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岳
音樂的魅力
史青岳
由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舉辦的雙鋼琴經典名曲音樂會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音樂會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風格的雙鋼琴作品,給聽眾帶來別開生面的音樂體驗。
雙鋼琴這種演奏形式已經超出一架鋼琴的表現(xiàn)力,它會使鋼琴藝術表現(xiàn)力更豐富、更寬闊,更能很好地體現(xiàn)管弦樂隊所具備的豐富音色,它的魅力就在于音色的和諧對比以及演奏者間相互配合的獨立與統(tǒng)一,在保持統(tǒng)一的同時又能使演奏者顯現(xiàn)出各自鮮明的風格特點。所以,雙鋼琴的演奏形式考驗的不僅是演奏技巧能力,更多的是敏銳的聽覺和配合的意識,以及對作曲家作品理解的默契程度,這就對表演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音樂會的開始曲目是由青年鋼琴演奏家童薇和何軼演奏的維托爾德·盧托斯拉夫斯基改編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維托爾德·盧托斯拉夫斯基(1913—1994)是波蘭作曲家、指揮家。他富于探索精神和獨創(chuàng)性,他的音樂作品經常采用多種復雜的現(xiàn)代音樂技巧,在創(chuàng)作中善于運用民間音樂的素材,使音樂具有真情實感和豐富的音樂效果?!杜粮衲崮嶂黝}變奏曲》作于1941年,是采用了帕格尼尼為小提琴而作的《24首隨想曲》Op.1中的第24首“a小調”主題寫成。歷史上眾多作曲家如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等都為這個主題寫過不朽的名作,盧托斯拉夫斯基同樣也為這個主題寫下了這首精彩的雙鋼琴作品,從而成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音樂的開始就是樂曲的主題,第一鋼琴運用短時值的音和休止符,第二鋼琴在其基礎上疊加了和弦,使音響效果更為宏大,演奏者精湛的技巧使旋律急速流暢,充滿了無窮的動力,這種動力性節(jié)奏的準確演繹讓人擁有了奔放的熱情。在中間段落的抒情變奏中,演奏者演奏出了樂曲歌唱性的特征,抒情、優(yōu)美,令人心曠神怡。而在活潑的變奏中,演奏者恰到好處的演奏使樂曲十分有靈氣,讓人充滿遐想。最后,樂曲在激昂的旋律中結束。兩位演奏者輝煌有力、色彩鮮明的演奏賦予了這首作品生動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
接下來是由青年鋼琴演奏家姚嵐和魏小凡演奏莫里斯·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曲》,全曲分為四曲,分別是《夜之前奏曲》、《馬拉加舞曲》、《哈巴涅拉舞曲》、《市集》。拉威爾一生寫過不少關于西班牙的音樂,他將富于魅力的民間音樂融入到自己獨特的風格中,這首《西班牙狂想曲》,描繪出了濃郁的西班牙氣氛和西班牙的精神,是極具拉威爾個人色彩的作品。《西班牙狂想曲》的節(jié)奏復雜多變,兩位演奏者通過旋律重音與節(jié)拍重音的對比,使旋律和節(jié)奏的自然表達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時而舒緩,時而活躍,時而松散,時而緊湊,演奏者的演奏張弛有度,保持了節(jié)奏音型的彈性和動力,使我們有一種搖曳、歡快的舞蹈感覺。演奏者把《夜之前奏曲》的華彩句演奏得完美自如。在演奏《市集》時,演奏者對節(jié)奏的把握十分精確,使聽眾有種猶豫不決而又優(yōu)美從容的感覺,這種節(jié)奏讓我們看到了拉威爾創(chuàng)作音樂的魅力所在,他善于創(chuàng)新,打破了節(jié)奏方面約定俗成的東西,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聽覺感受。《西班牙狂想曲》的力度對比非常大,在演奏《市集》的強奏時,聲音鋒利而洪亮,飽滿而有力,通過聲部的疊加和音域的開闊,使音響效果完美,有種樂隊音響的想象。
第三首是由青年鋼琴演奏家孫曉丹和李昕演奏的卡米爾·圣桑《動物狂歡節(jié)》,這首是最能把聽眾帶到想象中的樂曲,全曲分為十四曲。其中《序奏與獅王進行曲》表現(xiàn)出了獅王貴族和威武的形象。在演奏《公雞與母雞》這一曲時,演奏者把公雞報曉的聲音以及母雞下蛋的叫聲模仿得惟妙惟肖。在演奏《野驢》時,演奏者通過飛馳般快速的演奏,把野驢奔跑時的野性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演奏《烏龜》時,演奏者表現(xiàn)了烏龜緩慢爬行,不緊不慢的姿態(tài)。在演奏《袋鼠》時,演奏者用輕巧的手法交替奏出了跳躍性的音型,展現(xiàn)了袋鼠輕快敏捷的特征,把袋鼠的跳躍本領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演奏《水族館》時,柔和的音樂,讓我們身臨其境,把我們帶到了海洋世界——水面微波蕩漾,陽光直射清澈的水底,各種魚在悠閑地游來游去,一幅畫面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讓我沉靜在這美麗的世界里?!短禊Z》是聽眾最耳熟能詳的一首樂曲,這首樂曲的旋律十分“簡單”,沒有過多的裝飾,但卻非常的迷人,演奏者抒情的演奏使音樂與想象渾然一體,像是天鵝在清澈的湖水中緩緩的游來,表現(xiàn)了天鵝高傲與高貴的形象?!督K曲》表現(xiàn)了所有的動物都到了,真正的狂歡節(jié)開始了,大家在一起平等友愛、熱鬧團圓的場面,歡樂的主題隨即而來,演奏者的演奏充滿了生機和激情,全曲在燦爛歡愉的高潮中結束。
最后是由青年鋼琴演奏家林曄和智園行方演奏喬治·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喬治·格什溫(1898—1937)是美國著名作曲家,他是個旋律天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和音樂劇,是百老匯舞臺和好萊塢的知名作曲家?!端{色狂想曲》創(chuàng)作于1924年,這首樂曲結合了美國本土的音樂素材與嚴肅音樂,把爵士樂和古典音樂的元素相結合,以美國爵士樂節(jié)奏為基礎,把美國的流行和民族音樂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樂曲的中間部分演奏者把速度略“拉開”,使得氣息和音樂更寬廣,歌唱性更強,同時在活潑的地方速度稍快,給人以輕松幽默的感覺,具有濃厚的歐洲浪漫派氣息。隨著樂曲接近尾聲,氣氛也進入了高潮,情緒上宏大雄偉,最后在堅定沉穩(wěn)的音樂聲中結束。全曲音樂節(jié)奏輕松快樂,演奏音色明亮尖銳,有顆粒感,柔中帶剛而又有穿透力,巧妙迷人而又溫柔甜美。
鋼琴家們扎實的演奏技巧和對音樂的深入理解讓聽眾對于每首樂曲都有一個強烈的畫面感,他們對于節(jié)奏的精準把握,聲部和音量的平衡,以及音色的接近與對比,都表現(xiàn)出了演奏者精湛的技術以及超高的音樂素養(yǎng),使音樂完美地展現(xiàn)給聽眾,讓聽眾身臨其境,沉靜在音樂聲中,徘徊,想象,體驗到音樂帶給我們無窮的魅力……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