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510080)梁云芳 張兒花 黃海濤
護理管理是醫(yī)院管理層中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優(yōu)化和改進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提升護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護理水平。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和醫(yī)學的進步,我國的護理人員隊伍在不斷壯大,以及護理人員水平的提高,使護理工作的內容趨于專業(yè)化和具體化[1]。目前,在護理管理中普遍存在著護理人力資源使用不當、配置不合理的情況。護理人員使用之間的矛盾與臨床護理實踐發(fā)展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受到關注。根據(jù)護士的層次、能力不同賦予不同的工作內容以及按照患者的護理需要培養(yǎng)護士,是護理專業(yè)發(fā)展的兩個重要的方面[2]。我科室通過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管理,優(yōu)化資源配置,對本科室的患者實施分層管理,做到各項護理措施能進行有效實施,能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以及提升護理質量。我科從2013午5月起對本病區(qū)護士采用分層管理的方式進行管理,把管理核心思想滲透到對消化內科患者的護理過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本次研究課題的主要目的提出護理人員分層分級框架;確定護理人員的分級標準以及對應工作內容、培訓及考核標準。
1.1 資料 我科現(xiàn)有護士人數(shù)21人,其中主管護師3人,護師5人,護士13人;學歷:本科8人,大專11人,中專2人;工作年限:1個月至24年,平均(4.78±8.37)年;年齡:19-46歲,平均(28.35±6.42)歲。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愿意參與本課題研究;②善于用語言表達想法,且思路清晰;③近半年一直從事消化內科臨床一線護理工作,無長病假、事假和缺勤。
我科于2013年5月起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將該管理模式應用于200例消化內科患者,并以此作為觀察組。選擇2013年5月前未實施分層管理模式的200例消化內科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的消化內科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住院7日以上的消化內科患者。②知情同意,愿意參與本課題研究。排除標準:①意識神志不清者,病情極其危重者;②繼發(fā)性高血壓、惡性高血壓;③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者;④有精神障礙者;⑤不配合,不能堅持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通的常規(guī)護理和??谱o理對200例消化內科患者進行全程護理。
觀察組:根據(jù)科室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對護理人員的學歷、職稱以及工作經(jīng)驗和工作能力進行分組,分為助理護士、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谱o士/組長4個層級。合優(yōu)化人力資源,根據(jù)護士的層級不同賦予不同的工作內容。并對護理人員統(tǒng)籌安排與培訓,實施動態(tài)管理,見表1。
表1
根據(jù)200例消化內科患者的護士層級、危重程度的工作量等要素進行排班,對排班方式予以改進,堅持以滿足患者需求和實現(xiàn)患者安全目標為原則,合理搭配高低層級護士,加強薄弱時段護理人員的人力。專科護士/組長固定白班半年,不常規(guī)參與輪夜班,夜班主要由初級責任護士擔當,高級責任護士和助理護士參與輪值,保證24小時都有各級護士了解患者情況,以便出現(xiàn)特殊情況時能及時處理,護理以覆蓋式為主[3-5],以保證護理工作高質、高效地進行。必要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彈性排班,以保證各項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保證24 h都有本組人員了解病人情況,便于出現(xiàn)特殊情況時能及時處理。在原有護理工作基礎上調整并建立新的工作制度,要求明確各層級護士的具體成員組成和工作職責,以及各層級護士的培訓、考核內容,調整原有人員配備,適當增加高峰期的護理人員配置,合理調整護理資源。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護理質量(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理不良事件等指標、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以及護士成就感調查。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通過在分層管理模式下對200例消化內科患者進行護理操作,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文件書寫、專科護理得分較對照組有明顯的提高,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明顯減小。
表2 護士分層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比較()
表2 護士分層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比較()
2.2 通過分層管理后,觀察組的患者總體滿意度、護士的服務態(tài)度、護士健康教育、護士業(yè)務水平、護士滿足需要的及時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
表3 護士分層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評價指標比較()
表3 護士分層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評價指標比較()
2.3 通過分層管理后,觀察組的護士工作成就感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表4 護士分層管理前后護士工作成就感評價指標比較
從上述結果可知,各層級護士按照工作能力、職稱、年資的不同分管患者的各項護理工作,高層級的護士評估下級護士分管患者的病情動態(tài)變化,層級越高負責病情復雜、護理難度大的患者,督促下級護士有效完成患者的各項護理工作,降低了護理風險,保障了護理安全[6]。通過實踐表明,分層管理在臨床應用中對于理論知識水平以及提高專業(yè)操作熟練程度的提高都有顯著作用,將此法運用于臨床護理中管理具有積極的效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醫(yī)療質量的要求也逐漸增高,護理質量也需要不斷提高[7]。為了與社會接軌和提高本科室的護理質量,我科參考國內外先進的經(jīng)驗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實施了分層護理的模式,將職位合理匹配模式應用到分層護理管理,對護理人員實施分層管理,明確了不同層次護士職責和工作內容,以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需要。此管理措施的實施造就了良好的護理梯隊,增強了護理工作認同感和成就感[8-9]。實施分層管理方式對病人的護理有顯著效果,能有效的利用醫(yī)院的人力資源,實現(xiàn)護理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醫(yī)院整體的發(fā)展,保證醫(yī)院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護理人員分層使用管理模式的應用,護理工作流程、護理隊伍結構得以優(yōu)化,為護理學科朝著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專展提供了更佳的運行模式。
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技術水平是提高護理服務品質的根本保證。臨床護理工作需要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完成,其所在崗位的技術含量和風險性必須與其相應的資質、技術、能力和工作經(jīng)驗相匹配,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和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4-5]。通過分層管理更加明確了各級崗位的職責,促進了高層級經(jīng)驗豐富護士職能的發(fā)揮,根據(jù)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安排崗位工作內容,有利于規(guī)范護理工作[11]。實施分層管理能有效預防護理風險,經(jīng)驗豐富、綜合素質過硬的護士,能對患者病情做出及時判斷,且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最終達到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及護理人員的專業(yè)價值的目的[12-13]。分層管理也有利于護患關系的改進,通過規(guī)范患者的健康宣教,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減了患者的疑惑,也讓護士受到了尊重和理解[15],減少甚至消除由不滿意或糾紛帶來的投訴,大大了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臨床工作效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劉琴.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24):67
[2]周映平.臨床管理中分層管理法的應用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7):65
[3]丁雅芳,王嵐,孟維維,亢理佩.分層管理在提高ICU護士核心能力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1,3(26):333
[4]喬莉娜,趙書敏,車文芳,黎巧玲,金鮮珍.護理崗位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應用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0,21:1952
[5]常永紅,畢玉美,鄧亞玲,等.分層管理在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795
[6]韓旭娟.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9(12):590
[7]劉金榮.分層管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2):42
[8]陳婭莉;盛芝仁;徐海燕;任惠芬.護士分層管理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病房的應用體會.護理與康復,2012:270
[9]周紅娣,陳婭莉等.護士分層管理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護理學報,2013,(2):4
[10]謝衛(wèi).護士分層管理在優(yōu)質護理示范病區(qū)中的實踐[J].護理研究,2012,24:2277
[11]王秀芝.醫(yī)院護士分層管理實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1):695
[12]龐湘?zhèn)b,時軍輝,暴青竹.分層管理模式在婦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23:271
[13]代麗敏,王春麗,王麗,等.分層管理模式在心外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