫助青年學生對人生和社會本質的探求,為其解析成長過程中的疑惑和出路,給其真理的啟示、理想的力量、進取的動力和正確的方法,為其指點創(chuàng)造輝煌人生的途徑。要以校報為平臺,倡導善心,展示善行、證實善意,引導學生成為善良的使者、道德的楷模,讓大學和青年知識分子成為社會的良心。要讓生動贊美的語言和真實真摯的情感流淌于筆端,讓師生中的先進人物閃光于筆下,以身邊的典型引導學生的成長,以道德的光芒照亮學生的心靈,以刻苦的精神激勵學生的進取,以高尚的境界闡釋人生的本義,陶冶學生心靈。
將育人進行到底,三要積極關注學生記者隊伍的選拔、建設、使用,牢固樹立辦報育人的理念,切實做好每名學生記者的培養(yǎng)工作。目前,國內(nèi)高校校報編輯部普遍存在著人手不足、年齡老化、結構斷層的問題,存在“好漢不愿意干、賴漢干不了”的現(xiàn)象;編輯記者同時身兼各類會議采訪、對外宣傳等事務,辦報能力和辦報精力存在嚴重不足。學生記者是高校辦報的最大優(yōu)勢,是校報的生力軍,活力十足,激情無限,是校報編輯記者最直接、最具體、最易于施加影響的教育對象。要教育學生記者“保持一份熱情,把新聞工作當成一項神圣的事業(yè)來做;心存一個夢想,把文字創(chuàng)作當成一條成才的道路來走”,要擔負起教育、引導、關懷、雕刻、育人的責任,為學生記者提供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努力培養(yǎng)出令學校和校報驕傲的杰出人才。
三、將科學進行到底
高校是科學的殿堂。培育人才和科學研究是其兩大主題。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對其研究的理論成果、探索過程、前沿動態(tài)和工作事跡的宣傳報道,都應該是校報的重要任務。新聞是校報本色,育人是校報底色,科學是校報特色。
將科學進行到底,一要使校報肩負起弘揚科學精神的使命,成為宣傳科學的陣地??茖W技術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等的形成有著巨大作用。樹立科學精神,捍衛(wèi)科學真理,提升道德水平。高校校報要大力宣傳獻身科學的精神和事跡,廣泛傳播科學探索的方法和途徑,深入介紹科學前沿動態(tài)和科學最新發(fā)現(xiàn),努力在大學校園里普及科學知識。
將科學進行到底,二要大力宣傳報道本校的科研規(guī)劃、科研活動和科研成果,尤其是本??蒲泄ぷ髡叩母腥耸论E。大學始終是人類科學創(chuàng)新的源頭,是科學創(chuàng)新的前沿陣地??萍脊ぷ髡吣瑹o聞的研究活動和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是大學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和核心內(nèi)容。校報應該把學校的科研活動當作新聞報道的中心內(nèi)容,讓科技工作者成為校報人物宣傳的主體。
將科學進行到底,三要重視科技新聞寫作,提高科技新聞報道水平和傳播效果。科學性歷來是構成科技新聞價值、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準確性是科技新聞的生命。科技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必須準確無誤,與科技事實相符。通俗性是提高科技新聞傳播效果的關鍵。要用讀者能夠理解的通俗語言表述,用人們最熟的事物類比,用多種手法形象化,用百姓言語表達出來,上搭天線、下接地氣,讓人讀后既有興味又頗受啟發(fā)。
高校校報在輿論引導、思想教育、人才培養(yǎng)上有著積極而且重要的作用。擺脫高校校報尷尬的境界,散發(fā)更強活力,就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不動搖,堅持“將新聞進行到底、將育人進行到底、將科學進行到底”的理念,保持“新聞本色、育人底色、科學特色”。這是高校校報的立身之本、發(fā)展之路,也是高校校報辦報理念的應有之義,是校報與社會報紙的共同特征和區(qū)別于社會報紙的鮮明特色。唯有如此,高校校報才能在社會報紙和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的擠壓下,不斷拓寬生存空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對廣大師生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才能在高校迅速發(fā)展的各項事業(yè)中,顯示出獨有的功能,贏得應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